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剂中守初心
------阜新县中医医院
每天上午9:00,阜新县中医医院草药局药斗的开合声和倾倒草药声便渐渐变得热闹起来……在这支忙碌的药师队伍中,有一位特殊的药师,退休后依然选择坚守岗位,多次荣获先进个人、今年被评为优秀老药工奖的杨月宇。她几十年如一日,用脚步丈量药房,用耐心爱心温暖患者,每天演绎着她和几位中药师们忙碌有序的药房故事。
在常人眼中,中药师每天的工作无非是抓药,简单的工作根本不需要太多经验,更不需要太高的学历。但现实中,中药付药流程不同于西药,看似简单,实则复杂。中药是中医的根本,好医配上好药才能治病救人。中药师是连接中医临床与中药服用的桥梁,调剂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中医临床的疗效。举个例子:如果大夫开了一个方子,其中黄芪10g,一共5副药,药师在用戥子称重黄芪的时候,就会先称出50克的黄芪,然后在事先铺好的的第一张纸上先放上一小堆(10克的量),如果分配计量不准会影响疗效。这就需要药师千锤百炼的功夫了。作为一位药师,杨月宇不仅对药房上百种中草药名字记得滚瓜乱熟,对药房数百味药的功效更是了如指掌;她说人参是用根制药,金银花是用花制药的,有许多中草药从外表上看很相像,但它们的功用却相差很大,如果中药师在识别时粗枝大叶,就很容易把它们搞错,这样,病人用了之后非但治不好病,还可能起到反作用。”所以每一张方子、每一味药,她都要仔细审核,从业以来零差错。以前医生的处方都是手写的,每个医生的字迹、书写习惯不一样,而且还会用一些符号代替文字,有些是两味药放在一起的简称,光认清医生的处方就要下番苦功夫。看懂药方之后,才是抓药。她说,不要小看这个岗位,非常考验人的细心、耐心和精心。往往好不容易找到了个好中医,也买到了地道的好药,却常常因为分药,煎服方法不恰当而影响了疗效,所以说,药师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中药师心里的这杆秤,一头称起的是责任,另一头就是病人的健康。”
将中药当作生命去守护,将中药当成文化去传播。2018年在她用心撰写了一篇《中医中药的奥妙》在北国网上发表,字里行间饱含着她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她经常说一个单位是一个团体,一个部门也是一个团体,我一个人干好还不行,还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让新同事也尽快成长起来,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形成医院不断发展的力量。”在她的带领和悉心指导下,从2018起连续6年获得先进科室奖。她对每一位新来的同事都会重复一句话:“抓药,称量,分药,核对,把药交给病号每一步都是我们的职责,我们手里的是治病救人的药草,一定不能出一丝一毫的差错,我们无论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只要站在这个窗口的岗位上,我们必须全然忘我、集中精力、心无旁骛。”
近年来中医院院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优势,聘请专家来院坐诊,推动中医医院中医药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这也让中药房更加忙碌。尤其疫情期间,我院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持防治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张院长带领班子成员积极组织院内中医药专家,经反复论证,拟定了中医新冠肺炎中药预防方剂,准备发放给区域内疫情防控服务点、隔离点、派出所、环卫工人等一线工作人员,这就需要调配大量的中草药,杨月宇带领科室人员挤时间,放弃午休更成了家常便饭,但他们从没有怨言,因为这一切,只为了那一种早日战胜疫情的期盼。舍小家为大家,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她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爱岗敬业”的精神内核。
1990年参加工作的她就安排进中医院草药局工作,一直坚守到退休。岁月在变,她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从未改变。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前。虽然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审方、认药、称药、包药的动作,但平凡工作的背后是对生命的敬重,她的一路坚持,怀揣着对医疗事业的这份热爱,坚守初心,用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在中药房的方寸间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