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回忆姥爷姥姥
精华热点
回忆姥爷姥姥 李宗顺讲述 李宗印整理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二位可亲可敬的老人已离我们半个世纪了,他们积德行善救助贫苦施舍钱粮在当地群众中已传为佳话。称姥爷大善人,姥姥老斋公、活菩萨,深受敬重。近年来在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把他们做为“积德行善之家获得福报多多”典型事例进行弘扬宣传,启迪后人。便引起对二位老人的缅怀与追思。姥爷王殿卿社旗县朱集镇连庄村人氏,6岁丧父跟随慈母艰难度日,因家境贫寒无力读书,便严尊母训,并以朱子治家格言为本立志改变贫穷面貌,总是黎明既起勤劳耕作,置卖田地成为村中大户。姥姥刘聚莲,出身于官宦后代书香门第,曾祖父刘汝舟大清时出仕山西省曲沃黎城知县,父亲刘富堂,南阳府万兴东药行总领事,自幼受三从四德严教成为知书达礼,贤良孝顺,礼貌待人,品德高尚,属大家闺秀。每到初冬他们总买树解板在河上搭成便桥让人通行。姥姥在灵稷庙前舍茶供路人解喝,增暖,至解放时止。他们是地地道道面朝黄土背朝天,土里刨食的普通农民,不曾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确作出很多好事,善事,看似平凡,却也惊人。倾尽全力化解兄弟怨恨,冒险救助革命者两则感动人心的典型事例却使我们惊心动魄。记忆犹新。现分述于后:一、第一件事是倾尽全力化解兄弟怨恨。姥爷是三槐王氏后代,自从王老庄始迁连庄定居后分为老五门,姥爷是第五门殿字辈排行老六。因办事公正被推选为本族长,管理族中事务。且有长门殿字辈排行老八,我们叫八姥爷与四门排行第九的九姥爷性格不和,遇事常有摩擦,时久积怨成仇。因九姥爷生性爆燥,便对八姥爷产生报复灭除之心理。大约是1942年的严冬,那日晚天黑如墨狂风大作尚有点点雪花飘落,约三更时,一打更者急忙向姥爷报告说:“东院九爷家两个带枪人在大园子内喝酒,怕是打黑枪里”。因姥爷了解他们之间有间隙,很可能有此后果,情况非常紧急,一边让姥姥速到西北 八姥爷家报信,快速躲避,姥姥快步穿宅越院冒寒风去报信。姥爷便不顾安危抱上一瓶约5斤散酒去大院子门口,门锁紧闭,姥爷先报名说:“九弟,我是你六哥,你开门,有事相告”,不管怎么呼叫门总不开。姥爷说:“九弟,在不开门哥给你跪下了”。在姥爷的数次映求下九姥爷知事已败漏,便开了门,姥爷便把酒放下说:“天寒弟兄们取取暖,这事是我弟兄之间的事,看我的面子放他一命,就是积福”。并一再劝解九姥爷,在天将明时九姥爷才向姥爷表示,放弃此念。后经多次周旋此矛盾得以化解。四年后八姥爷患病去世,弥留时一再向姥爷说感谢话。其长子叫王兆祥,因他排行十三,我们一直称十三舅,在大饥饿的1960年时他当全村司务长,那时属于集体食堂大饥饿遍及全国,名曰每日供应三大两,实际连糠菜也填不饱肚子,人们在饥饿线上苦苦挣扎着,有的地方树皮、草根都吃光了,群众大部分病倒至死亡。当他看到临近村庄饿死多人的残境,联想到二位老人骨瘦如柴、卧床不起,危在旦夕时,实在心疼,决心冒大风险也要想法救助二位大恩人。他知恩有报,总在夜黑人静之时带上5—6斤的面粉送到姥爷处,成为救命之粮。使年迈的二老度过最难的苦日子。慢慢康复,活了下来。解放后九姥爷会自制卤汤,每逢年下(春节)总卤上三两只鸡送于姥爷。因他是瓜匠,每年总把尚好甜瓜、西瓜送于姥爷品偿。天有不测风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时九姥爷患病,姥爷去探望时,他改变以往六哥称呼,叫起亲哥来了。并说:“看起来这次真的不行了,但也感到满意,若不是你解劝,按我粗暴脾气打死了人,解放时早被枪毙了,还能活到今天吗?”这完全是感恩的肺腑之言。第二件事是他冒险救助革命者的一桩故事,一直铭记于我心中。那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泌阳境内属于大动荡时期国民党走了共产党来了数次反复,老百姓称是拉锯战争阶段。1947年从河北来了一批青年革命干部,在官庄街成立了泌西县爱国人民政府,并成立了官庄一区。