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历藏记
(十六)
文/刘志敏
(原创 乡土文学白杨礼赞
2024年08月15日 河南)
刘志敏老师导读:(知识链接)香格里拉,原名“中甸”,藏名“建塘”,1950年5月10日,中甸县和平解放,沿用中甸县名,同月12日县人民政府成立,2001年1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2014年12月16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国家民政部下文正式批准撤销香格里拉县,设立香格里拉市,以原香格里拉县的行政区域为香格里拉市的行政区域。
这次西藏行的时间恰好与巴黎奥运会的部分时间发生了重叠,因为在旅途中,我们错过了前半程中的许多比赛。因为赛程的安排,每一天决出的金牌数量也不等。倘把我们这次旅行每天看到的景点数量作为奥运夺金项目的数量,7月25日无疑是我们半个月以来夺金项目最多的一天。我们先是打卡了金沙江大拐弯,接下来下午游历了香格里拉,傍晚又参观了虎跳峡,晚上又赶到了丽江古城。
一、居高临下,俯瞰金沙江大拐弯按照前一天晚上的承诺,25日早上,我们在所住宿旅馆下边的早餐店愉快地享用早餐。感念于这对藏族夫妇的热情友善,也折服于他们不俗的厨艺,临别时我们又追加了12元钱,买下了两张硕大厚实的烙饼。这两张份量不轻的大饼,让我们在接下来的两天中,底气十足,我们再不用害怕因赶路而中途挨饿了。
上午将近八点,我们告别了美丽的德钦县城,沿地图上标注的真正的滇藏线——214国道,下行去往香格里拉。或许是有了晚上充分的睡眠和早餐的“酒足饭饱”,上午八九点钟的山景在我们的眼中变成了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群山兀兀而立,树木青翠欲滴,雾笼云罩,山气氤氲,如梦似幻!前行的路上,有时能见度不足五十米。我们的车子,仿佛在牛乳形成的河流上飘浮着慢慢前行。大约半小时以后,太阳像一位忠实的牧羊人,来帮忙赶走了道路沿线的云雾。车行的速度一下子加快起来了。我们的心也像太阳一样,更加地高远起来!!前行八九十公里的样子,在公路急拐弯处,路边高高矗立的景区标志牌上的六个大字:金沙江大拐弯,这是计划外的一个景点,让我们产生了喜出望外的感觉。随即想起了伟人诗词中“金沙水拍云崖暖”的诗句。不待车轮停稳,我便急急跳下了车子。
这里或者不能称为一个景区,我理解的景区是要买门票的。不过,这里还真的算是一个绝好的观景台。临近公路的一边有长长的木栅栏将观景区与公路分隔。从停车的位置,我们绕过了一段长长的栅栏才到了入口的位置。从远处望去,几百米以下的深谷中,一条灰黄色的绸练呈“几”字形在飘动着。啊!它就是烙在我心中、一直想见的金沙江了。
走近主观景区,我判定这个所谓的观景台造价一定不菲。木结构的栅栏、台阶,从上往下,一直延伸到不同高度的几处观景台。每个观景台的基座为钢铁结构,上面宽大的台面以及周围的扶手也是木质材料。像许多景区那样,这里也建有各种功能的设施。购物大厅,展览室,洗手间等等。
我们从最上面的一层观景台,俯视金沙江大拐弯的全貌。江水如练,一座山丘如人的脑袋一般,被这练条半包围着。居高临下,我们互拍了照片。审视照片,我们因有了这金沙江的背景而自觉伟大了。往下走,至少还有三处高度不同的观景台。它们半悬在空中,似突出的一角岩石,又似犀利的鹰嘴,欲与金沙江一争高下!在最低处的观景台,游客攘攘,自然年轻人居多,他们把尖叫声、欢呼声掷入了江中,把美姿靓影定格在了观景台上。趋近看,江水动感更加明显,声势更大,如轰轰远驰的列车。
在金沙江大拐弯处,我们逗留的时间将近两个小时。从看到它的第一眼,金沙江大拐弯就给了我巨大的心灵震撼。它启示我们:人生的道路哪会有直线,遇事要学会变通,弯一弯,绕一绕,问题就解决了,也自然会迎来绝处逢生的好机会!但愿每一个到此观光的人,眼中有风景,心中明白事理!
