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历藏记
(十一)
刘志敏老师导读:(知识链接)丹娘佛掌沙丘,位于西藏米林县丹娘乡境内,距离两江汇合 90公里远,是雅江最大的江心沙丘岛,,叫丹娘江心沙丘岛,属风力沉积的荒漠地貌。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中,由于经常刮大风扬起的沙子层层叠叠、堆积而成小山状,使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其黄色的沙海与蓝色的江水及四周绿色的森林形成了强烈对比,其神秘的光影如同戏剧般变幻无穷。远远望去,米黄色的沙丘如同一个捏拢的巨大佛掌,沙岸背后依靠着葱茏苍翠的青山,沙丘前沿使是淡蓝色的雅鲁藏布江,沙丘的倒影如同两个佛掌在合十祈祷。所以丹娘沙丘又称佛掌沙丘。
7月21日早晨七点钟,当我们走出帐篷的时候,抬头仰望,天晴如碧,青山耸立,白云在山峰间流动。那云仿佛是泼泻的牛奶一般,在稀释着青山的浓绿,润泽着群山的皮肤。循声望去,雅鲁藏布江声如雷鸣,峡窄水湍。俯耳细听,江水似乎少了一点夜晚的沉闷,多了一点清晨的乐音。这雅鲁藏布江,仿佛一位刚从睡梦中醒来的少年,哼着曲儿,从头到脚都充满着活力。
一、惜别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名声在外,我们很想进入峡谷之内一看究竟。到票务中心咨询,几种套餐票价格不等,少则二三百元,多则一千多元。我们是“穷游”,吃的是自制饭,睡的是帐篷,连这最低的套餐票价也和我们的计划相悖。四人商量,一致的意见是不进去看了,票价贵是其一原因,我们还担心几十公里的长度,在这雨季里还有不安全的因素。
不参观,终也不甘心。我们发现江上建有大桥,江岸两则各有一条道路沿江而下。从标志牌看,右侧的是通往下游景区的,而左侧的并无太明显的标志。光建提议我们驾车沿左侧道路一路下去也可以看到大峡谷,我们其余三人都赞同。车行左侧道路,轮子欢快地转动着。我们似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心情也一下子轻松了起来。孰不知,几公里后,我们的车子便被人拦了下来,我们被告知,前边道路不允许通行。懒得问明原因,我们就掉头折返。返回时,我们没有再跨桥把车子开到江的右岸,而是一直沿着左侧的道路溯江上行。
或者是雅鲁藏布江怜悯我们,或者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接下来的行程中,我们不期而遇了佛掌沙丘这个好玩的地方,大半天的时间,我们玩了开心的事,也遇到了一些开心的人。
二、佛掌沙丘,一个值得向你推荐的好去处在我们去往大峡谷的车行途中,我们已经关注上了这处白色的丘状物。周围是绿山,是褐色的江滩,这处白色十分地打眼,莫非是从山体中挖出的某一种碎岩?
当我们的车子靠近时,我们发现这是一处大大的沙丘群,并非远处看到的小沙包。这沙子细如面,白如雪,我疑心是青海茶卡盐湖加工成的湖盐被搬到了这里。周围看不到一点这样的沉沙,相信每一个第一次走到这里的人都会认为,这沙是专为这个景区的设立而从其它地方搬运过来的。公路边的牌匾上写有“佛掌沙丘”四个大字。沙丘周围当有数公里的长度。景区呈半封闭状或全封闭状,因靠近江边的一侧并没有护栏。
我们到达时,景区内已有不少游客,年轻人不少,中小学生最抢眼。在场地外,我们看到的主要游玩项目是滑滑板和驾沙地车。门票不贵,只有三十元,我们花九十元买了三张门票,光建在外边一直着迷他的无人机呢!踏足沙丘,细细软软,像当年戏嬉于生产队的棉花垛、粮食堆上的感觉。哪怕你已年届六旬,此时,也会聊发少年之狂喜。我们没有租用景区的滑板,几个好心的年轻人把他们的滑板让给了我们。老苗和光建爱人滑过一次后还嫌不过瘾,又滑了第二次。我或者胆小或者懒得返回时爬沙丘,虽有老苗怂恿,终也没有滑。沙丘体量不小,人在上边爬行,远望去就如蚂蚊一般。我们拍了照,录了视频,拍了近景的沙,又录了背景的山和天。一群靓丽的女子,在男摄影师的专业指导下,变换着各种姿势,或单独,或合照,或远,或近,从这个沙丘到那个沙丘,他们用声音和手势进行着互动交流。沙丘上还插有一些有代表性的饰物或字牌,游人们在这里纷纷拍照留念。在沙丘上玩耍得最刺激的,当属那些二十来岁的骑车人。他们忽快忽慢,忽高忽低,车声或低沉或高亢,把最大的刺激带给自己,也无形中传递给别人。所有来到这里的人都忘却了时间,小孩子不愿离开,成年人也管控不了自己!
十二点已过,为了赶做午饭,我们意犹未尽地退了出来。彼时,我如“豆腐西施”那般,顺手牵羊,用鞋套装了半套子的细沙,准备带回留作纪念。在我们做饭和吃饭的间隙,我们还了解到了这处沙丘名字的由来、有关它的美丽传说,以及我最想知道的它形成原因等。
佛掌沙丘,故名思义,因其形似佛丘而得名。传说:它下面原来是一个村子,名叫拉岗村,村里有一打猎能手名叫德多。一次出门打猎时发现一个怪物追赶一女子,遂救下女子,女子原是龙女,为谢救命之恩,赠给德多一面能预见未来的神镜——但必须保守秘密,否则将会变成一只乌龟石。龙王有一天忽然要以沙丘掩埋拉岗村,德多从镜中看到这样的景象,遂告知乡亲,在村中人离开村庄后,夜半时分,村庄果然被风沙掩埋,而德多也化而为石。其实,神话传说的力量是远抵不过大自然的力量的。倘你实地来此考察,运用物理学的知识,不难发现如下的事实:该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强风口地段,秋末至春末期间劲风如飓,该沙丘前后河床上因枯水期而露头的河沙,经年复一年地吹送搬运并堆积,便形成了这一特兀的地貌景观。
人因自然而动情,人因交流而升华思想。在做饭的过程中,有一家来自广东的人家向我们讨要开水煮泡面,一向好客的光建不只满足了他们一家四口人四桶泡面的用水量,还帮他们把备用水壶都盛满了开水。光建还告知这一家人:“这里的水质好着的呢,我刚测量过,比内地用的矿泉水的水质都要好呢!”
当我们下午离开佛掌沙丘景区的时候,看着这大自然的恩赐,还有上面尽情玩耍的人们,我联想到了茅盾先生《风景谈》中的这样的几句话:多么庄严,多么妩媚呀!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呆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带着愉悦的心情,我们在下午又翻越了东行途中必经的山口:色季拉山站,其海拔4728米。它附近有著名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
作者简介 :刘志敏,洛阳市宜阳县白杨镇人,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文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发表网络作品近百篇,创建有微信公众号“乡土文学 白杨礼赞”,白杨写作学会会长兼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