连庄村属一区管辖,派出小张和小袁两位青年干部负责这一片的宣传发动工作,人们称他们是工作员,小张名叫张诚实是河北省柏乡县人,因小袁在这时间较短不知姓名,张诚实就住在姥爷西院进步青年王兰堂(我舅表兄)家。因我舅王定一泌阳师范毕业,思想进步对张诚实的宣传发动工作支持,经常交谈,张诚实常在其家吃饭,姥姥很怜爱他,帮他做衣物和棉鞋,视他如子。那年冬天特别冷,连降暴雪春节过后仍冰雪封门,寒风刺骨,这时张诚实患上了严重疾病,烧起来不省人事,冷起来浑身颤抖。这种病老百姓叫放老犍,虽经村医治疗不见好转,那时缺医少药,不敢张扬总是在夜间行动。为防不测,兰堂哥把他安排在房后大柴禾园中一间存放柴草的房子内,铺上很多麦秸草盖上被子并将乱树枝编的门堵好,大约是正月初七、八间的前半晌,天阴沉沉的飘着小雪,我听到狗叫不停,忙到院外看时见俩个背枪的乡丁直接向兰堂哥院走去,不长时间,大妗子(兰堂母亲)就出来了,喊我说:“顺,快去叫你姥爷,乡丁围着你兰堂哥了,非要带人不可”。听后很害怕,忙去西院叫回姥爷。大妗子述说后姥爷感到事情严重,沉思片刻后说:“事情很难办,唯一的办法是拿钱把乡丁哄走是高策”。这时姥姥很慷慨地拿出准备待客的两块银元说:“没水不刹火,那急先顾那吧,救人要紧啊”。这时姥爷拍了身上的土,拿着两块银元去到西院,与乡丁寒宣后说:“我是兰堂的六爷,本族长有事向我说”。乡丁忙说:“今逢牛乡长之命来查找河北来人情况”,姥爷说:“牛乡长是我外甥,前几天确实来了几十人的队伍,还有骑马的在坑南岸讲了一阵子话后,人全部走了,我保证河北的人不在这里。你可以向乡长报告说六舅担保了”。随后拿出两块银元小声说:“小意思,天这么冷回去走路上买点酒暖暖身子”。乡丁也来了个顺水推舟说:“有情况要马上给乡长报告啊”。姥爷为防不测把他们送出庄才回来。回到家中姥爷长叹一声说:“总算小张躲过了一劫,咱庄勉了一场灾难啊”。这时兰堂哥母子都在屋内,他接着说:“今天是小张有福阿,这两块钢洋花的太值了,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钱花在正处了,人家小张从河北来到咱这里是对咱们相信,咱必须尽一切去保护人家的生命安全,咱不救他谁去救阿,总不能把一位活蹦乱跳的小青年被人家拉走抢毙了良心何在呢!救人也是积极德呀!如果抓走,共产党来了说咱们没有尽到责任会不依的,国民党来了说咱窝藏共匪也要追究责任,谁能去说得清楚啊,现在最关紧的是今后半晌就套车去李辉庄请名医李仲昆先生治病”。请来医生后随抓了三副中药,服后很快把老犍截着了,不久张诚实就离开了连庄。1958年泌阳县为庆祝建国十周年,举行庆祝大会,已任王毛大队长兰堂哥参加大会,见到时任陈庄区委书记的张诚实交谈中张书记问及姥爷情况时兰堂哥说,六爷很好,他外孙宗顺已提升为城郊区政法科的干部了,张提出要见我时第二天兰堂哥带我见了张书记,他鼓励我要努力学习好好工作等。1972年张书记调任县委组织部长。我在县水利局作政工人事工作,经常与部长见面,他总是说想见我姥爷,于1973年春我把姥爷叫城内小住时,张部长来我家看望了姥爷,还带很多礼品,见面一直称姥爷为六姥。并说:“你真是大好人,有德人必长寿,祝你永远健康等,临走时对我说,你姥爷很俭仆,那次在家吃年饭,你舅定一陪我吃白馍他都吃窝窝头阿。品质好阿”。这虽是简单的回报,不能不使人感到好人办好事是会有好报应。回到连庄,姥爷也逢人说诚实当大官没架子还来看我!此事曾以生死悠关,鱼水情深为题刊登在《泌阳县文史资料》第二十辑上。1976年姥爷86岁寿诞。舅父设宴庆贺,内孙外孙及亲朋数十人前来祝贺。老人非常高兴,还饮了几杯酒,随后无疾而终,众人都说他积德好,没受一天病疼之苦,走了是天意呀。在追悼会上时任大队长王兰堂说:“六爷的一生是勤奋劳作勤俭持家,施舍救助的一生,是王氏家族中的楷模,他也是施恩有报的典型,现在儿孙及外孙都很孝顺,无论多么艰苦他老人家从没受过罪,也是王氏宗族中年龄最高者,充分说明积德之人必获鸿福呀。在六爷身上体现的最明显”。 讲述人:李宗顺,中共党员,泌阳县水利局退休干部。整理人:李宗印,中共党员,泌阳县法院退休干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