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是否幸福 关键在于心态
文/邹正芽
本人从事老龄工作多年,因工作关系,常常和临近退休或已退休的老同志接触,这些老同志如何面对和怎样生活,各有高招。这里,我想给大家一些温馨提示,那就是要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其实,晚年是否幸福,关键是活个心态。岁数大了不是本钱,心里千万别有那么多的“应该”或“不应该”。若有人喊你声“老头”,不必去计较;若叫你声“老先生”,表明叫你的人有修养。而当年轻人抢先占优,那也如老年人当年;但要是有人给你让个座,请你一定记得说声“谢谢”。 常常把“想当年”当成口头禅,不是人人都喜欢的话语。如今不是忆苦思甜的年代,应是推陈出新的花季。时代不同,有些事不必强求年轻人去理解、去效仿。说“想当年”要适可而止。 最明智的就是少管家中的闲事。尤其是孙辈的教育要尽量少掺和,那是你子女的事,并不是你的责任。与子女相处,千万不要喋喋不休,只需做到既要到位又不能越位和错位。遇事可以大体上表个态度,不去计较他们听与不听,把追求自己清闲自在放首位。 要切记年轻人一定比自己忙。你想孩子了可以先打个电话,孩子想你了可能连打电话的时间都没有,但一定不要较真和生闷气,抱怨多了会“两败俱伤”。如果孩子来看你时,要记住高兴一次是一次,不要找理由强留着,若不给孩子“花时间”的宽松环境,今后来看你的次数将可能更少。 若你想自愿付出时,就一定要记住别想着有回报。自己为别人做了事不要总挂在嘴上,权当是做了义工。有些事不好用将心比心来解析。“付出”是送给别人的东西,既然付出去了,就不要老想着“补”回点什么来,若如此,可能会让人不快
不要老想着去改变别人。如果你老伴做事出现丢三落四或不够完美,也不必强求其改变。其实人人都有自己的习惯活法,绝对的对错本来就不存在。改变不了别人就要试着改变自己去适应,这样才会和谐共处,相得益彰。 待人处事记住不可抠门。对亲朋好友自不必说,就是子女买来东西孝敬自己,至少要记得说一声“谢谢”。尽管自己不缺这些,但也一定要表现出应有的坦然与童趣。 不要把邋邋遢遢当成是小事。人老了可能会懒一点,但记住在穿衣戴帽、洗涮卫生上尽量别懒,这方面要是邋遢就很容易影响到家庭美好环境,而穿戴就是外在形象,不光是自己的,也是家庭的招牌和子女的脸面。 千万别像存钱那样存着些破旧物件。见什么都稀罕,那可能是老化征兆。留存东西不能看有用没用,要看常用不常用。不常用的东西,还是早处理的好。 消除寂寞一定是靠自己。小家的日子就像私家车,虽然都在一条道上跑,但没人愿意去拼车。老年人要练好的是自己的车,学会开拓新兴趣、新视野,即使独守长夜,也要勇敢地往前走,广交朋友、储蓄友谊才是老年人应当尽早做的事情。当你再不能走动时,依然可给新朋老友打个电话,聊天叙叙旧,以此保持良好生活状态。
作者简介:邹正芽,男,汉族,中共党员,退休公务员,江西樟树人,现居广州。宜春市作协会员,樟树市作协会员。闲暇之余,用文字记录生活,寻找乐趣。文章散见于报刊及网络平台;曾获征文赛二、三等奖;著有作品集《岁月留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