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璧,一九六二年生于皖东北的一个农民家庭,祖辈事农。一九七八年,在灵璧县渔沟镇梁集中学任教;一九八五年,受聘黑龙江省宁安县兴华中学任教;一九九O年六月,调任当时的渔沟区委区政府开展宣传工作,从事新闻写作。一九九五年底,调任灵璧县渔沟镇农机监理站、农机管理服务站任站长,一九九九年九月,调任灵璧县大路乡任农机监理站、农机管理服务站任站长,其间创办了灵璧县仁天双语学校,后组建“镇江仁天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和灵璧仁天景观石有限公司",自筹资金筹建了“中国(宿州)珠算博物馆"及“安徽省民俗学会民俗文化创研基地"。一九八O年开始公开发表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曾先后多次被选入文集、选集。一九九二年散文《柳姑》荣获全国“泰山杯"征文大赛一等奖,该文并入选《中国新文学新作家作品选》,一九九O年散文《家书》荣获“江淮农民艺术学会"当代农民文学奖,二OOO年十月,小说巜换眼》荣获山东“千字文学评选"一等奖;中篇小说《老屋》获《小说选刊》二等奖,散文《检审》于二OO二年三月被巜中国农机监理》杂志刊登,散文《柳儿》荣获安徽省首届教师征文一等奖。
其新闻、摄影作品、教育教学论文、农机管理论文也己被大型专记收录及巜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省台录用,宿州电视台曾用“宿州人"栏目专题采访:农民作家李保璧。二000年一月加入安徽省作家协会,先后并加入了安徽省散文家协会、安徽省民俗学会,二00五年荣获“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先进个人"。公开出版发行了小说散文集巜三月柳》《李保璧中篇小说集》《李保璧散文集》,公开发表文学作品二百多万字,二0一八年、二0一九年连续两年获得宿州市文学奖。黄淮大平原上的九村一十八寨,历史造就了这样一个既不富裕,又不发达的农村形象,随着历史的进程,一些人为了创造一点光辉业绩,不惜破坏历史遗存,但历史的遗存,是历史赋予的辉煌,一但破坏,便不可复得。一群轻年人在被村长王二狗及一些村中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各自以村庙的拆与恢复,形成了新时期发展农村经济、创建美好乡村,以乡村旅游发展经济各自登台表演,使一向落后闭塞的李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民自发组织的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美好乡村形象。人们向往富裕,更向往心中的“精神支柱",“他乡虽好不是家",叶落归根的自然规律。
作者简介:李保璧,安徽灵璧人,《渤海风》文学杂志签约作家,中篇小说巜老屋》获《小说选刊》征文二等奖,在近百家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二百多万字,出版了《三月柳》等三部个人文集。致力于灵璧石文化的传播,连续两届荣获“宿州市文学奖”,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先进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