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遍】
游无定河有怀
作者\翠柳
醉眼月佳,无定水流,
大漠深情系。
还记得,鸿雁岸边飞。
话/山河春秋往事。
日斜西,潺潺水流星乱,
可怜无定河边泪。
嗟/述旧时情,风残岁月,
青山绿水滋味。
论/幸福生活让人迷。
好一派、风光颂雄魁。
表我尘情,出自真心,
壮怀志气。
嘻!归去来兮!
稻花香里话丰季。
听取蛙浪语,
杨柳摇、酒醇味。
这/好个美哉,好个醇美,
山乡巨变皆因水。
观/草木欣荣,江河庆幸,
悬河流水添瑞。
问/是谁画笔韵惊奇,
共产党,一声动春雷。
记初心、不忘情系。
如枫红遍山岗,
山河如心愿,
美哉/无定河边赋咏,
自引壶觞自醉。
此生无定水边驰,
好悠哉、怎不妩媚。
一、赏析:
【哨遍】《游无定河有怀》这首词,作者翠柳以深邃的情感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游无定河畔时的所见所感,既缅怀过往,又讴歌当下,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词作开篇即以“醉眼月佳,无定水流,大漠深情系”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深情的氛围,无定河的流动与月光、大漠相互映衬,展现了作者心中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随后,通过“鸿雁岸边飞”等自然景象,引出对过往山河春秋往事的回忆,情感逐渐深入。
历史与现实的交织:词中“日斜西,潺潺水流星乱,可怜无定河边泪”与“这/好个美哉,好个醇美,山乡巨变皆因水”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是对过去苦难岁月的感慨,后者则是对当前美好生活的赞美,展现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
情感表达:“嗟/述旧时情,风残岁月,青山绿水滋味”与“记初心、不忘情系”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初心的坚守,情感真挚而深沉。
政治寓意:“问/是谁画笔韵惊奇,共产党,一声动春雷”直接点出了共产党的领导作用,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体现了作者的政治觉悟和爱国情怀。
这首词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首先,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其次,情感表达真挚而丰富,既有对过往的怀念,又有对现实的赞美,更有对未来的憧憬;最后,政治寓意深刻,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作者的家国情怀。
从结构上看,这首词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开篇以景入情,中间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展开叙述,最后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政治寓意收束全篇。整首词如同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既有静态的美,又有动态的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冲击。
此外,词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情感表达更加淋漓尽致。如“这/好个美哉,好个醇美”以叠词的形式强调了美好之情的强烈感受;“如枫红遍山岗,山河如心愿”则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无定河简介》无定河是一条极具传奇色彩的河流,中游流经陕西靖边县、内蒙古乌审旗交界处,由陕西清涧县境内入黄河。无定河流域,地形地貌宛若上苍神斧刀工之杰作,特色显著;历史有神话般的演进故事,跌宕起伏;农业种植面积大、品种多,环保绿色;工业异军突起,后发优势大,前景广阔;旅游全域性强,唯一性突出,神奇迷幻;民俗独特,民歌高亢,笃爱用信天游的韵律表达传递心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
洪水浩浩云茫茫,北风卷地白草折。
