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中经》俗解(6)
鬼谷子善研究大格局的纵横学,他是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学的鼻祖。其学习的内容与我们小灶台旁生活的百姓相距很远。擘划大局,叱咤风云,为天下的大趋势岀大招。如他的两个得意门生,一是苏秦,二是张仪,两人就凭三寸不烂之舌,搅出了春秋战国江湖的惊涛骇浪。战国七雄在争斗中先后衰败,由秦始皇建立了大中华一统。有人说这一切都是神出鬼没的鬼谷子布下的棋局。鬼谷子的所为不是唯恐天下不乱。他一直在社会的底层游走,生活在烟火之中。饱尝了诸侯国争战,百姓生灵涂炭的苦难。可能建立起统一的集权国家是他的夙愿。

纵横学是以政治家,统治者为对象的学问。《中经》相对来说是微观的学问,为人处世的细节探讨。鬼谷子从不同角度提供了观察人辨识人的方法。
本节我们研习的是《中经》的"缀去术"。
"缀去者,谓缀已之系言,使有余思也。故接贞信者,称其行,厉其志,言为可复,会之期喜。以他人之庶,引验以结往,明款款而去之。"缀(zhuì),缀去,得用想象力理解其深意。过去民间常用这个字儿,衣服扣子掉了后,用针线缝上来,缀扣子。缀的字义是缝合,连接,把不相干的两个东西联系起来。
缀去,是说人走了,还必须建立联系。怎么能建立好这种连接呢,这也是鬼谷子阐述《中经》的其中一术,缀去术。
缀去术有这么重要吗?
我们想想,人是高级动物。不同于那些荒郊野外生存的低级动物,除了简单生存,繁殖后代,关健是高级在人的社会属性,文化属性。有人一直思考,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有名言道,鸟为食亡,人为财死。物质是什么,财富又是什么,不过是一生游戏的玩意儿而已。迟早云消雾散,神马也是浮云。人类得以延续,比低级动物多一项任务,除了种的繁衍,就是文化的传承。
人活一辈子,比较成败,无非是两样本事,一是自身为争取物质的能力,二是连接社会的能量,后者属于文化范畴。不会处人,一生都没走上社会舞台,那一定是低能了。
缀去术,是我们与人相处的一门艺术。一个"缀"的形象描述,可见鬼谷爷爷的心思是多么的缜密。缀补衣裳,缀补衣扣,自古到今从来是家庭中女人的分工。他拿这个"缀"字儿来解读人离去身旁之后相互之间的相处联络,思想来是颇具深意的。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人活一世,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口碑是怎么来的,是来来去去熟悉的人,还有陌生的人舌头接力岀来的。四下里都说你是好人,大家也会盲目的跟风传播。口碑不好,也照样被舌头席卷。
看鬼谷子告我们怎么做吧。
"缀去者,谓缀已之系言,使有余思也。"
缀去,谁也会经历这个过程的。一起上中学上大学要毕业了;军营生活结束该转业了;一起集中活动过要散伙了;或者在一个单位工作多年要调离了等。自古伤情多离别,谁在分别时与旧人都有一番感慨的。走的那一刻,留在心里的记忆格外深刻。
走的那一刻就要"缀去",既然恋恋不舍,那就有点实质性的内容。怎么处理最有智慧呢,鬼谷子有嘱咐。
"谓缀已之系言,使有余思也。"
"系言",是能够把今天明天持续连结的话儿。分别之际,别扯淡更多的,别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叙述过去美好时光。这些已没什么意义。说什么,说有利于加强联系增加情谊的话。"使有余思也",让彼此分手的这个阶段,有念想,留下有深刻记忆的东西。

