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阻重重,寒泉吐声声 1180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黄昏罩疏陵
星河几雁惊
花雨缤英落
无牵自飘零
幽径阻重重
寒泉吐声声
霞晚时光短
此生为谁红
谁怜孤雁南,天马行空艰,唯有清风解,逆入霞满天。 晴江楚莲, 萧瑟斗天,陵云含露,寂寞人间。奔波于凡尘欲土,眼花于琳琅满目,在进退难酌之途,得失难定之际,不得不止下我们脚步的地方去寻觅一座生命驿站。年年花似,岁岁平凡,虽然生命降落于有缘世间,但缘来缘去,我们大都孤独地跋涉在天命早已画设的盛衰弧线上,人生没有回头之路,没有返弓之箭,踽踽独行是我们的生命常态,而战胜孤独并升华自己又是我们生命历程的唯一重任。在这孤寂的匆匆行色之中,每一次相聚的盛宴又是彼此分离的苦乐无边,无尽的岁月犹如邈邈云烟般无声流过,而梦想似乎又永恒挂在天边。岁月如梭流失中,我们犹如孤舟蓑翁般天马行空,望断绿波紫烟,努力远航扬帆,风浪阵阵,蛙鸣遍遍,昼去夜来,涛声依然。
长空孤鸟没,星斗满天河,回首半世梦,曾谁不蹉跎。 从呱呱坠地,历沧海桑田,从满春草竞,到秋衰枝寒,生命碎片又不知定格了的多少画面,在眼前还是在天边,也许每一个平常的日子本来并无特殊意义,生命的本真也许就是简约与自然。踏着阳光霖露,迎着和风细雨,茫茫原野,缈缈云烟,或山重水覆,或柳暗花明,或高山流水,或井底蛙鸣,一组组美丽却即瞬而息的风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阙,此事古难全…”
顾首旧事,恍惚昨梦,千山万水,斩将过关。“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文人墨者所构筑的理想蓝图总让后人慨叹不已,人生如是相似,历史亦如是相似。“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人应活于当下,活于自然,终生不怠,温故知新,也许真正的品位与气质是文化修养的内在体现,成熟淡泊,张弛有度,以德配天,道法自然。
盼得立秋日,暑气却依然 1181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赤火吐红焱
玉兔炙银蟾
盼得立秋日
暑气却依然
星月照惊鸿
山河易新容
何断萤丝梦
不妨问痴公
暑风蒸壑岩,曲水润干田,无声立秋日,庭菊入幽帘。小径通幽远,小桥流觞闲,爽风何时起,大道法自然。人与万象,浑然自成,厚德载物,天地化生,生生不息中,却又无恒生,毕竟留不住,万象实为空。《金刚经》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然而凡人孜孜所求者不过五福,《尚书》释为:“一曰富,二曰寿,三曰康宁,四曰悠好德,五曰考终命”,即一富二寿三康四德五善终。福从何来?《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宇宙世界就是无形能量与大千物象的互相转化,人间一切福禄寿康皆由功德能量随缘随心而化生,相由心生,厚德载物,即为功德之显化,凡是祖祖辈辈连绵不绝恒能“厚德载物”者,必有无穷无尽荫德来支撑,否则人生之福当为定数!若以少言概纳人生,生命不过是做着最朴素的尘杂事务,享受最清静的福禄寿喜,修养最自然的学问道理。如果我们将物质生命看的太重,将人间事务看的太繁,那么“累”由心生,精神的卑琐会带来物质福气的空耗。人为自然之生物,在天地的眼中,人与花草鸟兽没有什么区别,尽管我们给自己冠以“万物之灵”之称谓,但生命的本质就是功德化现的一次物质生死过程,简单地走过无悔无怨便是这个过程的全部内容。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別意,同是宦游人。”高眺旷远,夜睹星奇,湖光山色,古道游离。长亭送别,生死契阔,高鸿天远,孑然无依。暑尽秋迎,踏枫残红,日月换骨,西没东升。万缘来往本为空,苦乐得失镜花梦,此生忧道不忧困,厚植功德利子孙。道德仁义,天地人和,道之所生谓之德,德之所显谓之仁,仁之所行谓之义,义之所举谓之善,善之所广谓之爱,大爱无疆谓之勇,勇而合道谓之智。《中庸》曰:“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智者之善,仁者之善,勇者之善,构成天下无敌的大爱无疆。大道如之简单,大德如之简单,大善如之简单,大爱如之简单,大仁大义如之简单。我们应当在从简单思维中学会简单地生存,从简单的生存中学会简单的享受,从简单的享受中体味生命的上下求索价值与道法自然的意义。其实很多人大都在浪费生命,浮躁的举止,华丽的包装,奢侈的物用,无境的攀比,追风的潮流,日新月异中的眼花纷乱,多少人就这样迷失于尘杂灿烈的世界里,随风浮草,随波逐流。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过客匆匆恍惚如梦,生死离别渡口自惊,上有星月无声自照,下闻泉溟黄流叮咚…从童年之梦,到少年之歌,从青年之诗,到中年之惑,到老年之得,到暮年之落,我们收藏的一切财富与名利,最终都将成为生命升华的累赘与难以割舍的牵绊。人间的温馨,自然的纯美,灵魂的富贵,胸怀的坦然,名利的淡泊,我们又享受过多少。蓦然回首,身边兀自开放着的无数小花,潺潺溪水中浮动着的波波绿草,蓬草堂前悠然自闲的花葵,也许生命原本如是简单!不恋天地之美,不求万物之用,不着尘情之累,简朴无华从容走过才是生命的返璞归真…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本科专业法律,道学、现代哲学、文学、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编者: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只为文化强国。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沐浴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