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总算办成了一件事
冯国庆和朱怀山坐长途汽车去兵团送“向兵团领导请愿书”和 “告兵团全体知青书”,在车上冯国庆问朱怀山:“哎,你说黑子明丢了一只胳膊值吗?”
朱怀山说:“值,丢两只胳膊都值。”
冯国庆很奇怪朱怀山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如果是他,他的回答是:“我可以为正义的战争献出生命,但会尽量避免负伤和牺牲。”问:“你怕死吗?”
朱怀山说:“怕,但我的命不值钱,所以我想当英雄,像小黑,丢只胳膊也在所不惜,只要能早回城。”
这更让冯国庆吃惊,回城这么重要?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这种想法,他说:“你还是别当英雄吧。哎,你说二战中哪个国家的军队最勇敢?”
“日本兵讲究武士道,可以为天皇剖腹自杀,很少投降;德国兵为军人的荣誉而战,大多会战斗到最后一刻,可没胜利的希望他们也会投降;苏联兵投降的最多,所以建立了‘政委制度’,做政治思想工作,也督战,逃跑真突突;中国军人就差很多,国民党兵在抗战时期还勇敢,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军,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真豁出命;共产党军队也学苏联有‘政委制度’,勇敢是因为培养了对敌人的阶级仇恨,和要保护分到的胜利果实——土地。”
看来这家伙没少读不让读的书,冯国庆问:“有没有啥都不为也勇敢的?”
“那就是美国兵,他们打得是技术,上战场就做了杀敌和投降两手准备,投降不受责备,就会有更多的人投入战场。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们被俘的人比中朝军队少,投降的人就比中朝少。中朝军队提倡宁死不屈,被俘不投降回来也没有好果子吃,就有一大批人去了台湾和韩国。换俘回来也不得重用,因为有政治污点。咱们兵团就有这种人,我跟他们聊过。”
“你比我知道的多。”冯国庆想:“黑子明反战却勇敢,不知道中国军队里有多少他这样的人,可能只有他一个。”
他们俩一下车就遇到了同车的知青指导员李向阳,李向阳说:“国庆,怀山,你们俩光顾说话都不回头看我一眼。”
冯国庆知道被跟踪,也没必要瞒着,说:“我们俩去司令部上访。”
李向阳明人不说暗话,说:“李桂兰和汪增美的事情连部同意解决,你得给我们时间,没先例,得办手续,不能给我们上眼药。”
冯国庆说:“我们不光为了她们俩,也为全体知青。”
李向阳说:“这就更得时间,而且没必要又是请愿又是贴大字报,搞不好会弄出政治事件。”
冯国庆说:“文g不就是毛主席撇开各级政府,发动红卫兵和革命群众,自下而上地搞的大批判、大辩论、大字报和大游行吗?这是我们的权力。”
换了便装的李指导员屁颠屁颠跟在他们后边,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的背景就是它原来的转业兵农场武斗闹得太凶,也是不打仗了有大量军人要安置,国家缺粮这边又有地。你们去哪我都跟着,就是不能上访。”
他们仨是中学同学原来还不错,那时候李向阳虽然是党员、班长却没架子。一下到兵团他就变了,因为当上了正式干部,牛逼哄哄见到他们好像不认识。冯国庆说:“那咱们找个地方喝酒。”
李向阳说:“咱们住兵团‘二招’,我签单。”
朱怀山说:“那我们俩就多住几天,有工资没?”
李向阳说:“我想给你们俩每人找个临时的媳妇。”
冯国庆和朱怀山放下行李锁好门下到餐厅,就见到了师部高参谋长,他们俩好高兴,说:“小虎哥你咋在这儿?”
