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雪隐荷】
作者\翠柳
根是泥塘玉,年来雪下冰。
心知非老去,隐匿待云腾。
腊月魂吟曲,春风气跃升。
漪涟歌大雁,菡萏笑浮菱。
赏析:《冬雪隐荷》这首诗,以冬日荷塘中的荷花为题材,展现了荷花在严冬中坚韧不拔、静待春来的精神风貌。
起承转合
起:“根是泥塘玉,年来雪下冰。”开篇即以“根是泥塘玉”点明荷花的出身,虽生于泥塘却如玉般纯洁;“年来雪下冰”则直接切入主题,描绘出冬日荷塘被冰雪覆盖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清冷而坚韧的基调。
承:“心知非老去,隐匿待云腾。”承接上文,通过“心知非老去”表达了荷花虽处寒冬却并未老去的信念;“隐匿待云腾”则进一步揭示了荷花在冰雪下隐忍蓄势,等待时机一
飞冲天的决心。
转:“腊月魂吟曲,春风气跃升。”此联为全诗之转,从冬日的沉寂转向对未来的憧憬。“腊月魂吟曲”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荷花在腊月寒风中依然保持着生命的活力与歌唱;
“春风气跃升”则预示着随着春风的到来,荷花的生命力将得到跃升。
合:“漪涟歌大雁,菡萏笑浮菱。”结尾两句以春日荷塘的生机勃勃作为合,通过“漪涟歌大雁”描绘出春水荡漾、大雁欢歌的景象;“菡萏笑浮菱”则写出了荷花在春日里绽放笑颜、与浮菱相映成趣的美好画面。这一联不仅呼应了前文对春天的期盼,也完成了对荷花坚韧生命力的赞美。
意境描写全诗通过对冬日荷塘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清冷而坚韧的意境。诗人以“泥塘玉”、“雪下冰”等意象勾勒出荷花的生长环境之恶劣;又以“隐匿待云腾”、“腊月魂吟曲”等表达荷花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整首诗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修辞手法
拟人:如“心知非老去”、“腊月魂吟曲”等句,赋予荷花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使其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象征:荷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洁象征,在本诗中也被赋予了坚韧不拔、静待春来的象征意义。
对仗工整
全诗对仗工整,如“根是泥塘玉”对“年来雪下冰”,“心知非老去”对“隐匿待云腾”等,不仅增强了诗句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也丰富了诗句的内涵和表现力。
动词应用
诗中的动词如“隐匿”、“吟曲”、“跃升”、“歌”、“笑”等运用得恰到好处,生动地描绘了荷花的动态美和情感变化。
韵律和谐
全诗遵循了古典诗词的韵律规则,冰(阴平),腾(阳平),升(阴平),菱(阳平)押韵上阴阳错落,节拍起伏,读起来朗朗上口,赋予了音乐美感受。
全诗语言精练没有多余的修饰词藻却能以少胜多以简驭繁。每个字、每个词都经过精心挑选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冬雪隐荷》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既具有自然美又具有人文情怀的艺术境界。在这个境界中荷花不仅是自然界的产物更是诗人寄托情感、表达理想的载体。整首诗以冬日的荷塘为背景以荷花的坚韧不拔为线索展现了生命在逆境中的顽强与希望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