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问河北新兴产业怎样上新:18年磨一剑,这款创新药有何新突破
近段时间,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用于鼻咽癌治疗的临床研究正在全国多家医疗单位同步展开三期临床试验。自2023年3月首批志愿患者入组以来,试验结果已陆续出炉。
“我们将继续保持试验的质量和进度,加快推进新适应症的研究,惠及更多患者。”石药集团研发与创新委员会临床事业部临床运营中心副总经理娄琨说。
2022年1月,石药集团自主研发的抗肿瘤脂质体药物——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药品注册批件,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此后,企业又展开新的临床试验,拓展药品适应症范围。
这是全球首个上市的米托蒽醌脂质体,打破了我国在脂质体药物研发领域多年没有创新药物上市的局面。
研发这款创新药,石药集团用了18年。

8月2日,石药集团中央药物研究院研发人员在进行微量分析和检测。河北日报记者 赵杰 摄
米托蒽醌是广谱抗肿瘤药物,药物达到一定累积剂量后,会引起心脏毒性、骨髓抑制等。欧美及国内很多企业曾尝试开发米托蒽醌脂质体,减少米托蒽醌的毒副作用,结果都以失败告终。
石药集团志在破局,攀登前人未曾登顶的高峰。
2004年,石药集团组建了纳米制剂开发团队,围绕纳米制剂开发创新药。现在已是石药集团研发与创新委员会石家庄研究院制剂研究一所所长的李彦辉,是最早加入团队的4名研发人员之一。他们把研究目标锁定在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等一批创新型脂质体注射液上。
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是什么药?
7月2日,在石药集团中央药物研究院的会议室,李彦辉在纸上画出一个球体:“我们给米托蒽醌穿上由磷脂组成的纳米‘外衣’,它就变成了一个个球状粒子。这些粒子进入血液后,能像导弹一样击中肿瘤组织的靶心,按照预期到达位置并完成药物释放。”
精准,是它的优势,也是难点。
设计出包裹药物的脂质体颗粒,让其在血液循环过程中不提前打开,又能在肿瘤富集区有效释放药物,成为关键。
查文献,初筛了十多种适合的磷脂。再做试验,锁定了3种备选磷脂。
新难题又来了:3种备选磷脂,用量要在合理区间,还要与药物、其他辅料实现合理的配比。这样的排列组合方案无限多,找到最优方案如同大海捞针。
失败成了家常便饭。
团队曾设计出一个理论完美的方案,试验结果出来却让他们傻了眼,因为药物的毒性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升高了。
一次次试错,一次次重来。
在分析关键数据的时候,团队成员在实验室一起熬夜,困了就打个盹,醒了起来接着干。花了两年时间,才找到最优方案。
从0到1的突破,只是实验室的成功。产业化生产更见真章,这一步卡在了设备上。
国内既无成熟的设备供应商,又无参考经验可循,团队摸索着干起来。他们一边调研筛选进口设备,一边自行设计专用设备和生产线,解决了纳米制剂生产过程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
2010年,新药研发终于走到临床试验这一关。
起初,团队选择了3种淋巴瘤亚型进行临床试验。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被认为是最佳适应症。
试验结果却与预期相反。团队及时调整方向,加大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数据分析,将其确定为最佳适应症,为药品上市争取了时间。
解决一个个棘手难题,攻破一个个技术堡垒,盐酸米托蒽醌脂质体注射液横空出世。
“18年磨一剑”,石药集团在创新的马拉松中跑出了自己的节奏。
近年来,石药集团的创新药接连上市。其中,纳米制剂团队参与开发了中国第一个mRNA新冠疫苗;纳鲁索拜单抗注射液与谷美替尼片两个国家一类新药2023年上市。在心脑血管、抗肿瘤、精神神经等领域,恩必普、明复乐、多恩益等新药为患者带来新选择。
以创新为钥,2000余名研发人员对新技术、新靶点、新领域执着求索。目前,石药集团建立了纳米制剂药物、mRNA等八大技术平台和全球五大研发中心,聚焦肿瘤、精神神经、心血管等六大领域,在研创新药项目超130个。
把新药做大做强,石药集团笃定创新,稳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