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旗袍梦
悠然
我很喜欢旗袍。旗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它融合了满、汉、西方等多种文化元素,既保留了中式审美,又吸收了外来的时尚;既展现了女性的优雅曲线,又强调了女性的柔美和婉约。旗袍的做工技艺精湛,各种色彩和图案表达着特定的文化寓意……
旗袍比较挑人,个子高挑适中,身材曲线美的女人穿起来会很漂亮。显然我是不具备这些优越条件的,但这丝毫不减我对旗袍的热爱和穿着,我会以自己的方式,独特的风格,去体验旗袍在我身上的自信和光彩。
其实在我六岁前,一年四季穿的基本都是我妈亲自手针缝制的立领、盘扣、开襟、过膝的衣袍,但那是传统意义上的蒙古袍。我妈用她那灵巧的双手,给我裁剪缝制一件件各种颜色的小长袍,有的在领口和袖口还绣上了彩色的花朵。孩童时期的我,喜欢得手舞足蹈,用我妈的话说:这孩子像个飞来飞去的蝴蝶。小时候的我哪里知道,这样的着装是要文静端庄些才得体的啊!直到我上了小学,就再也没有穿过它。
视频“我的旗袍梦”分三部分。视频开始部分的照片,是今年六月由专业摄影师拍的,拍照前又经过专业化妆师给打扮一番,所以比我本人显得年轻许多,也比我实际的样子好看了许多,这都是化妆师和摄影师给美化的效果。
视频中间部分有一张穿天蓝色旗袍的,是我二妹去北京时买给我的。我穿上很合身,兰颜色又是我喜欢的,可见二妹真是用心了。1989年6月我到县照相馆拍了这张照片,那年我35岁。
退休后我来到大连金石滩,有幸遇见程老师组织的艺术团队,程老师带领姐妹们穿旗袍,学走秀,追求生活艺术美。她给了我自信,她让晚年的我圆了自己的旗袍梦。紫红色和藏蓝底白梅花的,还有短款无领的,都是改良版旗袍,穿上它2020年元旦联欢活动时留下了这些照片。其余的是在小区遛弯时,邻居王姐和赵姐给我拍的,大姐传照片时送了两句话:“旗袍显优雅,韵味岁月长”。“穿旗袍观云卷云舒,爱生活乐享岁月静美”。
最后部分的几段视频,是今年我用自拍杆拍的,想留下自己70周岁时,真实、自然、恬淡的生活状态。愿让岁月中旗袍的印记在心中永远定格。
人生漫漫,岁月如歌,旗袍给我童年和晚年平凡的日子里带来的美好,总能唤醒我心中的温馨快乐与甜美回忆。“留住所爱,留住所想,留下一梦相伴日月长”。着一袭旗袍,享岁月静好!
—— 2024年8月
作者简介:
何静,笔名悠然,教师,黑龙江人,2009年退休。
大连有声文艺,是继徐丽创办《朗读者》读书会(又名:松嫩流域朗诵团)之后又创刊的有声文学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就是把精品文学变成好声音。每一个文字,不仅仅是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思想的精灵。每段文字都是通过深思熟虑的结晶,更是对文学艺术和生命的敬畏。
2022年4月9日,徐丽文学自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应运而生,随之得到松原文化界和多个城市众多文朋师友纷纷投稿。可见广大读者对声音艺术的追求和心理渴望。文学艺术永远为广大读者服务。植根于生活土壤的文学精品,经过原创作者再次提炼,又经过好声音的录音诵读,为文字进行二次创作和提升。喧嚣的红尘,浮躁的世界,好声音的魅力和穿透力能为读者奉上听觉的文化盛宴。
之所以取名“大连”,寓意:大连在东北三省,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等多角度,都是名列前茅的海滨城市,而且覆盖率很广,能带动文学艺术齐飞并进。让精品文学得到广泛的传播。“有声”就是把文字变成好声音。“文艺”就是文学艺术。组合起来就是“大连有声文艺”。
大连有声文艺编辑部文学顾问:李明军
艺术顾问:沈树立
艺术指导:吕东飞
配乐指导:贾兴旺
文艺评论:姚宗希
总编:徐丽
收稿:丽子
审核:北方二丫
编辑:北方的云
执行总编:林海丽子
大连有声文艺总编徐丽女士,有偿为各企事业单位、各大餐饮、美业、洗浴、企业家,撰写创业经历和企业背景,以及人生自传。编辑部收集优秀的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都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可用好声音演绎。投稿微信:林海丽子15043872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