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说及其他/喝酒
徐志赓
浙江东阳
小小说
喝酒
由于业务工作方面的原因,人们经常免不了要喝喝酒。
“酒啊酒,猛看上去像水,喝到肚里闹鬼。走起路来甩腿,半夜吼着喝水。气得老婆噘嘴,早上醒来后悔。”
喝酒,无非是别人请喝或请别人喝。这些年我喝掉的酒实在太多:有老人过寿、孩子满月的酒,升学提干的酒,涨工资住好房子的酒,娶媳妇嫁姑娘的酒……
我逢年过节喝、求人办事喝、巴结上司喝,哥们聚会喝,“抓大头”喝,实在没理由时,遇上刮风下雨天喝,叫“过阴天”……
我执著地喝了几十年酒,也没有喝出啥名堂来,如果做其他的事也能像喝酒一样执著的话,恐怕我就不是现在的我了。
喝了几十年的酒,丢了几十年的丑。说来丑也出不了多大,就是三杯下肚话如流水,难免引起小肚鸡肠者误会、猜疑。笑归玩笑,伤情害人的话我自以为从来就没有说过,这一点我还是有把握的。
酒之为德久矣。汉末的孔融写过一篇《酒德颂》,其中有这样一句话:“酒之为德久矣!”这句颂词,是称赞酒在政治斗争中的作用,说明酒不“负于政”。其实,对于讲究美食的人,酒的调味作用更是不可低估的。
有些著名的饮者,由于酒量巨大,在酒史上留下了“酒仙”、“酒帝”、“酒神”的称号:
西晋时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酒量大得惊人。《世说新语.任诞》中记载:刘诞经常带着一把铁锹乘车到山上痛饮,并对跟着他的人说:“如果我醉死了,就用这把锹在这儿挖个坑把我埋了!”他的妻子对于他这样毫无节制地饮酒非常担心,一再劝他戒酒,甚至泼了他的酒,摔了他的壶。刘伶却对鬼神祷祝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醒。妇儿之言,慎不可听!”祷祝完毕,又喝得酩酊大醉。
《竹叶亭杂记》卷五里记载:清代还有一个名叫刘文恪的人,“生平饮酒最豪,可三昼夜不辍杯,终亦不醉”。《新世说》卷五《容止》中记载:小说家吴研人,甚至可以“以酒为粮,或逾月不一饭”。这样的海量,实在可以说是“酒神”了。
城里喝酒标准高、档次也高,人不好不喝,酒不好不喝,环境不好不喝。还很有文化品味,其间总少不了一些小故事、荤段子,对已讲了八遍的笑话和段子我总附和着别人夸张地大笑,像傻子一样拍手,也学着做一些酒诗醉句,像《红楼梦》里薛蟠少爷“女儿乐”、“女儿悲”一类的句子,供人取乐。为拉关系,心怀崇敬给别人敬酒、代酒,常把自己喝得自“高”自“大”,“翻”江“倒”海。吐出的秽物,看见恶心,闻着倒胃;狗吃了狗醉,鸟啄则鸟晕……
一次酒后,与几个朋友去游泳,我赤身裸体地站到游泳池边,惊得一池子男女大呼小叫。说实话,那天我把游泳池当成了澡堂子……
有人总嫌如今酒的价格越来越高,度数越来越低,光撂瓶子不撂人。要是度数再高一点,我可能不仅仅是出洋相了。
也曾想过戒酒,但均属倏忽一念之间。这年月,戒啥也不能戒酒,其中的奥妙场面上混的半吊子也懂。写过《棋王》的作家说过这样的话:能把烟酒戒掉的人万不可交,交了赶紧断,能戒掉这两样,还有啥戒不掉的。
诗歌
老玉米
桂薪玉米转煎熬,
口体区区不胜劳。
今日难谋明日计,
老年徒羡少年豪。
皮肤剥落诗方熟,
鬓发沧浪画愈高。
自雇一寒成感慨,
有谁能肯解绨袍。
童言无忌
爸爸:
儿子,和爸爸一被窝睡吧!
儿子:不,我要和妈妈睡。
爸爸:那你长大了,娶媳妇了呢?
儿子: 还和妈妈睡
爸爸: 那你媳妇呢
儿子: 和爸爸睡呀
爸爸乐了,心想真是好儿子!
(昨天晚上爸爸和齐齐的一段对话,爸爸说要把它记下来,作为以后的证据。)
真是童言无忌!
诗词
抗洪救灾
大雨滔滔白浪滚,
今年更比往年猛。
军民竭力护堤塍,
防总专心决策生。
万顷良田秋断梦,
千条街道水淹深。
方舟送暖情犹在,
劫退洪波抗灾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