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议事台位于鄢陵县马栏镇议台村西,是曹操屯田、议事的遗址。
议事台又称“曹操议事台”“议台”,由土夯筑而成,台高约5米,周长约300米,外观呈椭圆形,西邻红淤沟,引沟由北向南,沟两沿绿树葱葱;南邻大路。面积约5600平方米,附近曾发现有砖石墓。
相传曹操常集群臣幕僚,在此商讨国家大事及屯田事宜。
【相关链接】历史沿革
议事台当年为曹操所筑,据《嘉靖鄢陵志》和《鄢陵县志》(民国二十五年版)记载,是曹操与谋臣议事之处。此处先为中领军砚亭侯韩洁的屯田处,《魏书》载:“时(建安元年)大议损益洁以为当急田,太祖(曹操)善于迁护军。”新中国成立前,台上筑有土寨,四角筑有炮楼,下挖深壕,上设吊桥,为当时地主老财避难之所。新中国成立后寨废,今为议台学校所在地。
又据当地群众传说,曹操到鄢陵后,带领部下,察看地形,设立兵营,开荒屯田。今议事台附近的几个村庄如前营、后营、郭营以及只乐乡的小营、大营都是曹操屯田的兵营。不仅屯田,还要养马,今马栏村就是曹操的圈马之处。离马栏村西南约2.5公里处有一荒坡,水草茂盛,群众俗称“马荒”。离马荒不远有马停庄,也是曹操牧马场所。
奇特之处
曹操议事台上有三个奇特之处:一是台上土质和周围土质截然不同,台上是莲花土,而周围三四公里内都是黑胶泥土;二是一到夏季台上极少有蚊子,据说是被曹操赶跑了;三是每逢夏季别处青蛙鸣叫,此起彼伏,而环绕台子的小河里很少听到蛙声。民间传说,曹操与群臣在此处商量事情,夏日河里总有青蛙叫,影响了曹操的思路,曹操生气地对青蛙说:“别叫了!”奇怪的是,这里的青蛙从此真的不会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