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声高 朗诵:鄢萍 杨建松
1938年10月24日,中山舰在长江金口水域与日寇机群激战后,被炸沉,1997年元月28日,中山舰被打捞出水,时年26岁的舰上牺牲烈士林逸资刚与福建妻子陈细妹新婚即别离回舰,林逸资阵亡后,陈为其守寡60多年,在中山舰整体打捞出水仪式上,80多岁的陈细妹着嫁衣专程赶来迎接烈士忠魂。

湖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黄石市著名诗人,原黄石市人大副主任李声高先生在参观中山舰纪念馆并得知“林逸资与福建妻子陈细妹”的故事后,写下长诗《龙舌兰》

长江万里波涛吼,
挟雷驰电到金口。
金口两岸人涌潮,
波涛回环不忍走。
巨浪托起英雄魂,
巍巍青山齐俯首。
中山战舰破浪来,
浩气腾空射牛斗。
一自沉埋六十年,
起沉赖有巨人手。
人潮如水静无声,
江畔屹立女儿身。
身着旗袍猩血红,
一支红烛立寒风。
大红盖头似火苗,
熬尽寒夜照天烧。
舰出水时盖头摘,
女儿露出一头白。
满脸皱纹满脸泪,
呼天抢地裂心肺。
一声"我来接你了"
哭声撕得人心碎。
人心碎,女心碎,
女儿原是福建妹。
闽之海,海之滩,
乱石滩有龙舌兰。
龙舌兰,叶如剑,
一生只待花一现。
农家有女名剑兰,
长成嫁与儿时伴。
闽之山,山之峰,
峰巅挺立铁骨松。
铁松本是铁血汉,
从军服役中山舰。
青梅竹马结良缘,
告假完婚归福建。
剑兰喜披红盖头,
旗袍裹身红艳艳。
新婚一夜儿女情,
一纸电文上前线。
女儿送郎泪涟涟,
男儿别妻情绻绻。
新婚一别影无踪,
女儿日夜泪洗面。
素手收起嫁时衣,
一年一度和泪见……
几度传言战舰沉,
女儿掩耳不忍闻。
独守孤灯度昏晓,
青丝翻作白头人。
人未死时心不死,
白头终见一张纸。
纸上横列铁松名,
抗日阵亡成烈士。

人同战舰共沉埋,
翻天覆地一甲子。
闻道战舰将打捞,
炎黄儿女同仰止。
剑兰翻取旧时装,
千里迢迢到武昌。
红装迎接铁松回,
忠魂出水见阳光。

剑兰掩面眼迷蒙,
仿佛当年炮声隆。
六架日机攻一舰,
战士血染长江面。
沙场不惜抛头颅,
宁死不当亡国奴。
遍体鳞伤自沉江,
拼得舰亡人亦亡。
此日打捞舰出水,
烈士人人是雄鬼。
雄鬼归家自荣光,
岸上有女着红装。

一身红装一身血,
屹立江干坚似铁。
一身红装一身火,
燃起红霞千万朵。
红装照亮国人心,
红装唤起民族魂。
中华男儿是铁松,
生死存亡尽国忠。
中华女儿是剑兰,
至死不改一寸丹。
一寸丹,一身红,
红颜无语亦英雄。
一身红,一寸丹,
红烛燃尽照天宽。
吟罢放眼长江水,
三寸笔涌万顷澜。

作者:李声高,1944年7月生,湖北黄石人,民盟盟员,黄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黄石市作协副主席,黄石市政协副主席,湖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黄石市民盟主委,黄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著有《八半居古诗文选集》五卷 、《八半诗三百》、《八半墨迹印痕录》等。

朗诵:鄢萍,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朗诵专家团成员,武汉广播电视台主任播音员,独立制片人、资深节目策划人;全国青少年语言口才测试评审专家;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副会长;湖北省“少年中国说”大赛导师,湖北省播音主持中高级职称评委,湖北省各类艺考大赛评审,曾主持央视《科技之光》、《武汉新闻》、《经济新闻》、《彩桥830》及大型晚会等节目 。》、《彩桥830》及大型晚会等节目 获多项国家省市奖项和荣誉。

朗诵: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省朗协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湖北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都市头条》“铁马豪歌”平台创始人,三年阅读已逾一亿五千多万。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扫描二维码
欢迎点此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