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沉浮浮 时代的烙印
作者:李尚森
我十几岁的时候就认识泰银祥。家父和泰银祥是朋友,他们都搞过乡镇企业,有不少交往。最后一次见到他,大概是1996年前后的秋天。我的同事结婚,在老家镇安寺村置办酒席,邀请我参加,上天为我安排了与泰老前辈见面的机会,那天他也去参加婚宴。当时,他已是古稀之年,身体结实,精神矍铄,还是那么健谈。他追忆了与我父亲的交往,谈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涿州市办乡镇企业的很多人,他慨叹道:当时很难,框框很多,也苦笑着谈及了一些人对他的误解甚至迫害,谈得最多的是当今党的富民政策,让他又站了起来。
对泰银祥误解与迫害的事,我还是有印象的。记得有一天,家父回家说:镇安寺的老泰被抓了,他还是对发展集体经济做了贡献的,没有他镇安寺的翻砂厂办不起来,社员的分值也不会那么高。他家的屋子是搞了点装修,我见过,那也不至于抓呀!我看就是有人犯了红眼病,上边误解了他。如果这样的话,谁还敢放开手脚做事啊!说完了,只是连连叹息,现在回忆起来,可能是“唇亡齿寒”之叹吧!
发生在泰银祥身上的事,后来得到证实了。正像张三清叙述的一样:“第一批斗,斗倒斗臭;第二,送入涿州市拘留所劳动改造”。泰银祥抓走了,他的家被抄了,继而,县里组织全县各公社贫下中农社员代表分批来到镇安寺“泰府”参观泰麻子的“奢侈腐朽”生活。据说,泰家最奢侈的就是:炕沿是水磨石的,锅台镶着瓷砖,有几件跑外穿的“时髦”衣服,仅此而已。
俚语曰:“狗行千里吃屎,狼行千里吃肉。”张三清追溯道:泰银祥犯了“罪”,进了拘留所,应该接受劳动改造。可是,当时的拘留所里开了个砖厂。烧砖要用煤。当时煤是紧俏物资不好买,拘留所的头头知道泰银祥路子宽,就指派他当业务员去找关系买煤。泰银祥在拘留所不知道待了几月或几年,体力活从来没干过,一直为拘留所跑业务。这真是明珠投暗啊!
孔夫子曰:“……(公冶长)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论语•公冶长》)他虽然身陷牢狱,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改革开放以后,泰银祥赶上了好政策,他办企业的才能得到施展,先后办起了啤酒厂、白酒厂、饮料厂。这就中了那两句老话“真金不怕火炼”“是金子总要放光”,那些见人发财就红眼的人,只是眼红而已,有党的政策做主,再也不能迫害他了……
2024年8月23日/写于涿州市
作者简介:李尚森,河北涿州岭上村人,1956年10月生,中共党员。长期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及研究工作,曾任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河北省涿州中学副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