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光阴(13)
(纪实小说)作者/吴铁生

春光明媚,晴空万里,春夏之交,最是令人心旷神怡的好季节。这天,我正和同学老乡小田走在去白山的路上,小田就是跳巡逻兵骑马舞的人当中的一个。我们昨天商定今天去一趟白山,我是利用了到白山小分队总部领东西的机会,他正好闲班。我打算去看看我小包间的同伴刘举,一晃半年多没见了。还有我同来的学长,也不知道他们还在这里不。我俩还要同去看在白山水电技校读书的另外一个小学上期同学。
一路走在断断续续的铁路路基上,有的路段基本成型,有的地方还远没模样,时不时遇到忙碌干活儿的人们。
这是我第三次从批州来白山了。第一次是去年冬天来献血,第二次是老才送我回家过年赶夜路。身无重负,心底轻松,走路也不觉累,好像比每次用的时间都少我们就到达了。先去总部办事儿,所领用品不过是手电筒电池和几本稿纸。然后兴冲冲的赶往制材车间民工宿舍。那里变化不大,仍有很多认识的人,我的同来学长也在,只是没见刘举,当我问及有人告诉说“去小分队了”,我高兴他能和我一样,说:“我刚刚到那儿,怎么没看到他?”别人不语。感到蹊跷,我再三追问才知道是被小分队带走了,具体啥事也不清楚,听话里话外是男女关系的事儿。意外变故令我始料不及,讪讪地逗留一阵儿就离开了。
我二人一路打听走了很久来到山沟里的水电技校,这里的学校规模和我所见的吉林工大可是云泥之别,待我们把学校都撒莫个遍,我们来看望的陈同学才被人叫回来,见面自是一番寒暄,其实我小学就认识陈同学,知道他爸在百货批发部工作,是社会上小有能量的人,他是今年年初来校的,学起重专业。大家闲聊些各自的情况,看得出陈同学心不在焉,情绪不高,我们就以赶路为由告别了。后来听说陈同学不久就退学了,因为是担心毕业后会永远跟着水电局走留在山沟里开起重机。
回程路上我俩交谈不多,我百思不得其解,刘举一个曾经那么阳光的人怎么就变了?也庆幸离开了他,否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使我能自保清身,作为他朝夕相处的朋友也会尴尬得无地自容。和刘举与码料班的人清晨一起看早春杨柳嫩芽吐绿的日子没有了。
在以后平淡如水的日子里,我经常若有所失,为自己的无知无为自责,为自己的将来担忧,为自己没有一个目标而苦恼。

夏日的一天,我接到白山学长转来的家信,爸爸在信里帮我分析了自己的处境,我下乡已经二年了,眼看也快到有资格选调招工或选送上学了,可是长期在外,脱离生产队和集体户就等于凡事自行放弃一样。再说以后如果有机会上学也要推荐考试相结合,爸爸还特意在信里还夹带一段报纸,是关于此的文章,因此也有必要把以前的文化知识捡一捡。读着信我心里明白,其实家里父母比我自己都更关心我的未来呢。我把家信内容告诉了老才,他说应该听家里的。我又去模板车间见了赵友,他也认为我是在集体户,不像他是随家下乡的,还是回去机会多。于是我决定打道回府。
我先和小分队说明情况,又到车间辞工,车间主任带我去见厂里管人事劳资的干部,他告诉一些手续。我们临来是带有粮食关系的,因此要终止城镇商品粮粮食关系,恢复在生产队领口粮,岳文极尽热情地主动带我去食堂,找到负责具体事务的小关把手续办了。小关是个面容白皙透着微微红晕的农安民工,总是笑盈盈的,能干上这个工作应该不容易。岳文又带我去工会,开箱找出一个笔记本,写了留念和日期,还盖了章送给我,我瞬间不舍之情油然而生。
我还有一些食堂粮票,细粮票送给了康生金,几十斤粗粮票由他以后到食堂兑换了地方粮票捎给我。把工作服和雨衣雨裤雨靴退了也就没事儿了。管劳资的干部给开了介绍信,收拾行李即可起程。
这几天我还住在小分队,这里又新来了两个年轻人,家都是永吉的,其中一个叫张郃,与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同名,他长得其貌不扬却很善于联系人,无意间认识了一个50来岁的老乡,他老乡是受命到批州水电工程局以外的一个什么单位当革委会主任,刚刚由盘石搬家到此,大车司机休息一天返回盘石,于是张郃通过老乡联系让司机张师傅顺便带我,这简直就是天赐良机,临行前晚饭时张郃把他老乡找来一起吃的饭,他是个大胖子,和气可亲,一点架子没有。
第二天清早,他们送我找到车,见过张师傅,原来是大解放,还带有挂车,我纳闷,这个主任搬家东西真够多啊。我原来有一面红色彩旗,管岳文要的,夏天睡觉盖着可凉快了,临走给了张郃。司机张师傅瘦脸儿,絡腮胡子,话语不多。坐在驾驶楼里,感受着带挂车的扭动,我是命运多舛还是一路顺风全凭张师傅了。
(未完,待续)
2024.08.07今日立秋 长春


九洲墨韵
聆听诗者心声,涤净灵魂尘埃!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原创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