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山县抗日县大队及所属人民武装,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根据地军民不畏强敌,艰苦作战,巩固发展了抗日根据地。为了扩大战果,鼓舞抗日军民的斗争热情,提高士气,决定在1944年5月,打掉长清城东北的古城据点。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和封锁。
古城,据1834年(清道光十四年)《长清县志》载:“祝阿,县西北境,本祝国,黄帝之后,周武王所封。后属齐国,属祝阿地。汉置县,改为祝阿,属平原郡。魏晋改属济南郡。战国时期,祝阿城规模南北4公里,东西1.5公里。西汉初年改为“祝阿”。北魏、东魏时祝阿县治迁至济北,此地成为祝阿故城,遂称村名为“古城”至今。清道光末年,有村民陈若芬迁入古城村,组织群众修建古城墙“防捻”。设5个城门(东、西、南、北、西南)城墙上有射击口。敌古城据点是济南郊外军事力量的部署,起到进出济南“关卡”的作用,古城是济兖公路上的一个重镇,距济南只有几十里地。
一进古城侦察。为了知己知彼,摸清敌人布防。峰山游击大队派出郭哲生、张润德、张荣光和刘勇四人,侦察敌情。四个人模黑进入了长清城东北的古城据点。第二天,都分别返回了部队,将侦查情况汇报给侯筱章、宋畔池,经分析大家一致认为,古城据点离济南较近,敌人思想麻痹;古城据点的外围没有壕沟等障碍物,易于接近和攻打。但由于是晚上只是看了据点外貌。敌人布防和兵力配备情况不清楚,为确保战斗发起的突然性,必须理解敌人内部的情况。
二进古城抓“舌头”详细了解敌人详细部署。为了弄清敌人内部情况,大队又第二次派出两个侦查小组,到古城附近乡公所抓了伪区团的两名“舌头”,分头进行询问,基本弄清了岗哨、兵力分布、机枪位置、炮楼高度、战墙高度等情况。另外,驻扎在这里的是伪军,战斗力不强,有机枪两挺,尽管有八十多人,武器装备一般。峰山县四区中队长伊风文同志,接到峰山县大队紧急命令,要求伊风文同志组织区武工队员配合县大队一个排破坏从济南到古城的公路桥梁,伏击济南来的增援的敌人,在敌人来的公路上埋上地雷,敌人来增援时打击增援的敌人。在战斗打响前,将敌人电话线割断,电线杆子破坏。
三进古城端掉敌人据点。侯筱章将侦查情况和攻打据点计划向上级组织汇报批准后,又进一步制定了详尽的作战计划后,县委书记侯筱章政委带领县大队一连、三连晚间急行军近3 0多里地,赶至古城,在区四中队配合下,午夜前后迅速包围了敌据点,凌晨两点钟,战斗打响。按照作战方案,三连长张润德带领三连在一连打响后在敌据点的西门发起佯攻,掩护一连主力突破,随后担任主攻的一连长郭哲生按事先选定的突破口对敌据点南门突然猛攻,20分钟后,占领南门。侯筱章率领大部队进城,战斗打响后,敌人不断地向济南要电话要求增援,无奈电话线已被割断,济南的敌人得不到消息。经过不到一小时的激战,就拔掉了这个“钉子”,俘虏了敌伪自卫团副团长李子衡及所部伪军80余人,缴获了轻机枪2挺、步枪百余支,掷弹筒2个,其他弹药一批。部队把敌人据点用火点着,熊熊大火烧红半边天,当济南市区内日军司令部派援兵赶来时,部队早已撤出了战斗。第三天济南的报纸登载了《八路军深入济南周围,长途奔袭,古城陷落》的消息,济南曾一度惊慌混乱。有力地打击和钳制了敌人军事力量,配合我军区部队粉碎了敌人的在根据地“扫荡”合围计划。
济南是最早遭受日军侵略的城市之一,长清(峰山县)军民的顽强抵抗,是山东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清是济南地区成立抗日武装较早的地区。中共长清党组织始终高举爱国团结民主进步旗帜,勇于担当、不畏牺牲,发挥了坚强的领导作用。长清抗日县大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地方政府积极组织人民群众参军参战,开展支前活动。地下党组织前赴后继,以巨大牺牲顽强开展县内经济、政治、宣传、教育、瓦解伪军、惩处汉奸等工作,不仅直接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也为大峰山游击队和泰西特委提供了情报、物质等多方面的支援。彰显了峰山抗日根据地在山东抗战中的重要地位。一个个,催人泪下,震撼人心的故事情节真实再现那段历史,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斗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充分展示了长清军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气壮山河大无畏革命精神。
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和命令,中共峰山县委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向辖区内日伪发动了全面大反攻,不断取得胜利,扩大了解放区的面积,增强了人民抗日武装力量,拔掉了许多敌防守力量相对薄弱的城镇日伪据点,进一步将日伪军压缩到铁路沿线的几个据点。并切断了各交通要线,割裂了日军之间的联系,积极准备进一步歼灭所有顽抗之敌。由于中国等各主要盟国对日一致展开全面打击,日本法西斯已经走投无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曙光就在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