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树下的小男孩
作者/秀 丽
主播/红嫂
云南,谋元县。一路顺风顺水,到达浪巴铺土林,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
阳光温和,空气清朗。这里的春天似乎提前打了卡。沿途植被虽然不是那么茂密,山峦亦有点光秃,但是仍有许多小树坚强地在风中摇摆,好像在招手欢迎我们。车子经过一遍树木相对茂密的地方,阳光下,我突然看到很多不知名的树开满了白色的花,特别耀眼,我感到十分好奇,直到车子接近那遍树林时,才发现,那耀眼的白色之“花”,原来是这些大树的叶子!有趣的是:在风中摇曳的叶子,它们的背面,一律是朝着太阳的方向,就像向日葵。朝阳的叶面泛着银光,像是被太阳烤焦了似的。据说,这里长年雨水少,光照多,既使是水库也会露出黄色和红色的浅滩,泥土中还夹杂着许多杂色石头。车上一位学地质专业的同学说,这里的地质是硅铝酸盐。
到了浪巴铺土林景区门口,明显感觉到风大了不少,像一群劫匪肆无忌惮地搜刮着每一个游客。在去景点的观光车上,有同学的帽子被风刮掉了,我把围巾牢牢地包裹在头上。从1号风景口开始下景区,这地方风更大了,问气象专业同学,他说这时候的风有 6到7级,我觉得至少8级以上,因为我已听到风的怒吼声,而且人在风口,宛如一只时刻将被宰杀的小羊羔。驻足看下面的景致,石林如春笋,形状奇异,不知道是经过了多少年的风吹雨打,才形成这般奇观。此刻,我莫名有点胆怯了,再看看去山窝下那陡峭的路,还有迎面像“逃难”回来的游客,我感觉我也到了该选择“人生”的时候了。我听到有人说,不想下去了,不是路遥远,而是太阳太焦灼,汗水也会被烤干的。我彻底动摇了,断然决定与一位同学原路返回,又回到1号景区的入口,接着乘观光车狼狈不堪地回到景区大门。
太阳显得过于热情,它的光照着这远离城市的广袤大地上,蓝天纯洁的就像孩子微笑的脸,没有一丝乌云的邪念。如果没有风,景区大门口,那棵高大的木棉树,就像是画出来的。她俊俏地开着橙红色的花,像是印在蓝天里的一幅油画,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才能长出宽大的叶子?忽然,一个5岁左右的小男孩,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有人问他,你拾这木棉花做什么呢?他说是用来吃的。吃的?我听了一阵纳闷,这么大的“花朵”怎么吃啊?小男孩歪着小脑袋,煞有介事地说:炒菜吃,刚掉下来的才能吃。我有点心疼地打量那个小男孩,他的脸被太阳晒成了古铜色,穿着有点泛旧的外衣,黑色的运动裤,鞋子上浮了不少灰尘,他就坐在那棵高大的木棉树下,露出单纯和期待的表情。小男孩很淡定,淡定的有点成熟,每当看到一阵风吹落木棉花,他就格外喜悦,脸庞像绽开的木棉花,单纯而笃定,仿佛周围没有任何人一样,他独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里只有木棉树和大风吹落的木棉花,当然,还有那位执着,顽强的小男孩。风开始小了,好像希望也被风吹走了,他拎着那半袋木棉花蹒跚而去。我望着他远去的小背影,蓦然心里一阵酸楚,不知道还该问他什么,该和他说什么,好像我欠他什么似的。等我走远了,消失了,我开始有点埋怨自已,为什么在游客的唏嘘声中,我竟然找不到能任何帮助他的理由?此刻,我真心希望,他是一路欢快着跑回家的,因为他为家里又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我想:他一定很自豪,今晚全家人又有一顿美味的晚餐了。
返回住地的路上,玫红色的晚霞和山顶一起绵延,还有那梦幻一样的云海。我在城市,也许是被高楼大厦遮着了视线,竟然从未看到如此灿烂绵延的晚霞。而这里的晚霞就像是一幅油画,它落在绵延的青山上并和青山一起形成一幅长长的,壮观的画卷。车在暮色的山窝里行走,就像一个跌跌撞撞的老人,又像一个喝多了酒的醉汉。尽管车里时而散发出一阵阵快乐的欢笑声,可是我是沉默的,想到那个木棉树下的小男孩,我怎么也笑起来。脑海里始终抹不掉那个画面,那个木棉树下等落花的小男孩,还有他手上塑料袋里的木棉花。我默默祈祷:他纯净的眼神,像雪山邀请的月光,永远不会黯然,而他每天充满希望的期待,应该早点结束。
作者简介:一位热爱生活的文学“实习生”。主播简介:红嫂,辽宁大连人,朗诵业余爱好者。喜欢唱歌跳舞,热爱生活。用声音传递真情,用真诚温暖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