二、游其一二,和香格里拉说再见香格里拉的名气很大,在云南,在全国,乃至在国外。慕其名,下午我们去游览了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是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首府,位于滇、川、藏大三角区域。东与四川省稻城、木里两县接壤;西、南与丽江市、维西县隔金沙江相望;北与德钦县一衣带水。香格里拉著名的景点不少,比较有名的有松赞林寺、普达措国家公园、虎跳峡风景区等。
在市区,我们沿着古色古香的街道前行,店铺林立,各式各样的民族服装,色彩艳丽,晃得我们眼花缭乱。我们无意购物,就直奔松赞林寺而去。
松赞林寺,又称归化寺,位于香格里拉市建塘镇,被誉为“小布达拉宫”。占地约500亩,是云南省藏传佛教寺院,集藏族造型艺术之大成,有“藏族艺术博物馆”之称。传说寺址是达赖喇嘛占卜求神所定。建筑以白色为主调,循山顺势,错落重叠。登上寺庙的高处,可以俯瞰整个松赞林湖,美景尽收眼底。这天下午,来这里游览的人很多,其中不乏虔诚的佛教徒。在主殿塑像前,他们顶礼膜拜,焚香捐资。我们没有叩首,也没施礼,自觉是异族,是另类,与这里的环境格格不入。我们四个人,匆匆在大殿内随人流走了一遭,窃贼般逃离了这一当地人心中最神圣的殿堂。
下午五点钟,我们又赶去了百余公里外的虎跳峡风景区。这里也是学生时代地理课本上最令我心动的热点地名。在景区入口处,我们获得了如下的信息:虎跳峡,中国最深的峡谷之一,位于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龙蟠乡。峡谷全长23公里,江面最窄处仅20余米,比降213米,峡底与山顶海拔高差3900 米,以其雄、奇、险、峻著称于世,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主要组成部分和国家 AAAA级旅游景区。虎跳峡和大拐弯都位于金沙江上,但它们又有许多不同之处。大拐弯处是免费的观景台,虎跳峡是需要购票的风景区。虽区区几十元的门票,却又让我们扎心了一次。大拐弯是从高处看它的弯和曲,而虎跳峡是从近处感受它的窄和险,或者声与势。虎跳峡位于大拐弯下游,适逢汛期,水势特大,浊浪滔天,声如雷震。
站在最下边的观景区,江水触手可及,水雾也会瞬间打湿你的衣衫。倘你和他人面对面大声说话,江水的巨大声响会把你的声音淹没得无影无踪。在虎跳峡景区,我创下了单天拍照、拍视频最多的记录,也同时把这些照片和视频发给了微信中最多的朋友们。得到的回应莫不是:隔着屏幕,我们已感受到了虎跳峡的雄伟声势,真有身临其境之感!
已是傍晚十九点钟,景区的工作人员准备要下班了,我们还沉浸在虎跳峡带给我们的“大江东去”和“堆起千堆雪”的气势和氛围中。告别江岸边那威武的老虎雕像,我们成了当天最后一批离开景区的游客。我们依依惜别了美丽的香格里拉,又马不停蹄地开车几十公里赶到了计划中的下一站——丽江。在市内找不到合适的停车位置,我们晚饭后干脆把车又开到了市外的公路边上。守着一块公交站牌的位置,我们和衣而睡,单等第二天的丽江游了!
作者简介:刘志敏,洛阳市宜阳县白杨镇人,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文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发表网络作品百余篇,创建有微信公众号“乡土文学 白杨礼赞”,现为白杨写作学会会长兼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