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艺术团小记 韩云令
在人生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之前写过一篇关于自己退休生活的感悟,记录了阳光艺术团带给我众多前所未有的美妙体验。文章发表之后在伙伴们之间引起共鸣,大家一致要求我多写写这个团队。我也经常回想起和大家一起排练、演出、聚会的美好时光,希望能用文字记录下这些感受,与大家共勉。
我家所在的济南市商河县,是华北平原上一个普通的小县城,受益于时代的发展,这些年县里的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陆续成立了多个文化站点和艺术团体。“阳光艺术团”成立于2013年6月,是一支集合唱、鼓子秧歌、舞蹈、民族乐队为一体的综合团队,在邱老师等人的带动下日益发展壮大,队员已有二百多人。团如其名,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穿透岁月的沉淀照亮了我们单调的退休生活。每一次的排练,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一次的磨合,都使我们的表演更加完美;每一次的鼓励,都让我们的心更加贴近。记得2021年4月21日,团里去县“长征精神展览馆”进行室外演出,4月的北风还很凉,又逢雨天,大家的演出服都很单薄,几遍彩排下来大家冻得瑟瑟发抖,但是想到所唱的曲目《颂歌献给党》,内心还是一片火热。那些日子里,汗水与欢笑交织在一起,我们共同经历了从生疏到默契的转变。每一次成功的演出后,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转化为舞台上精彩的表演,得到观众的掌声和认可,我们都为自己依然能够发光发热倍感骄傲。
这里是鼓子秧歌之乡,鼓子秧歌以激昂的鼓点、欢快的秧歌步伐,成为当地人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会扭一扭”这句俗语形容了其普及的程度。每当新年或者重大节日,锣鼓声响起,秧歌舞动,整个县城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所牵引,人们的心随之共鸣,共同沉浸在这份来自灵魂深处的喜悦与自豪之中。阳光艺术团也有自己的鼓子秧歌队,邱伟团长作为编导和指挥承担了绝大多数创作工作,在排练过程中,队员们也会不断尝试新的表演方式、新的舞蹈动作、新的音乐编排等。就像最近编排的鼓子秧歌《鼓乡新韵》,在恢弘的伞、整齐的鼓、轻巧的棒、飒爽的花中,还有一种风趣幽默的丑角穿插于舞队中间进行即兴表演。团里的晋登元大哥是导演,也是丑角扮演者中的佼佼者,他的装扮多样没有定式,常扮演“傻小子”“丑婆”“脏官”等角色,通过夸张的服饰和妆容来突出其滑稽的形象。他的表演往往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欢笑,是鼓子秧歌中最受欢迎的角色。类似这样的演出,让我们感受到了自己肩负的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
在阳光艺术团里,我们不分年龄、不论职业,只因对艺术的热爱而相聚一堂。这种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的氛围,同样延续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共同分享生活的点滴,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我们身在何方,心中的那份对生活的热情都将永远燃烧下去。
韩云令,女,汉族,1954年10月生,商河县尹巷镇韩胡同村,1971年参加工作,现已退休,一生于名利无缘,平时只喜欢读书,国画,努力用文笔记录生活所思所想,用画笔描绘所见所闻,曾在齐鲁晚报壶点号发表《泥上偶然留…》《充满哀思和…》《莫到桑榆晚为…》《关于五一的些许回忆》还有发表于稻田文学的《老年学画》和北京头条《母亲的针线活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