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七十五周年即将來临了,我拿起笔,抚今追昔,遐思悠悠,心潮难平,感慨万千。
那是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的1949年4月,在夾道欢迎、满街口号歌声中,我見到了伟人画像,在望不到头尾的解放军威武行军行列中,我感受到了共产党的形象。那年,我刚刚九岁,幼小的心灵里,充满对共产党的憧憬和向往。
我是个苦孩子,从小失去父母关愛,与外祖母相依为命。读初中、高中阶段,一直享受着学费全免,甲等助学金的待遇。上大学时,更得到了学校全面的关怀与照顾。1962年夏天,我在上海铁道学院毕业时,《解放日报》征文发表了我的一首小诗“走在熟悉的街道上”,我清楚记得最后两句是:“是党的甘霖雨露啊,浇得我心头欢蹦乱跳。”这是我真情实感的流露。
走出校门,來到调车机车來往穿梭,作业繁忙的浦口站实习一年,后被分配到沪宁线上丹阳站工作。怀着“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的激情,在中间站一干就是七年。经历了基层的锻炼,度过了无悔的青春。我记得,随着丹阳线路(车务段前身)党总支书记宋文江,先后多次徒步跑遍了管辖的14个站所,参与了学习周王庙车站,开展了标准化作业及其站组鉴定等活动。宋书记是位老党员,他的平易近人,率先垂范,严肃认真,艰苦朴素的作风,深深打动了我。后來,他被评为干部标兵时,我含着热泪为他写下了《跟上靠下斗自已》的先进事迹,许多人从中汲取了精神力量,受到了教育。
由于工作需要,组织上也考虑我们夫妻分居问题,我被调到中华门站。一干又是十年。在这期间,我干过车站值班员,也干过业务室工作员。还先后接触了客运业务与货場管理。在重车密集到达,卸车困难时,我曾与机关党员干部,一起扛过盐包,卸过另担。当时,中华门老站长,支部副书记周克臣对我倍加呵护。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也关心我的进步。1979年,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日子里,他成了我的入党介绍人。随着支部大会全体成吴举手通过我的入党申请时,我的眼眶湿润了。二十多年來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记得当时“上海铁道报”征文,我写了篇散文“党啊,我的母亲!”情真意切,受到了读者好评。
1982年,组织上挑选“四化”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织化,专业化)我有幸榜上有名。南京鈇路分局党委书记王华甫多次找我谈话,并送我去武汉花园职工学校“编组站站长学习班”培训,毕业后安排到南京东编组站任副站长,补上编组站这一课。不久,又送我去北方交大“厂长、经理学习班”学习,历时五个半月,並通过国家级考试。回來后先后任分局长助理、副分局长。1984年4月,挑起了南京铁路分局局长重担。有人説我是“火箭式上升”、“职务來不及改口”,这是真話。在上海铁路局当时,我算得上是承先启后的较早的“四化”干部之一。
身居关键岗位,能否不负重托?“嫩竹扁担能挑千斤”吗?上下担心,充满期待。我记得,华甫书记为让我尽快进入角色,安排了老党员、老局长刘新荣为我做顾问,为让我放手工作,他急流勇退,请來了比我年轻八岁的路局人事处副处长与我搭班子,任党委书记,这是何等的胸怀与境界。回想起來,令人感慨不已。
我在南京鉄路分局任职的七年里,在路局副局长石磊的领导下,与上海铁路分局合作,在当时的沪宁线上开行过一列特别快车;在江苏省省长顾秀莲和上海铁路局局长韩抒滨的支持下,勇闯新路,与浦镇车辆厂合作,开出了改革开放后全路第一列双层客车;在铁四局老局长的配合下,开通了皖赣线的对外运营;在地方党委的支持下,在铁道部的关心下,战胜了滁河水害,确保了津浦线不中断行车;在路局领导的支持下,南京东编组站编解顺利,做到了“一点不堵,三线畅通”......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党委一班人的集体智慧,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结果。党的组织是坚强的战斗堡垒,是可靠的后盾。
1989年7月31日,我调任上海铁路局副局长,作为局长的助手,我有幸在韩抒滨局长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从他为受洪水灾害侵扰的职工家属宿舍重盖新楼,体会到了为群众送温暖;从他多次在春节期间轻装简从去第一线慰问,感受到了为职工带去了党的春风重要性。“中取华东”改变了上诲铁路局的运输的困难面貌,狠抓安全生产,上海铁路局为机车装上了“三大件(”机车自动伩号,无线调度电话,自动仃车装置),乘务员候班室安装空调等。这些处处显示了求真务实党的光荣传统......1990年5月,他调升铁道部任职,欢送茶话会上,我即席朗了一首“离别抒怀”诗,表达了学习与钦佩之情。
在路局领导岗位上,我深感责任重大。七年间,我处处以韩局长为榜样,对工作不敢有丝亳懈怠。我管过机辆安全,担任过党委副书记,但干的最长的还是运输生产。在抓运输工作期间,除了抓好日常运输,努力完成各项任务指标外,还重点抓好专运、春运、防洪抢险及重点指令性运输;1998年特大洪水期间,我们用客车及时将部队运到抗洪第一线;在市场经济转换,民工潮汹涌而至时,阜阳站广场管理井然有序;在客运部门“上水夲,大变样”的日子里,上海站的营销举措受到了广泛称赞;在改变运输组织的形式中,上海局率先开出了“假日列车”、“行包专列”、“五定班列”;在攻克计算机售票难关中,我们先后组织了“上海”、“南京”、“杭州”战役,率先实现了长三角联网售票......由于工作需要,我还代理局长66天,完成了芜湖长江大桥开通等艰巨任务,直到新局长上任,顺利完成交班。
2001年5月16日,我退休了。作为一名党员,“岗位退休思想不退休”,为犮挥余热,我走向社会,担当了上海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职务,虽是社会团体组织,但我从老党员,原上科院院长贾文焕会长身上也学到了竞竞业业,一丝不苟的好品质。我分管咨询工作,运用铁路管理经验,将各专业委的咨询收入从“零的突破”逐步增长到“可持续发展”,在全国老科协咨询会议上介绍经验,受到表扬。
“生有涯,知无涯”。如今,我己年过八旬,老科协卸任后,参加了金秋文学社活动,愛好诗歌,聚诗成集,并加入了上海市作家协会。在迎接建国七十五周年前夕,回顾平生一路走过来的经历,深深感到:青少年时代是在党的阳光哺育下成长;中年时期,是在党的关怀支持下,努力排起重担;晚年时光,是在党的鼓励下,继续发挥余热。可以说,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的指引,每一程都倾注着党的心血。
“踏遍青山人未老”,“满目青山夕照明”,为什么迎接建国七十五周年思潮滚滚滚,激情澎湃?千言万语一句话:“党的光辉照我心”!
2024.8.8.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