继续讲故事
喜欢您爱听
前言
谈过了中国出国访问的贸易小组在海外的趣事,今天来说说外国商人的种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各自特色。此文分四期刊登(这是第一部分)。
各有千秋话外商
文/龚如仲(Ralph)
我干国际贸易一干就干了32年。在我与外国商人打交道的岁月里,我接触过许多外国大商巨贾。然而,在我打过交道的许多外国商人中,中东人、德国人、日本人、印度人和美国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自身独具的秉性风范,各有千秋的举止行为,让我回味无穷。
(一)散漫不羁的中东人
在我的外贸生涯中,首次率领贸易小组出国访问的地方是科威特,一个盛产石油的中东国家。我们离开北京时,正值气温适宜、和风细雨的暮春时节。但到达这个海湾国家首都科威特城时,扑面而来的是阵阵热浪。我们一行四人在酒店下榻后,便开始用电话联系客户。赛义德先生是个大商家,当然就成了我们首选的谈判对象。电话打通后,赛义德先生答应第二天上午十点钟在酒店大堂会面。
次日九点许,我就召集大家开会,详细拟订了谈判方案,而且特别要求大家务必衣冠整齐、准时与会。十点前,我们就到了大堂,开始等候客人的大驾光临。可是等了许久,步见客人到来;又等了好一阵,依然无消息。我便开始怀疑是否弄错了日期和时间。于是我用电话联系赛义德。可是几回电话,总是无人接听。眼看已是中午时光,无奈之下,我只好请一人外出给大家买午餐,其它人坚持在大堂里继续守侯。但直到大伙儿吃毕午饭,依然不见赛义德先生的踪影。
尽管那时候我们已然有些不耐烦了,但头一回商务出国的我考虑更多的是“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我们要以足够的诚意和耐心做成生意,况且与这个赛义德的见面毕竟是出国小组出访的重头戏。我们就继续等啊等,一直到下午三点左右,这位中东商人才施施然地从门外走进大堂来。本以为他会先说一声抱歉,并解释一下迟到的原因。但没想到这位仁兄一屁股坐下来,便直奔主题谈起了生意。
在整个谈判过程中,这位散漫不羁的科威特人不仅把身子歪坐在椅子上,而且还盘着二郎腿不住地晃动。尽管赛义德的无礼令人略感不快,但他对订货合同的承诺还是让人颇感欣慰的。等到确认了合同条款、双方签了字、他正欲握手告别时,我们小组负责出国费用帐目的小王想问这个科威特商人“酒店附近是否有银行可供我们兑换当地货币”?赛义德先生一听此言,就马上豪爽地答道:“干吗那么麻烦?你把旅行支票签好字后给我,我按今天银行牌价给你现金”。说罢,他便从裤兜里掏出了厚厚一迭百元大钞。这就是我头一回见到的中东人,一位散漫不羁但却相当豪爽的科威特商人。
事后与中国驻科威特大使馆商务参赞闲聊时,我提起了这次遭遇。参赞先生听完一笑,对我说道:“中东人,特别是科威特人,不守时是出了名的。他没有等到晚上才去见你,你已经算是烧了高香了”。说罢,大家一起笑了起来。
(二)遵时守法的德国人
由于德国是我当时主管的某项商品的主销市场,而轻工总公司又在西德汉堡设有代表处,因此我每年至少要带领贸易小组出访汉堡一次。长期而频繁的接触,使我对德国商人了解较多、知之较深。德国人的一个明显特点是:遵时守法,严肃认真。在众多进口中国产品的德国客户中,有两家德国公司的老板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普策尔先生是汉堡一家跨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是一位高高瘦瘦、不苟言笑的德国人。作为中国产品在德国的第一大买家,这位五十开外的普策尔先生对于中国贸易小组的来访相当重视。无论是我带领小组成员专程拜访他,还是他亲自来代表处驻地看望我,几乎每一回他都会比约好的时间提前几分钟出现。他的这种守时而敬业的精神很令人感动。
普策尔先生不仅守时,而且很有商德。无论发生何种商业纠纷,只要过错在德方,他总会是在完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作出合理的赔偿,从不耍赖。当然,倘若错在中方,这位老先生也是得理不饶人,非得向我“讨个说法”。我欣赏这位德国人的较真精神。
还有一位德国商人叫克劳斯,一家小型公司的拥有者。克劳斯先生不仅在生意上非常严肃认真,而且在他日常生活中,也是一个极其遵守原则的人。有一回闲谈时他告诉了我这么一件事。他说,前一阵子他和他的多年老友、一个叫汉森的人打了一场官司。官司的起因是汉森先生曾经向他借了三十马克。尽管后来克劳斯先生再三提醒汉森先生要尽早归还这笔钱,然而作为老友的汉森愣是没把它当回事。可能汉森先生当时想:“小小三十马克,早晚归还就是了,着个什么急?何况双方又是老朋友”。但做事十分认真的克劳斯不高兴了,在无法再忍的情况下,克劳思竟然将汉森告上了法庭。
经过民事法庭裁决,汉森乖乖地归还了这三十马克,而克劳斯却为这场官司开销了近三百马克的诉讼费。我听后十分不解,问他为什么要化三百块钱去打一场只能取回仅仅是三十块钱的官司?克劳斯先生认真地回答道:“我是在维护我自身的权益。打官司就是按法行事,这种对法律的尊重是值得为三十而花费三百的”。这就是克劳斯,一位依法行事的德国商人。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