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适的生活,轻松的话题,温暖的阳光,灿烂的笑容……这是渭北农村南墙根的情景。南墙根一般为老汉们聚集的地方,其特点:避风向阳,充满阳光。尤其在冬日,这里更是热闹非凡,自太阳照到这里,这里便有人光顾,他们三五成群,或依或靠,或立或坐,排成一排,聚成一堆,享受着暖暖的阳光,享受着人间的快乐。这里没有固定的座次,也没有特别的约束,纯粹是老人们自娱自乐的场所。
在乡下没有休闲这个概念,但农闲便是他们的休闲,也没有退休这个规定,但老人们在儿女成家之后便自然退休。平日里老人们各有各的营生,有的看娃,有的放羊,有的拾粪,有的锄地,干着力所能及的活路。其中有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他们最乐意、最希望干的事情就是看管孙子。在这件事上他们全神贯注,倾其全部的爱于孙子身上,因此在这里便出现了隔辈亲这样一个普遍现象。
孙子们犹如他们的小尾巴,走到哪里跟到哪里,以至于南墙根也成了他们的乐园。他们依偎在爷爷的老皮袄里呼呼入睡,睡梦中常常露出甜美的笑容;他们盘腿坐在爷爷的身旁,倾听着一辈又一辈传下来的传奇故事。他们模仿着爷爷的行为规范,兼听着村中的家长里短,土塬的风俗,土塬的习惯,土塬的是非观念,就这样自然而然,伴随着灿烂的阳光充满他们幼小的心田。他们与爷爷下着土棋“狼吃娃”,一老一少或一老几少,斗智斗勇,知识与智慧就这样通过最简陋的土块与瓦片代代相传。在这里读书看报,唱戏聊天,睡觉玩耍,应有尽有,一切看似无序,一切却又是那样的和谐自然。
南墙根虽然普通,但又是一道质朴的风景。远远看去,一堵老墙,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单纯质朴,特别是当阳光洒满之时,土墙被罩上了一层暖暖的色调,尽管墙体斑驳,凹凸不平,但泥土的气息,黄土的质感更加浓烈,煞是好看;墙根下蹲坐着一个个身披大袄的老汉们,面色黝黑,皱纹密布,与老墙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幅沧桑且美好的画面。特别是在下午的两三点,阳光温暖如春,人们睡意朦胧,老汉们半天不动,若不是小孩在中间爬来爬去与小狗玩耍,与同伴嬉戏,人们会误以为老汉们是放置在墙根下的一堆堆煤块与石头。有风之时,土尘飞扬,他们毫不在意,习以为常,虽然浑身土尘,人墙一色,然而欢乐依旧,幸福依然……
黄土塬的风景是质朴的,黄土塬上的人们同样也是质朴的;黄土塬的快乐是质朴的,黄土塬的幸福更是质朴的,这是黄土地的本色,更是黄土文化使然。黄土文化是粗狂的,但其中细节却不失柔情与细腻,黄土文化是苍凉的,但其中却充满了别样的快乐与幸福。南墙根便是其中之一。
贺荣敏,笔名一敏。生于陕西合阳县。现为西安美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2012年至2018年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2007年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2015年获陕西省教学名师。其国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全省大型美术展览。出版散文集《绘事散言》《画说欧洲》等,在各大文学期刊发表散文、随笔等数十万字。何明家,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教师,陕西师范大学朗诵艺术团艺术总监,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