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
開甯.宁夏银川
"又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已经立秋了,想必那准备南飞的大雁,正在商量着哪天开始启程了。
诗词中的大雁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和表达。大雁在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表达离别、思乡、孤寂等情感,成为诗词中不可或缺的意象。
例如,唐朝诗人赵嘏在《长安秋望》中写道:"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通过大雁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的羁旅伤感。杜甫的《送别》中也提到:"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借大雁传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例如,张炎的《解连环.孤雁》,描写了一只离群失侣的孤雁独自在江野彷徨的凄苦情景,抒发了作者自己羁旅漂泊的愁怨,委婉地流露出故人之思和亡国之痛。
大雁在诗词中的形象不仅有闲远的姿态,如李白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也有苍茫的景象,如高適的《别董大二首》;还有柔情的表达,如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鸿雁传书的典故,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单于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中原。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下来,而鸿雁也成了信差的美称。
雁乃禽中之冠,自古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大雁不仅有仁心,更有情义,雌雁雄雁相配,向来是从一而终。不论是雌雁死或是雄雁亡,剩下落单的一只孤雁,到死也不会再找别的伴侣。
词人元好问更是留下了"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出自《摸鱼儿·雁丘词》中的名句。
据说,元好问在参加科举考试的途中来到太原,就在汾河岸边,一位张网捕雁的农夫告诉他,早上他捕捉到两只大雁,杀掉其中一只后,另一只撞网逃脱而去。逃脱的大雁在死雁上空悲鸣哀叫,久久不愿离去,到后来甚至撞死在地面上殉情。
听完后,元好问唏嘘不已,于是向农夫买下两只死雁,埋在汾河岸边,并称之为"雁丘"。当时与元好问同行的友人墨客纷纷写词纪念。于是,元好问也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摸鱼儿.雁丘词》。
雁为最难猎获之物,是因为大雁有智,落地歇息之际,群雁中会由孤雁放哨警戒,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群雁就会立刻飞到空中躲避,所以不论是猎户还是野兽,都很难轻易接近地上的雁群。
大雁有很强的的团队精神及优秀品质。如:团结协作、忠诚守信、目标一致、无私奉献、绝对服从、不畏艰险、洞察敏锐、审时度势、恪尽职守、善用优势、忠贞不渝等等……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古代姻婚中,纳采用大雁作礼,喻意着娶妻当娶贤的品德。
每逢秋季,大雁南飞,是一曲生命的赞歌,诠释着对生命的执着追求,诉说着季节的更替与轮回。大雁南飞,一阵"人"字,一阵"一"字,如一道流动的诗行,划过碧蓝的天空,映照着秋日的宁静与美丽……
刘开宁写于2024年8月15日午。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