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翻(2)
全兴
石大肚子先是展开难得一见的笑脸,一手给沈总递上早已经掏出的一支烟,一手从兜里掏出火机,正准备给沈总点上,见沈总不打石大肚子的摆,“对不起”三个字已经脱口而出。
沈总不慌不忙地从办公桌上拿起一支烟,在鼻子上闻了一下,刚噙在嘴里,旁边的机电副队长顺手给沈总点上,沈总深深地吸上一口后,又喷出了一股带旋圈的烟雾,等雾圈慢慢散尽,他随手把桌子上的几根烟一一摞给身边的人,唯独没有给石大肚子扔烟。
沈总喷完那深吸的一口烟,慢悠悠地开口说话了。“你是石总?
“我是,噢,我是小石。”石大肚子连忙回应并纠正。
“你是啥时候来到任的?”
“也就这几天,没给你及时汇报,请沈总谅解。”
“你在矿上分管哪一块的?”
“沈总,我是来打工的,是外包队。”
“噢,我说呢,这么说,我的工资不是你开的。”
“沈总你这是打我脸哩,矿上各位都是我的衣食父母,我们都是靠你们养活。”石大肚子感觉已经掉进沈总设的坑里了,赶紧不断地赔不是。
“沈总,你大仁大量,真的对不起,不行的话,你往我脸上扇几巴掌吧。”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别看石大肚子平常在打工人面前以老板自居,人五人六的,说一不二,装的跟大爷似的,可在这些能拿捏住他的人面前,得装孙子,得低三下四,得求爷爷告奶奶,眼下就差跪下磕头了。
“噢,这么说,我的工资不是你开了,我不归你管,可你都几十几了,能这样做事吗?。。。。。。”
沈总继续着石大肚子来前的怒气,可石大肚子从未泛红的脸,仍保持着皮笑肉不笑的状态。也是左右为难,皮不笑吧,态度有问题,肉笑吧,实在勉为其难。如果有个地缝,石大肚子这时候真想钻进去,说实在,真要是有个地缝,他还真不敢钻,怕是钻进去,出来更难受。
石大肚子感觉老郑在场,让沈总嘈叽自己挺没面子的,便对老郑说:郑工,你把办事员给我找来。叫他快点过来,立即,马上。
即使此时,石大肚子还想在别人的一亩三分地上显示一下自己的权威,掩饰自己的尴尬。
但沈总连眼皮都懒得抬,继续着还未说完的难听话。
老郑也趁机脱身,好话没二遍,难听话老郑更不想听二遍。
老郑刚回到队部,慌慌张张的办事员,跑过来说,郑工快,石总让赶快打一个申请,沈总要的。
老郑一听,知道事不是恁简单,领导们怼事,总是慢刀子拉人,让人有苦有疼又难言。不折腾你个死去活来,让你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那就不叫有道行。再说了,今天石大肚子想顺顺当当办成事,除非日头从西边出来。
老郑心里清楚,但也不好意思说出来,更不好意思建议,便简单地打了个申请,交给办事员后,便继续忙自己的事。
不一会儿,石大肚子打来电话,又是大声吆气,刚才在沈总面前低三下四的样子一下子反过来了,“你咋球整了,就球一张申请,就那几个字,整球不愣正了,你弄不好,让我挨嘈叽,不想干了,说一声。”
老郑今天也是憋了一肚子火,随口怼了一句:“你要是这样说,你爱想找干,找谁干,现在给我结帐走人。”
老郑从来没有这样干脆利亮过,硬气过,总想出门在外,能忍的尽量忍,不能忍的创造条件也要忍。
老郑今天的决绝决不是逞一时之快,过过嘴瘾,将石大肚子的军,也是有原因的。
也就是在那天早上,老郑在沈总办公室门前至少跑了三趟,得知沈总没有参加早调度会,老郑就在门口等,在打听到他有事晚来一会儿,老郑趁机办理吊篮申请事宜,前脚刚走,石大肚子后脚就跟过来了。他刚稳住脚,就给老郑打电话“老郑,你搁哪儿?”
老郑把握在手里的电话借上楼的劲,顺手放在耳边,接通后“我在沈总办公室门口”。
连续上上下下楼梯,喘着粗气的老郑还没说第二句,石大肚子就发火了“老郑,你这是大白天,睁着眼说瞎话,我就在沈总门口。”
老郑也恼火了,“你这是故意找茬不是,你不让我说第二句话,是不是有点过分了。”俩人这就样一直别到沈总到来。
人世间的事,就是这样,没有信任,走不远,有了信任,没有包容,就会有隔阂。
老郑常说的一句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也不是说,清水不养鱼,要学会包容,太正经没人跟你玩,一个老板总想着打工的随时会坑他,打工的时时防着老板盯梢,俩人关系早晚会弄崩,如果老板老是这样,他早晚会膨。
老郑与石大肚子都在气头上,其他伙计不知就里,也没法劝解,老郑结帐走人,寸步不让,12天,4800元到账,一分不少,拍屁股走人。
这边老郑离寺,那边石大肚子可挠头了,其他人的活,老郑可替着干,可老郑的活一时半会儿,还真不好找接手的人。
不二天,石大肚子让谁接,谁就走;不几天,走了三四个。后来石大肚子很是道歉,映求老郑回来,老郑死活都没答应。
要说也是,老板也不是随便随便想开谁就开谁的,打工的也不是说炒老板鱿鱼就炒老板鱿鱼的。
从那时起,石大肚子也长了心眼,对一些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就是那些干工程打头阵的人员,重新进行了规定,凡是正式开工前都按约定的日工资折半,吃一堑长一智,也算是第一次当老板,交点学费,学点精细。
上次老郑炒老板的鱿鱼,12天,每天400元,到手4800元,这次老板炒老郑的鱿鱼,进步一天,每天200元,13天,2600元。算是一报还一报。
老蔡听完老郑的说长道短,还是嘿嘿一笑,“是进步了,但亏也吃了不少。”
实际上老郑相比去年的半年打工生活,还有许多心里话没有给老蔡倾诉。
去年老郑第一次外出打工,也是开启了协理后新生活。老郑放下架子,从零开始,从头做起,当了一名技术员,此前这个队的技术员,最短的也就是一天,最长的不到10天,还有一位60岁的老技术人员,因当地话一句也听不懂,便愤然离去,当天来,当天走。
老郑来时,项目部人员还打赌“这个郑工,估计也就十来天,做好重新找人的准备。”谁知老郑不但干够了十天,还干满了一个月,不但干满了一个月,还连续干满了三个月,干满了100天,最后硬是在没有办理入职手续的情况,整整干满了半年。虽然很累,但老郑感觉很有趣。
打工生活就是这样,当人没有了职场的羁绊,也并不能象想像那样放飞自我,重新开始,在底层实实在在的生活,这样一个人的生活会更真实。
老郑的打工生活,是从简单开始,向简单努力,他一直想用打工生活诠释这样的生活哲理:简单的人,过着简单的生活,有着简单的幸福。是不是有幸福不得而知,但他一直在简单和不简单中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