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里的茅沟河
作者:何桂军
在时光的长河中回溯,我的家乡茅沟河座落在承德北部,武烈河上游,如同一幅永不褪色的画卷,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底。它不仅是一条河,更是我童年岁月里最珍贵的伙伴,它承载着无尽的欢乐与温馨。它是一条母亲河,养育着千百万大地的儿女, 茅沟河的两岸人都是喝着这位母亲的乳汁长大的。茅沟河的水是从遥远的上游蜿蜒而来,穿过我的家乡,一路奔腾不息,流入到武烈河,最终汇入滦河。河水清澈湛蓝,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宛如一条灵动的绸带。
春天,茅沟河从沉睡中苏醒,冰面渐渐融化,化作一面平滑如镜的水幕,将春天的万紫千红尽数倒映其中。潺潺的流水声,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河面,金色的光辉瞬间铺满了整个河道,熠熠生辉。岸边的柳树抽出嫩绿的新芽,细长的枝条随风飘舞,恰似绿衣仙女在河边轻歌曼舞。在春风吹拂下,就象一个个身穿绿纱裙的仙女在河边翩翩起舞,展示着她那婀娜多姿的身材
不知名的野花在草丛中争奇斗艳,红的、黄的、紫的,五彩斑斓,为春天的茅沟河镶上了绚丽的花边。一群群小鱼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微风拂过,河水泛起一层层涟漪,无数条波纹在河面上泛起。 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河边玩耍,看到花丛中有一只漂亮的蝴蝶。我们兴奋地去追,结果不小心踩进了泥潭,弄得满身是泥,若得伙伴们哈哈大笑起来。
夏天,茅沟河迎来了它最热闹繁忙的时刻。河水变得幽深,成为了我们孩子们的欢乐天堂。没有桥的河面上,人们趟水过河的身影成为了独特的风景。他们小心翼翼地挽起裤脚,手拿着鞋,一步一步地在水中前行,肩上扛着的重物仿佛也变得更加沉重起来。而在炎热的午后,我们这群调皮的孩子趁着大人们午睡,悄悄溜到河边。衣服随意一扔,便如鱼跃入水般扎进清凉的河水中。大家在水中尽情嬉戏,仰泳、蛙泳,狗刨等各种姿势变换自如。累了就上岸休息,叽叽喳喳地分享着水下的新奇发现,稍作休整后又迫不及待地再次跃入水中。 有一回,我们几个小伙伴比赛谁在水里憋气的时间长,结果一个小伙伴没憋住,呛了好几口水,引得大家一阵哄笑。一个暑假总是不停着去大河里洗澡,那被太阳晒得黝黑的皮肤,是我们快乐的勋章。
村里的姑娘媳妇们也常聚在河边,洗衣的棒槌声和着欢声笑语,在河面上回荡。她们把一件件衣物洗得干干净净,晾晒在树枝和河滩的鹅卵石上,花花绿绿的,宛如一幅五彩的织锦。
很多家养了很多鸭子,大白鹅,每天早早的赶到河里,让他们尽情的在河里游上游下,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水里。
秋天,河水渐浅,过河走“达石儿”成为了人们便捷通道。仲秋时节,总有热心的人整修那些被冲走或损坏的石头,让大家的出行更加安全。秋收之际,人们还会在河上搭建土桥,以便运输庄稼。
人们经常到河里捕鱼捞虾,河里的鱼,有白漂、鲫瓜子、泥鳅等多种,虾也很多,人们有时都用筛子去捞,不到半天时间就能捞到一水桶。
冬天,茅沟河被冰雪覆盖,变得银装素裹。孩子们在冰上尽情玩耍,滑冰车、抽冰嘎,即使手脚被冻得红肿,也舍不得离开。寒风吹过,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装点了河岸的树枝,整个世界仿佛都被冰封在这宁静而美丽的时刻。
有一次滑冰的时候,我不小心摔了个大跟头,屁股疼得半天站不起来,小伙伴们却笑得前仰后合。
然而茅沟河没有桥,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的困难,直到一九八零年迎来了巨大的改变。大队干部带领全体社员,决心要在茅沟河上修建一座真正的桥。那是一段充满艰辛与汗水的岁月,社员们齐心协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没有先进的设备,他们就凭借着双手和简单的工具;没有充足的资金,他们就节衣缩食,想尽办法筹措资金,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历经整整三年的艰苦奋斗,一座宏伟的四孔石拱桥终于横跨在茅沟河上。这座桥长六十八米,宽六点六米,坚固而挺拔。它的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村民们的期望与努力,每一道勾缝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与智慧。桥身的线条流畅而优美,仿佛是大地与天空之间的一道和谐音符。
大桥的建成,成为了全村村民的骄傲。它不仅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通行,让人们不再为过河而担忧,更是为村庄增添了无尽的光彩,成为了茅沟河畔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无论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桥面上,还是傍晚的余晖为它勾勒出金色的轮廓,这座桥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由于近些年受天气影响,干旱严重,每年雨量很小,大河里的水逐渐减少,甚至到最干旱的年头就会出现断流现象,人们吃水成了大问题,井水干枯的很多,今年雨水比较多,十几年没有发大水了,今天发大水了,只见滔滔的河水从茅沟河的上游顺流而下,冲满了整个河床,景色十分壮观。前来观看大水的人们络绎不绝。
岁月流转,茅沟河或许已不复当年的模样,但它永远流淌在我的记忆深处。那芬芳馥郁的河水,那如梦如幻的美景,那充满欢乐的时光,尤其是那座凝聚着全村人力量与希望的石拱桥,还有那些童年的趣事,都成为了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它见证了我的成长,也见证了家乡的变迁。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茅沟河都会在我的心中,永远流淌,永远鲜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