高小虎说:“李向阳请我喝酒。”向李向阳介绍他们说:“这可是你们连最优秀的战士,他们居然发现了苏联的‘间谍虎’,真勇敢,赤手空拳把山中之王给逼退了,这英雄事迹真该编成快板书在兵团和全国知青中大力宣传,比那个‘当里格当,当里格当,闲言话语不用讲,说一说打虎英雄武二郎’,比那个好看。”
冯国庆知道他是李向阳搬来的援兵,说这些是为了消磨他们的斗志,朱怀山不知是计,说:“是啊,向阳,这事儿你咋不给我们记功呢?当时我们有八个人。”
李向阳起了一瓶“兵团小烧”倒满了四只玻璃杯,点了四个炒菜,说:“这事儿我还真不知道,可以研究。”
高小虎得到了师部付政委的指示,一定要拦住那两个愣头青,文革正走向常态,别再闹出什么政治事件,瞅瞅李向阳,说:“前一阵子边境紧张我没功夫会你们,哎,那次我是怎么在雪地里一点踪迹都没留下消失的?你们想出来了吗?”
朱怀山说:“没有。”
冯国庆有打渔的经验基本悟出了其中奥秘,如果在水面潜水就会不留痕迹,在大雪地里就只能在天上,在两棵大树之间荡秋千,伐木工有一种特殊的“绳结”,荡过去一拽就能解开,再系下一棵树,只要荡出人的视线就是凭空消失,高小虎当过侦察兵身手矫健,有可能。可现在不是讨论这件事的时候,他说:“高参谋长,我们是来为知青请命的。”
高小虎说:“好,好啊,” 瞅瞅李向阳:“也算我一个。”
他们俩身负使命都不动酒,朱怀山说:“李桂兰的眼睛都瞎半年了,组织上并没给解决。汪增美是军人对象,现在替政府照顾伤残军人,提出过申请连里也没理。”
高小虎诚恳道:“李桂兰的伤是我处理的,我有责任;黑子明是战斗英雄,咱们和他是朋友——我不知道他跟汪增美搞对象,知道了会主动帮忙。”
高小虎大他们好几岁,军事素质很高,他们对他格外尊重,听他这么说就有点不好意思,冯国庆说:“我们是在替全体知青说话,好解决的事情你们得先解决。”
李向阳说:“她们俩的事我尽快办,你们俩跟我先回去好吗?”
冯国庆知道这两个干部很善于瓦解群众——都是跟电影里的国民党学的,说:“不行,我们俩是代表九十多名签了字的知青来的,我们写的‘两书’必须上交最高层,不能就这么回去。”
高小虎又瞅瞅李向阳:“回去啥呀?明天咱们一起送黑子明。”
第二天中午,高小虎、李向阳、冯国庆、朱怀山坐兵团派的车去医院接退伍伤残军人黑子明和他的未婚妻汪增美去火车站,这件对他们不可能办成的事情经知青们一折腾竟然这么快就办成了,小两口自然很高兴。
上车前汪增美含着眼泪对冯国庆说:“大哥,亏得你们帮忙,小黑跟我先回北京养病,好了后我会跟他回哈尔滨,他已经分配到一家医院当书记,我也在那家医院管政工——全兵团我和李桂兰是第一个走正式手续而不是关系回城的。”
冯国庆也有点动情,说:“别忘了你北大荒的哥们。”
他们上了一辆小客车,冯国庆问:“子明,你能告诉我你这个反战人士在战场上为什么这么勇敢吗?”
黑子明说:“谁说我反战?这顶帽子我可不敢戴。我只是认为中苏两国打消耗战没意义,至于勇敢,你们不知道我们东北人,如果在马路上见到两个人吵架,他们会说:‘你们俩炒啥呀?有吵的功夫都打起来了。’——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至少在气焰上不能输给老毛子。”
全车人都笑了,说:“真英雄都没有豪言壮语。”
只有冯国庆不笑——他同意把“状子”交给高参谋长下午就和朱怀山回去,他们这次行动成功了一步,其它诉求以后再说。
有伟人说“知识分子普遍存在软弱性、保守性、盲目性、妄想性,不能成为革命的领导力量”。他们俩不算知识分子——只初中毕业还没好好学习,也不算工人农民,所以成不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