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历藏记
(二十一)
(结束篇):山河壮我行
文/刘志敏
( 原创乡土文学白杨礼赞
2024年08月25日 河南)
刘志敏老师导读:(知识链接)灵宝市位于豫秦晋三省交界处的河南省西部,南依秦岭,北濒黄河。辖10镇5乡,440个行政村,面积3011平方公里,总人口75万,其中:耕地面积84.7万亩,非农业人口11万。灵宝市地处黄河中游,是人类最早活动和发祥地之一。且位于古代长安、洛阳两大古都之间,古墓葬、古遗址遗存丰富。解放后,相继出土了两万多件珍贵文物,有近百件文物属全国罕见。
一、挥手自兹去,别了!临潼
7月29日夜晚,我们露宿的位置是临潼服务区内一处充电桩的位置。或许是还没有完全建成,有两三处桩位还是空荡荡的。天下着小雨,能找到这处有棚顶的位置,我们已经是心满意足了。这是我们返回途中在外露宿的最后一个晚上了,打算在这里美美地睡上一晚,待第二天赶路回家啰!
或许是又来了小兴奋,越想睡时一下子又睡不着了。我心生无聊,忽然意识到这是我们第二次经过临潼了,等于说这些日子我们绕完了一个超大的圈子。在这个雨夜,在这个靠近渭河的所在,陕籍作家柳青老师笔下梁生宝的形象又一次出现在了我的脑海里。相仿的经历,梁生宝夜宿渭河边郭县火车站,一条旧麻袋,和衣睡在坚硬冰冷的地面上。他信念坚定,幸福感满满,第二天就可以过渭河给乡亲们买到优质的稻种了!我们有相似的地方,都是为了省钱,但他的格局更大,是为大伙,为庄稼人省钱!
梦乡中,夜雨不断来袭。充电桩区域的棚顶足可以让我们藏身,但霏霏细雨,轻轻盈盈。它像极了农家顽皮的孩子,在微风的怂恿下,一次又一次地来惊扰我们的梦。同行的老苗实在无法忍受,移位到了洗手间入口的位置。我却懒得移动,尽管细雨润湿了被褥,我还在享受她落在脸上和发际带来的丝丝凉意。“衣湿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我拿老陶的话安慰自己。这微雨莫不是以一种特温柔的方式为我们洗礼,送我们回家?
30日早上,一觉醒来,细雨已不知什么时候早已离我们而去。天气转晴,空气湿润,有神清气爽之感。你可知道,这是“七下八上”的时间,一年中最酷热的时候?想眺望远处的山景,映入眼帘的是服务区外边那条醒目的标语:绿水清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的一种生态理念放置在临潼,似乎可以从古诗中找到诠释它的诗句,譬如:“临潼山水好,长安风景佳”、“临潼山影动,古木寒声清”、“看临潼,始信神仙驻宅”,等等。临潼与众不同,有好山,有好水,有历史底蕴。当离别时,我们从车窗伸出手臂向它致意,而光建却按响了喇叭用问候声向它道别!
二、一座城、一道关和一个成语
30日上午,我们驶离临潼服务区,一路经渭南,过潼关,出陕西,入河南。临近中午,我们停车到了河南最西部的一个市——灵宝市。它虽为河南省辖县级市,由三门峡市代管,可名气一点都不小。
灵宝之名好听且来历不凡。据史料记载,它上古时期为桃林,周名桃林塞。至汉,置胡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桃林县。到了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唐玄宗在函谷关掘得“灵符”,易年号为“天宝”,赐桃林县为灵宝县,寓“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之意。这样一个品牌含量极高的县名,一直沿用了一千二百多年,直到1993年灵宝撤县设市。
灵宝境内有4A级景区4个,其中以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为最。函谷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关隘之一,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它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具有重要的军事和地理意义。
灵宝有“道家之源”的美誉。函谷关不仅是古代军事防御的重要据点,而且与许多历史事件和文化传说紧密相关。“紫气东来”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寓意着吉祥美好。传说它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有关。相传老子过函谷关之前,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紫气东来”后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比喻吉祥的征兆。灵宝有“黄金之城”的美誉。这里盛产黄金,是我国最重的黄金基地之一。与此同时,它给中国的历史贡献了一个黄金一样金贵的地名,一道黄金一样坚固的关隘,一个黄金一样带有光泽的成语!
三、八千公里路,山河壮我行
出灵宝,离老家白杨尚有一百七八十公里的路程,没了游玩的心事,抄最近的路线,我们于下午五点钟赶回到了位于宜阳东南部的老家。
这次西藏行,历时二十天,行程八千多公里,犹如当年唐僧西天取经。只不过人家徒步,我们乘车,人家行程远时间长,我们距离近时间短。仿《西游记》之名,我杜撰了《西行历藏记》这个题目。行者,行走也;历者,经历,游历也。一直以来,我信奉读万卷书,但更相信行万里路!唐僧取经有去有回,我的游记同样也写了去和回的过程。以“历藏”之名,更多的是写了沿途其它地方的见闻感受。往返过程所写篇幅差不多各占一半,可谓平分秋色。这一点恐怕和《西游记》的编写会有较大的不同。
这次西藏游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得感谢光建两口子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出行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游历大山名川,了解风俗民情。昆仑山、唐古拉山、横断山、大巴山、秦岭等,这是我们沿途所见到的主要山脉;渭河、黄河、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岷江、大渡河、汉江等,这是我们沿途看到的主要河流。说句心里话,我看山看水的兴致要远大于了解风俗民情,因为前者靠感性,无非多看一眼,不太费脑力。这样我也就为没有参观布达拉宫、大昭寺内部,找到了自我安慰的理由。一路走,一路看,我们的内心也产生了巨大的震撼。这些名山大川,是矗立在中华大地上的一座座丰碑,是我们民族肌体内跃动着的一条条血脉。这些以前只在教科书上抽象认识的山脉和河流,就像我们结识了多年的网友,终于有了第一次见面的机会!不会写诗,还想逞能:
去了一趟青藏,
绕了一回滇川。
虽然我囊中羞涩,
可我拥有健康与信仰。
行走雪域高原,
攀上世界屋脊;
穿越可可西里,
见识“中华水塔”。
祖国的山山水水哟,
那是我梦中的——诗和远方!
山河在我胸中,砺我志、铸我魂、壮我行!爱国永远是每个中华儿女心中的最强音!
(谨以此节代为后记)
作者简介:刘志敏,洛阳市宜阳县白杨镇人,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文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发表网络作品百余篇,创建有微信公众号“乡土文学 白杨礼赞”,现为白杨写作学会会长兼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