先人们说无定河是一条不听话的河、放荡不羁的河。河水在河床中随意流淌,任意改道,宽阔的河床无法种植庄稼。
其实,无定河,古称生水、朔水、奢延水,水草丰茂,河流清澈。只是唐及五代以来,因流域内植被破坏,流量不定,深浅不定,清浊无常,故有恍惚(忽)都河、黄糊涂河和无定河之名。
无定河,黄河一级支流,位于中国陕西省北部,是榆林市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定边县(延安吴起县)白于山北麓,上游名为红柳河,流经靖边新桥后称无定河(也有把河流进入内蒙古巴图湾后称为无定河之说)。沿途纳主要支流,北岸有源自内蒙古的纳林河、海流兔河,陕西榆阳榆溪河;南岸的芦河、大理河、淮宁河等。流经定边、靖边、米脂、绥德县,至清涧县川口以南20公里处,由西北向东南注入黄河,全长491公里。红柳河源于定边东南长春梁东麓,东南流向。
无定河从白于山北麓向北流,至内蒙古乌审旗巴图湾转向东流,过镇川堡后折向东南。其流路形似马蹄,向北凸出,这种不自然的转弯与构造运动有关。
考古发现,华夏祖先黄帝部落,远在上古时代已在无定河流域生息繁衍。前秦阳周古城就布局在无定河支流之芦河岸边。秦统一七国后,秦始皇派其长子扶苏亲守上郡(今绥德)。秦朝大将蒙恬、汉代名将李广曾率部驻守上郡,著名的昭君出塞、文姬归汉、汉武巡边都从这里经过。
唐朝诗人陈陶,在陇西行之二中吟道:“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大批有志之士舍小家为大家,走上救国为民之路,甚至整村的青壮年都参加革命;绥德师范被称为西北革命的摇篮。四十年代末,中共中央领导人率“亚洲部”由延安岀发,行军至靖边,在流域内之天赐湾(流域内当代走岀第一个院士之乡)、小河一带驻扎月余,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之后沿着无定河支流大理河东进,并在历史上曾经走出11个进士的杨家沟扶风寨安营扎寨,指挥百万大军,决胜千里之外。让世人惊叹的是当时中共中央中枢,一年多时间里,在无定河流域与农民同吃同住,住过当地三十多户农民的窑洞,并召开中央靖边“小河会议”、米脂杨家沟“十二月会议”。 1948年3月23日,在吴堡县川口黄河渡口,毛泽东等即将踏上渡船,转身向送行的群众挥手告别,迎着胜利的曙光,上船乘风破浪,在船工的号子声中驶向彼岸!无定河见证了中共中央统率机关,在无定河流域一年多时间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有《沁园春•雪》词下阙为证:“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如今,伟人气贯长虹的词章韵律,仍然回荡在无定河流域上空,激励着人民群众进行新的长征,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无定河流域地形地貌极具特色,南山(坡),中滩(平),北沙(漠)。呈西北高,东南低,地貌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域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景色独特迷人。
西来一片太行色,东去千秋无定河。无定河流至波罗,因芦河汇入,河面宽阔千米,河水静静地流淌,在夕阳下呈现一幅动情的美景湿地。傍晚站在山顶眺望,无定河湿地蜿蜒曲折,线条柔美,草木葳蕤,鲜花粲然,牧牛悠哉;落日余晖,夕阳晚霞,一幅长河落日映古塔的奇景,壮美无比,难怪当地人美其名曰“小扬州”。
无定河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文艺作品。较早的文学作品,如《统万城铭》,就是十六国时期夏文学仅存的硕果,是北朝散文的秀丽篇章,其文学价值至今仍闪耀着不熄的光芒!比较流行的陕北民歌、陕北道情、陕北秧歌、信天游、唢呐、说书、剪纸等,更有特点,历久弥新。上世纪四十年代,仅延安鲁艺师生在绥德、三边(定、安、靖边)等无定河流域,就采集整理出近千首陕北民歌,著名音乐家吕骥对此给予极高评价。歌剧《白毛女》第一次编演就采用了许多陕北民歌的曲调;著名诗人李季在三边工作5年,记录了3000多首信天游,并用信天游风格创作了他的成名作《王贵与李香香》。新时代,新发展,新变化,无定河流域文艺,搬上荧幕,走上央视舞台,迈岀国门。特色文化,传承文明,推动发展,激励人民群众奋斗达致新梦想。
如今,能歌善舞的无定河流域人民群众,把神奇的自然、跌宕的历史、生活的变化,编成信天游、陕北民歌、陕北说书,这高亢动听的旋律,和着无定河潺潺之水,奔腾不息地流向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