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诗 归家
文/于公谨相伴斜阳留醉处,池塘桥畔品风微。
随笔
不能逃避的问题,战争
文/于公谨
我是不喜欢战争,也还是不愿意发生战争。毕竟战争意味着死亡,意味着残酷。不过,也是明白,战争,不可能因为我们的喜欢不喜欢,就发生或是不再发生。这是没有办法,毕竟每一个人的意志是不一样,想法也是不一样。就像是巴勒斯坦人,他们从来就没有可能会希望战争来临,不过,他们依旧会在战火中不断死亡。毕竟他们知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能是被动接受着战争,不是说,他们想要不要就不要。
盛夏(四四)
这些东林党人,真的是不知道?恐怕是知道,而且,也是明白,他们不死光,天下不宁。钱谦益是东林党人领袖,满族人来了,就打开城门,跪在城门旁边,开始投降。这就是东林党人的做法。所以,满族人没有可能会允许他们继续存在。
当然,他们也是想要继续维持着自己的感受。所以,投降是肯定的,就没有想过,满族人会把屠刀对准他们。史书里面记录的奸臣,在南明时期,叫阮大铖。结果是,阮大铖抗清而死。比那些跪下来的东林党人,不知道高贵多少倍。
当然,现在的很多人,都是觉得亡国不会做奴。尤其是有文化的人,或者是高层的人。不知道他们的脑袋,是被门夹了,还是被驴踢了,还是生蛆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就是没有弄懂。可能是他们自己觉得不错吧。
闲了的时候,就会看看手机,手机里面出现了胡适,而且是让我感觉到厌恶。一遍遍的重复,一遍遍的歌颂,这个时候,就知道有些人已经是有问题的。要知道,胡适是慕洋犬,后来是后悔了,也是很久之后的事情。
而且,他是被共产党和国民党所厌恶。
一直以来,共产党所厌恶的事情,国民党是支持的,国民党支持的事情,共产党会反对。不过,胡适是难得被共产党和国民党都嫌弃的人。也就可以看出,这个人怎么样了。就这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会被反复歌颂?反复提起?
很显然,是有着用心才会是这样。最起码是说,他们想要和胡适一样,成为慕洋犬,成为汉奸走狗,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毕竟他们的想法,是想要成为下一个胡适,否则就没有可能会总是提起胡适。
他们不知道胡适的为人?
这些人知道。就像是完颜构(南宋的赵构,宋高宗),不知道是冤杀了岳飞?知道。知道了还这样做?要不怎么是完颜构?这样做狗,是金狗,就没有什么错误。所以,他的做法,并没有什么,很正常。
这和那些提起胡适的人一样。
那些不断提起胡适的人,总是有人想要替胡适洗白,然后说他的好。就没有想过,胡适慕洋犬?可能吗?他们知道。不过,他们自己的目的,是想要成为下一个胡适。胡适让其他人寻找婚姻自由,结果是,他结婚,就是封建包办婚姻。
最让人唾弃的是,他出卖了陈延年。要知道,陈延年是陈独秀的儿子。胡适和陈独秀曾经是同事。当时,陈延年被抓,有人就找胡适营救。胡适知道陈延年的身份,就很不客气地出卖了陈延年是谁,陈延年因此而牺牲。
浪淘沙令 清冷
文/于公谨
残月挂溪桥,
酒醉今宵。
浮霜落下起寒潮。
漫步西风多少事,
柳叶飞飘。
无语叹枫娇,
艳丽妖娆。
柔情几许看红涛。
浪打千帆清冷在,
云涌天高。
随笔
为什么要还手
文/于公谨
看到有一个女检察官在质问一个人,为什么要还手,还手就会被定义互殴。我当时看了,就感觉到有些别扭,想要知道,这个女检察官还好吗?还活着?这还是女检察官?就这样的女检察官,怎么会成为检察官?为什么这个时候,会有这样的检察官?之所以怀疑这个女检察官是否活着,是女检察官自己说的那句话,为什么要还手。也就是说,对她做了什么,她都不可能会还手,如果还手,就是互殴。
盛夏
这是不可思议的地方。
即使是今天,即使是教授,即使是同事的儿子求救,会不会就这样很不客气地出卖?当时的环境,和现在是不一样的,毕竟现在是环境好,当时的环境是很乱。即使是混乱,即使是外国人作威作福,即使是国民党说了不算,胡适依旧是很不客气地出卖了陈延年。从这里就看出胡适的为人了。可以说,胡适是什么东西。即使是倒下来,也是会吐一口吐沫,也是会骂一句,是很不客气的那种。毕竟为人就差了很多。
那些研究过胡适的人,歌颂胡适的人,是知道这一点。他们是没有办法改变,只能是这样,捧着胡适的臭脚,开始说着胡适的伟大。胡适伟大?还是卑鄙无耻?当然,他们是没有可能会承认胡适的卑鄙无耻。
就像是汪精卫和陈公博。
汪精卫是当时国民党的领导人物,前后呼应,可以说,风头一时无两。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结果是成为了汉奸。在国民党那里,可以说,是什么都可以有,权力,还是护卫,还是说了算,都是很厉害的。
到了日本那里,会怎么样?日本人会信任他?可能吗?他就成为了一条狗,一条日本人的狗。不要说日本人看不起,即使是国民党高层,也是看不起他。毕竟这是他自找的。可能后悔,也是没有什么用处。
而且,他可能是熟读历史,也是知道那些汉奸的结局是什么。
最浅显的是,清朝入关,那些汉奸是带路党,为了满族人,尽心尽力。结果是,满族人是看不起他们。他们的结局,是什么?吴三桂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可以说,满族人站稳脚步,有他们的功劳,满族人然后就开始挥刀,杀了他们。这个时候,他们想到的是,明朝的好,而不是说,明朝都不好。
这就是亡国不做奴的结果。
很多的读书人,就没有想过,那些满族人可以对他们使用屠刀,也是很不客气,也是很鄙视地看着他们。为了让汉族人不反抗,就制定了很多的对策,也就有了辫子。问题是,即使是辫子,也是汉族人提出来的。
这就是结局。
汉奸有好的结局?可能吗?
站稳了脚步,那些人很清楚汉奸的做法,也是明白,汉奸不可能会效忠。同时,也是知道,很多的汉族人都反对那些汉奸,鄙视看着汉奸,就会让那些统治者明白,杀了汉奸,就会让很多人满意。所以,他们就会杀了汉奸的。
于公谨。辽宁省瓦迈店市人,喜欢写作,爱好书法,散文,小说,诗词,剧本,皆有作品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