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和自序
与君同乐
(续前)
前言:
发表了陈莲青先生为我第八本书《清风徐徐》所作序言后,今天我发表文友一米阳光为此书写的《跋》和我自己写的一篇短短的《自序》。感谢一米阳光对我和对拙作的谬赞,这是文友对我的鼓励和期待。文章分两次发表,这是第二部分。
跋
清风疏影 静若安澜
——为龚如仲老师《清风徐徐》文集而作
龚老师的散文多是写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语言质朴,又不乏诙谐幽默,情感真挚,自然流露,娓娓道来,给人一种老友相聚,叙旧话新,诉说家常,如沐春风之感。父母之情,夫妻之爱,朋友之谊……从他的每一篇回忆性散文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他有一颗常怀感恩之心,懂得欣赏赞美他人,从不以自我为中心,这从他的几次描述在医院手术的文章中,他写了与医护之间的互动,这一点便可以看得出来。与邻里之间、老友之间的和睦相处,都足以体现他的朴素平凡、回归自然的爱人之心。
龚老师的一生多次有惊无险,极不平凡,这是从他一出生就注定了的,也可以说和他的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他豁达乐观,心胸坦荡,重情重义,礼贤下士,虽打拼于商海,周旋于国际间贸易往来,却丝毫不染铜臭味儿,看淡名利纷争,最后将自己置身于平民百姓,大有效仿陶公之风,实为难得。
他本该是一介儒雅书生,风流倜傥的教书先生,却不曾想到大半生经历商海沉浮。直到退休还家,又重拾少年时代的爱好,每日里舞文弄墨,寄情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他的文字有清新自然,亦有古朴典雅,而且文思泉涌,创作颇丰,实在令人赞叹不已。如此洒脱之人,集诗人、作家、商业精英于一身,这样的角色互换,试想有几人能做到?怎不叫人望尘莫及、肃然起敬?
通过两年来的文字交流,我对龚老师显得格外熟知。因为编辑制作老师的文章,我不得不对老师的文章需要认真通读校对,所以对他的作品熟悉,对他的为人也渐渐了解一些。文品即见人品!对此,引用古人的话来形容龚老师一生的为人之道和处世风范,那就是“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深藏于人海,藏器于身”,我想,这再恰当不过了!
清风徐徐,明月朗朗,展现的是龚如仲老师《清风徐徐》这本文集的意境,又何尝不是他这一生做人境界的写照?!
一米阳光(吉林白城)
写于2023年3月22日夜
自序
坦然、淡然、悠然
文/龚如仲
置身于滚滚红尘,唯名利、权势“二物”最是摄人心魄。放眼世上,芸芸众生中有多少人为名利、为权势而争得个你死我活。说到底,还不是为了出人头地、腰缠万贯?回顾我的一生,我绝不敢自诩高洁如陶潜,自重若卻诜;更不会乱吹清廉学海瑞,谦恭效杨时。然而,无论是风光无限、职业顶峰的当初,还是退出江湖、颐养天年的时下,我自始至终心中都有一杆秤,掂量着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
在我即将出版这本名曰《清风徐徐》的诗文集一书时,我特意请了我的一位老友和一位文友分别为我这第八本拙作写序、写跋。后来我又一想,我自己也应该为自己的新书写个自序、说明一下我出这本书的初衷吧?那么自序的标题是什么呢?思前想后,我决定只用六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坦然、淡然、悠然”。
坦然者,光明磊落、不虚不伪也,这是我为人的一贯宗旨。
无论是在非洲为援建坦赞铁路总指挥部当翻译,还是后来到了广播电台干播音,再后来为外贸事业而拼搏,我基本上做到了“不唯上、只唯实、尽职守”。虽然到头来我并未获得高官厚禄,但心中无愧、终生愉悦,足矣。
淡然者,随遇而安、顺其自然也,这是我心境较为旷达的原因之一。如果说一个人不去考虑名利、权势,那是假话。生于此红尘中 ,离不开人间烟火,我当然也图名图利、期待钱财。但敛财要取之有道,成名靠真才实学。在我的人生事业中,有成功,有失败,但我经常提醒自己掌握好一个尺度:量力而行,决不能为了名利、权势而走火入魔。我总觉得:钱是个好东西,人的一生没有钱是不行的,但钱财太多反而是祸害。所以我对钱财的追求非常简单:居家有所,衣食无忧。
悠然者,安享生活、愉悦康泰也。到了我退出颐养天年的时刻,我就为自己制定了这样两条“规矩”:其一,绝不为金钱重返以前经历过的行当,帮助友人绝不为财;其二,舞文弄墨,愉己悦友。自打我2011年退休后,从2012年起,台湾采薇出版社和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前后共为我出版、发行了七本书,我未取分文稿酬,而是出版社赠我十来本书,供我馈赠亲友所需。我平日里在海内外诗文社写诗词、拟文章、搞播音,从来不会让任何人为我打赏分文,有文友主动要为我打赏时,我无不婉拒。因为我笔耕不辍的目的就是为了图个乐子。
于是乎,当我计划出我的第八本书时,我就把书名定为《清风徐徐》,因为我所追求的退休后的生活就是想天天沐浴在徐徐清风之中:坦然、淡然、悠然。这正如我的老友、美国纽约著名侨领陈莲青先生在他为我新书作的序中所理解的:“盖清风者,其寓意为高洁高尚、刚正不阿、儒雅脱俗也。这本书和龚先生以前出版过的那本名曰《悠然时光》的书遥相呼应,共同表达了作者坦荡、豁达的心境。”知我者,陈君也。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