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行商者,美国佬最奢华
习惯乱花费,普通人难理解
亲历之事,至今难忘
与君同乐,打发时光
(续上)
前言
谈过了中国出国访问的贸易小组在海外的趣事,今天来说说外国商人的种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各自特色。鉴于本文较长,分四期刊登(这是第四部分)。
各有千秋话外商
文/龚如仲(Ralph)
凭心而论,这家成立于1900年、年营业额几十亿美元的大公司花个几十万美元包架飞机倒也无可厚非,因为人家有实力这样做。然而,美国一些中小型公司,只要有机会,他们也同样会尽力张显奢华。有一家经营地毯的中等公司,就愣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商品展销会上,用包下的一架直升机把到访的一位中国厂长从展销会会场接到离会场不远的希尔顿大酒店,说是“公司老板要在他下榻酒店的总统套房里接见中国客人”。虽说这也许是一种营销手段,但这种张扬之举多少也体现了美国人的风格。
据我所知,大多数美国商人只要条件允许,他们通常都热中于显奢华、摆阔气。远的不谈,就拿我效力了十多年的那家亚特兰大的公司来说吧。无论是老板拉达先生,还是公司的有关人员,不管他们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只要有机会,一个个都会尽显奢华或“阔绰”的本色。
老板拉达先生在中国出差期间,总不忘花重金(按天数付酬)请一位固定的按摩师与其同行(同时还包吃、包住、包机票)。这位来自绍兴的按摩师(号称“气功大师”)的工作就是一日数次为拉达先生按摩解乏。
老板如此作为,部下自然争相仿效。有一回,老板拉达先生让我陪同销售部经理路易士飞往韩国首都首尔与美国沃尔玛(WAL-MART)公司属下韩国分公司的老总洽谈业务。到达首尔后,我们下榻于当地一家昂贵的五星级酒店。约好当晚和沃尔玛首尔分公司的一位副总吃饭,饭桌上拟定次日与该公司老总会谈的具体细节,时间定在晚上七点正。
然而在晚上六点左右,路易斯从他的房间给我打来电话,让我立马下楼,到大堂酒吧见面,说是“有事相谈”。等到我下楼后,只见他让酒保送上了一瓶好酒,同时让我坐下来陪他喝几杯。我只好一边喝酒,一边等他发话。然而,等了一回儿,见他还不说话,我便问他有何事要谈?想不到路易斯先生一笑,然后说道:“让你下来就是陪我喝酒。若不说有事相商,又如何请得动你的大驾”?我听后愕然,因为一会儿就要宴请客户,有的是好酒可喝,何必饭前花这额外的钱喝酒?然而路易斯却平静地说:“反正不掏自己腰包,何乐而不为”?
还有一回,我在亚特兰大公司总部谈工作,主管手袋业务的恰克先生拿出一款女包,希望我在中国找工厂打样、供货。见有新生意可做,我当然答应照办,并打算把包收起带回中国。但恰克先生却建议从公司将包直接快递到我在北京的办公室,“这样做省时省力”。我一听,觉得这倒也是个办法。见我同意他的提议,恰克先生随手拿起身旁的一个大纸箱,然后把这个小手袋封入箱中,随即叫来前台小姐,让其用“联邦快递”(FedEx)速递北京。看到恰克先生如此处理这件事情,我大为不解,因为寄一小小包袋,用一小小纸盒即可,何必用个大纸箱(要知道特快专递是以体积论价,用这个大纸箱邮费相当昂贵)?然而恰克先生却满不在乎地说道:“管它呢,反正是拉达先生付帐”。您看看,这位美国商人用起公司钱来是何等地大气、潇洒。
更有一回,公司主管采购的副总裁莱丝丽小姐到了广州,我去机场迎接。接到她之后,我们一起前往一家五星级酒店入住。在大堂办完手续、我正准备去我的房间,这才发现一位饭店行李员正上前帮莱丝丽拿行李。一见此况,我赶紧上前递给莱丝丽一张10元钱人民币纸币(当时约合1.5美元),让她用作小费,然后各自走向各自的房间。等我刚踏进我的房间,莱丝丽小姐突然来了电话,让我马上到她房间去一下,说是找我有事。我吃了一惊,以为她的房间有什么不妥。等我赶到了她的房前,却看到她和行李员都站在房门前。我一问这才知道,莱丝丽小姐认为给行李员10元钱小费太少了,让我再拿10元钱出来(两张10元钱的纸币就共合3美元了)才算“不小气”。
听完她的话,我一边给她钱,一边感到哭笑不得,因为在美国一般只付1美元小费即可,而到了中国,反而要给3美元?这是什么道理?莱丝丽小姐真是一位慷他人之慨的“热心人”。
以上关于五个不同国家商人的故事只是我个人的感受,绝无褒贬之意,更无以点代面或“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之心。把以前经历过的一些往事回忆出来,权作酒后茶余的谈资,岂不也是一件快事?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