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城市素描(25)
醉美江城——同江
作者:龚强
同江,一个美轮美奂的地方,它婉如童话中依偎在黑龙江、松花江共同臂弯里的睡美人一样;这里是中国“六小”民族之一赫哲族主要聚居地,一个魅力无限的地方;它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自然风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它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松花江和黑龙江交汇处南岸,北与俄罗斯犹太州和哈巴罗夫斯克隔江相望;它位于东北亚地区经济圈中心,对俄贸易前沿,它是江海联运沿“黄金水道”通向太平洋的始发港;它是贯穿我国南北大通道“同三公路”的北端起点,它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伊玛堪的故乡;鱼皮衣制作、赫哲族婚俗、桦树皮工艺、口弦琴演奏、乌日贡大会、鱼骨工艺品,众多非遗令其声名远扬;它是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还荣登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光荣榜。
同江市原名“临江”,赫哲语“拉哈苏苏”,意为“古老的屋子”。西周时代属肃慎部,秦汉时称挹娄,南北朝称勿吉,隋唐为靺鞨黑水部。公元726年,唐朝在黑水部落设立了黑水州都督府,后经过辽金时代和元明的统治。因其“濒临松花江南岸,北即黑河口,实为扼要咽喉”,1906年2月(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月)于“富克锦东北之拉哈苏苏”(今同江市政府驻地)设置临江州。1909年6月(清宣统元年四月)改临江府。中华民国成立后,1913年3月,改临江府为临江县。1914年2月,因与奉天省临江县重名,改为同江县。东北沦陷后,初隶吉林省,1934年12月划归三江省管辖。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划归合江省管辖。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965年8月23日,国务院决定设置同江县。1986年恢复同江为一类口岸。1987年2月,国务院批准,撤同江县,设同江市(县级),由佳木斯市代管。

同江——古老的赫哲故里,数千载古韵悠长。赫哲族的历史可追溯到6000多年前的密山新开流时期,他们骄傲地自称为“赫哲”(意为东边的人们)。赫哲人世代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这个民族虽然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但在长期渔猎生活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民族史诗“依玛堪”是赫哲族口传的叙事长诗,这一说唱艺术现有50多部典籍,被誉为北部亚洲原始语言艺术的活化石。2011年,伊玛堪被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鱼皮衣”制作工艺与众不同,赫哲族妇女穿着的样式,相似于满族旗袍,襟长过膝,腰身窄,下摆大,袖肥而短,只有领窝没有衣领。领边、袖口、衣边都饰有染上各种颜色的皮条云纹和动物花样,有的还在衣下摆缝上贝壳、铜铃或缨络珠、疏绣穗之类的装饰品,别致美观。“乌日贡”赫哲语“欢乐、喜庆”之意。乌日贡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在开江渔汛喜获丰收后举办,居于各地的赫哲族群众,齐聚乌日贡大会,身着节日盛装,竞技传统体育游戏,弘扬民族文化艺术,载歌载舞,热闹非凡。赫哲民俗河灯节。源于早年农历七月十五,放灯于江河,以慰溺水者的魂灵和祈求江河神保佑族人捕鱼时顺利平安。如今已演变为放灯人对生活的美好祝福。原来的河灯甚为简陋,现在的河灯以木与塑料制作(也有糊纸或罩上玻璃的),形状多似莲花,点上蜡烛,于岸边或驾舟放入江中。此俗在乌苏里江边的赫哲村落颇为盛行。充满神秘色彩的萨满舞,婉转悠扬的口弦琴等,都为同江增添了古老、神秘、浪漫的色彩。

同江——三江听涛伴渔歌,轻风拂面飘鱼香。“塔拉哈”:起源于东海女真,是赫哲人经常吃的菜,也是待客必不可少的佳肴。将新鲜的鱼切成薄片,蘸上特制的酱料食用,鱼肉鲜嫩滑口,酱料味与鱼肉鲜完美融合;鱼刨花:鲜鱼冻后刨成薄片直接吃,口感冰爽,筋道弹牙;刹生鱼:酸辣爽口,鱼肉鲜嫩;鱼肚包饭:新鲜鱼肚处理后搭配米饭一同蒸制,米饭吸收鱼肚的鲜美,味道独特,香糯可口;清炖鳌花:鳌鱼洗净后油煎至微黄,加入清水或高汤炖煮,保持了鱼肉的原汁原味;塔尔卡(汉语为刹生鱼):鲜鱼洗净、去鳞、剔下鱼肉、切成细丝,拌上野生葱和辣椒,加入适量的醋和盐,再放些土豆丝、绿豆芽、黄瓜丝、大头菜丝等,味道鲜美可口。大马哈鱼坯子:上好的马哈鱼坯子腌制后上锅蒸熟,色泽红润诱人,滋味醇香鲜美;狗鱼丸子汤:新鲜的狗鱼肉剁成肉茸调味后捏成肉丸煮制,Q弹爽口,鲜香四溢。此外,赫哲族还擅长制作各种鱼类熟食,如煎鱼、烤鱼、蒸鱼、炖鱼等。旺季鱼丰用日晒火烤之法加工,贮存以备淡季食用。赫哲族人的饮食文化不仅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对美食的喜爱,也体现了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
同江——蓝风吹皱碧水晶,翩翩鸟翼携鱼行。地阔田肥、水秀山清,赫哲风情与欧陆风情水乳交融,这里可回归“天堂不是梦,皆在自然中”的画意,这里可品味“坐观流水东归海,卧听松涛入梦来”的诗情。三江口生态景区:松花江、黑龙江在此相汇,南黄北黑,泾渭分明,东流数十里并肩而行,一清一浊汇而不融;“边陲名胜”街津口,生活画卷栩栩如生,一侧是赫哲人耕田种地画面,另一侧是赫哲人打渔场景,房屋外墙各种彩绘,展示了赫哲人生活的前世今生;街津山日出:当黎明破晓,光芒穿透云层,蕴藏着神奇的力量,光照大地霞满苍穹;八岔赫哲族乡,地方特色浓郁,艺术魅力无穷,鱼皮衣、兽皮衣、鱼骨画、放河灯,工艺超群,依玛堪、说胡力、嫁阔令、赫尼娜韵味浓重,口弦琴、单面鼓声声传妙曲,萨满舞、神杖舞最炫民族风;明月高悬,江雾漫升,临水环视,江阔水清,波光粼粼,鱼翔浅滩,诗人穿越,踏浪而行……
同江,两江之水,三江奇景,江面开阔,碧波光涌;同江,两江相依,泾渭分明,静静流淌,一浊一清;同江,船桨摇曳,帆影重重,渔歌逸渺,优雅灵动;同江,悠远畅辽,山色生动,江流天外,秀在其中;同江,沃野流金,良田万顷,稻谷飘香,千里揽胜,同江,漫山遍野,草绿花红,生机盎然,郁郁葱葱;同江,大地滴翠,燕舞鸟鸣,林深水碧,美若仙境;同江,湿地河流,阡陌纵横,曲折通幽,万千颜容,同江,清新淡雅,舒缓恬静,山水虽秀,人文更胜,同江,古老文明,深邃凝重,民族之魂,代代传颂,同江,岁月悠然,内涵丰盈,抒怀一曲,赫哲乡情;同江,江汇于此、路始于此、海通于此,充满律动;同江,民族团结,水乳交融,共谱新篇,同集大成;同江,继承创新,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古韵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