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初夏,家兄骨术后,我在老家伺候。其间,到久别的村子里走了走,转了转,感觉村子变化还是蛮大的。 我们村子,是一个原区小村庄,吕姓为主,张姓次之。前几年村子搞合并,成了闫吕村,原来的吕家村已成历史。在村子西头,我曾受过启蒙教育的吕家小学,现已荡然无存,变成了两层楼的闫吕村委会。小楼前有小广场,或者叫仃车场,楼东还设有医务室,咋一看,挺不错的。 呃! 看来家乡一切都在变,变得脱胎换骨。
一,道路硬化,千百年的下雨稀泥路已作古成史。就连田间主道也已硬化,现在村民去地里耕作,已是今非昔比,农民已变农工,从种到收,实现了机械化,儿时梦寐已成现实。
二,村庄点亮。小时候,一到晚上,村庄一片寂黑,就是有点亮光,也是星星点灯。那时的农家孩子只所以向往外面世界,村庄点亮也是重要因素。现在,整个原区农村,有了支农好政策,太阳能点亮村街,而且不用缴电费,多好,应叫赞!
三,自来水进村进户,水源,箭峪水库。遥想五十年前,箭峪水库修建时,政府有规划,箭峪筑水坝,《长丰渠》水绕山来,良田胜二华。我曾两次上库修坝,时间虽已久远,但记忆犹新。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里,万千农民,豪气冲天,拉土上坝,浩浩荡荡;由其那拉土“棺材车”挂牵引,更是惊心动魄。“宁可挣死牛,不能挡住车”,豪迈的政治口号,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撼天地,泣鬼神,今人难易想象。我认为,这箭峪水库之水决不是普通自来水,它是崇凝原区人民和渭北支援人民用血和汗汇成的结晶。
毋庸置疑,水是家乡变化的根本。感谢那个火红的年代,感谢那些无数个俱有大无畏牺牲精神的乡民们,是他们通过流血流汗,艰苦奋斗,把秦岭山泉引进了千家万户,滋养着原区千秋万代。
手抚龙头, 飲水思源,怎能不令人感慨万千。
四,村里有了医务室。过去村里也有医生,但是私医。现在,政府抓医疗,建立村级合作医疗卫生室,小病不出村,大病有合疗,基本解决农村看病急难问题,方便了广大村民。
五,环境卫生有了重大改变。说实在的,亘古至今,农民以土为本,自然卫生条件差,这是事实。然而,经过国家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农村卫生面貌有了质的飞跃。
(1)村道不准乱堆乱放杂物、秸杆和粪土,改变千年陈规陋习,实行新的村规民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户内自行打理清扫,保持庭院整洁,清静,美观,凸现农村小康生活新气象。
(3)生活拉圾指定管理,专业拉运。
(4)家用灶房实行混合能源,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减轻妇女做饭辛劳,保障女性身心健康。
(5) 厕所和卫生间实现蹲便或坐便水茅化,既改变了家庭卫生条件,还有效地解决了农村老人入厕难问题。
(6)大多数家庭实现太阳能热水洗澡,个人卫生迈步走进新时代......。
通过党的三农政策和美丽乡村建设在农村方方面面的细化落实,我的家乡,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多村民家庭在诸多方面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和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已落地有声,令人感慨。
吕宝山
2024年立秋
审核:孔绪牢
责编:雷世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