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发表了陈莲青先生为我第八本书《清风徐徐》所作的序言后,今天我分别发表一下文友一米阳光这本书写的《跋》和我自己写的一篇短短的《自序》。感谢一米阳光对我和对拙作的谬赞,我心里明白那是文友对我的鼓励和期待。文章分两次发表,这是第一部分。
跋
清风疏影 静若安澜
——为龚如仲老师《清风徐徐》文集而作
两年前,我和龚如仲老师同在一个文学社,因欣赏老师的文采,故常给他的诗文点赞,并希望能常拜读老师作品。
当时对龚老师的作品感兴趣,一是因为老师的文章的确有看点,很吸引读者。二是因为我在当地作家协会担任纸刊责任校对,并负责域外作品的征集工作,看到好作品总要留心一些,故此对龚老师的文章也就格外关注。
后来龚老师就时不时地把他的文章发给我读,因为他发给我的作品多是节选自他之前出版的几部书,而且都是属于纪实体文章,为此,我对龚老师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我也利用自己在《都市头条》做编辑的有利条件,把他的作品都发刊成头条链接,转发到我所在的各个文学群,很受文友们欢迎。
随着时间慢慢推移,龚老师不断把他写的各种体裁作品发给我赏读。就这样,我们在网络文学平台互相交流、切磋,虽然不曾谋面,却也结下了深厚的文字缘。
通过他的文章,我了解到龚老师极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不由得刮目相看。尤其是他作为一位曾经任职于纽约世贸中心的中企机构总裁,大半生都在世界各国满天飞,叱咤商海的精英人士,从来没有自以为是、目中无人、霸气高冷,而总是保持谦虚低调、和蔼可亲,完全是儒雅风度的谦谦君子。这一点不只是在他退休之后的颐养天年之际,即便在他当年事业辉煌的高光时刻,他也一直都是乐善好施、助人为乐,这一切从他之前所写的诗文中足可以体现出来。因此,我在心中对龚老师充满着深深的敬意,欣赏他的才华横溢、文丰笔健,敬重他的低调为人、淳朴善良。
前段时间,龚老师把他的文稿《清风徐徐》发给我,并嘱咐我说,有时间的时候看一看,希望我为他这本书写个后序。我首先向老师表示祝贺,为他新书即将出版感到由衷的高兴。说心里话,我当时有点受宠如惊,毕竟我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编辑。如果说,让我校对一下文章的笔误,我可以完全胜任,毕竟这是我的本行,让我给老师的文集写个“跋”,我真的有点儿汗颜。以龚老师的身份,他若找个名人大家来为文集写个序言之类的文字,是极容易的一件事。但既然老师如此信任,我也只能恭敬不如从命,欣然接受。
文如其人!因为欣赏老师的为人,自然对他的作品也会青睐。对于《清风徐徐》这本书,我应该说不陌生,因为这本文集基本都是龚老师这两年的作品,也就是说,自从和老师在网络平台认识以来,经常有文字交流,老师的作品我也基本都拜读过,并一起切磋过。所以说,对老师的文风文采一直欣赏有加。
龚老师的诗词作品中无不透露着“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的怡然潇洒和乐观豁达,同时也借助文字抒发了自己身处异国他乡,对祖国亲人的思念眷恋及盼望早日归来的热切之情。
在他的几首五言绝句《盼归》、《归去》、《思念》和《游子》中可略见一斑。他渴望早日归来拜祭双亲二老,七绝《祭双亲》中“一年一度行清节,三夏三秋无讯音。今岁迎逢家祭日,异邦遥拜表吾心。”还有《七绝•魂游故里三首》,都真真切切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以及已故父母的思念。
他不乏凛凛正义,他的七言长诗《华人莫小觑》中“呐喊街头求正义,唤醒民众觅开通。抗争到底莫停歇,种族平权达大同。”是为华人在境外遭遇不平等的种族歧视而呐喊呼吁。
他懂得知足常乐,没有贪欲,一首五绝《悠然》便可明了“安康足珍惜,长寿享春秋。岁月悠然过,身心多自由。”他在一首七律《自乐》中写到这样两句:“茶酒交融生惬意,诗文相伴去烦愁。”
退休回家之后,他及时调整心态,知道该如何应对离开职场所带来的孤寂和落寞。在一首《贺新郎•自勉》,他写到:“自幼痴顽劣。遁书房,家严震怒,家慈忧郁。正事年华姗姗到,幸得良师教阅。渊儒欲,谨遵操节,寒暑津津勤努力。习文章,向上心尤切。业有获,效英杰。 奔波拼搏何须歇。满踌躇,风流岁月,建功决绝。过眼烟云光阴疾,不负当初心结。仰德望,情怀雅洁。散马休牛来临日,喜唐诗,迷稼轩词扎。兴未尽,求知渴。”
他的诗文,涉猎广泛,古今中外,历史人物,从花鸟虫鱼,到名胜古迹,不一而足,都极尽点墨,可谓博览群书,无所不通。我国的民俗民风,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都在诗词中有所体现。
龚老师还有一大强项,就是很擅长写藏头古诗,据他自己说,给友人写的藏头古诗就有二百多首。这里不妨引用他为自己写的一首藏头诗《七律•自嘲》:
“如来佛祖坐莲台,仲景皈依听辩来。
下问雷音花雨沛,海含经述慧心开。
洒飞尘世施仙露,脱得皮囊换俗胎。
一梦清醒显神术,生于无愧杏林才。”
龚老师的这首七律引经据典,为自己的一生做了概括总结,亦或是完美真实的诠释。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