在彼此分离之前,说些什么最恰当。鬼谷子教诲我们:
"故接贞信者,称其行,厉其志,言为可复,会之期喜。"
故接,要连接什么内容。
贞,一个人的贞德品行。信,信用与真情的表答。
"称其行",称是夸奖,肯定。在之前相处的日子里,发现对方优秀的一面。无论何人,都有其独特的闪光。用感恩的心态陈述过去的时光,念对方的好,自然有良好的情谊效果。
"厉其志"。厉,这里作鼓励,勉励。与友人告别,内心装填满满的正能量,送上美好的祝愿,鼓励其上进努力,一齐描绘来日的愿景。让其对你的这份温暖记在心里。
"言为可复",这些温暖的祝语可反复念叨,别人也不会反感的。永远不要再回味不愉快的过去,说那些枯燥乏味的长短是非。就是过去发生的一切不快,统统抛之脑后。在此可以记住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的一句话,"路边踩扁的紫罗兰不但没生气,把香气留在了你毁灭的脚踝上"。这叫宽恕。实际上有这种胸怀对别人,是自己灵魂的升华。
告别时一番言语,是掷在地上的信用。话是说给对方听的,却是自己的自画像,留下的话是与对方的日后见面做连接。
"会之期喜"
会,分别之后再次会面的日子。
期,日期。
这个留余很重要的。是明确不割断过去,表答连接的心愿,不断延续今后的情谊。还不是泛泛的模糊一说。比如以后有空了会看你的。后会有期这么抽象没份量。要明确到具体。根据自己可行的条件,承诺相会的期限与时日。如果对方离开所在的城市,那承诺可塑性就大了,来年再见,或者不间断联系。对方会因为这几句暖心话进入记忆。如果去人在一个城市,那就承诺的期限在月内,或逢年过节约见等。
许多人大概很忽视"会之期喜"这句话。她却是人性中最珍稀的品格。
笔者已是年过花甲之人,今生不可说阅人无数,已体验过无数次的"会之期喜"。自己调动了若干次。相处过的人无论是朋友还是缘分不足的男女,陪伴即是人生的故事。自古伤情多离别。在离别的那一刻,走的依依不舍,辞别的油然生情,几句贴心的话儿,哪怕不专心的嘴皮子抹点儿甜蜜,有的能记一辈子。离别时不咸不淡呈现的冷脸,能极大的刺伤人的自尊心。

"以他人之庶,引验以结往,明款款而去之。"
庶,是众多,许多的意思。"以他人之庶",根据通常的人与人交往规律,迎来送往可是维系人长久关系的重要节点。
"引验以结往",一切的过往,经历的好与坏,都是现成的事例,给我们处理人事提供了足够多的借鉴。
"明款款而去之。明,是光明磊落,落落大方。"款款,是一种轻松愉快的状态。我把这一切办好了,跟所有的故人道了别,感恩的心,诚恳的语言,留下了再相会的期待。然后轻松的走了,新的地方重新出发。
"缀去术"的小结。鬼谷子提醒我们,不但有个人的具体体验,经历过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为鉴。还从历史的众多教训来思考人与人微妙的关系。
许多人会想,"缀去术",似乎有点儿诡异,鬼谷子十分的强调,自然有它的深刻道理。怎么"缀去",缝补新人和旧人的关系,鬼谷子在此侧重讲处理与旧人的割舍与连接,靠什么,靠三寸不烂之舌,"已之系言",能种在人心里的语言。
2023年冬,刀郎的一首小歌《罗刹海市》唱遍了海内,歌词中牵涉到一个外国人名,维斯根斯坦。这是谁呀?读文科的人不知道他是谁可是寒颜。有国外名人,评价维斯根斯坦时,用的甚至是听来有些极端的观点,说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他的天才无以复加。他终结了有史以来所有哲学家的神秘描述,他只用5个字描写出人类哲学的本质,终结了人类几千年来所有的哲学问题:"世界即语言"。
从此,无论是谁,别管成就如何,建树有多牛掰,遇到维特根斯坦都得老老实实歇菜。
下面是德国人老维说的一段话:
"……人类只能依靠一整套反复琢磨过的语言,甚至不借创造新词语来诠释世界。语言这个东西一旦有局限,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就永远无法突破。人类要逃脱被设定的命运,就要逃脱从古至今认为的理所当然的语言。换句话说,就是语言玩弄了所有人……"
老维戳破了几千年来无数人研究来研究去的这层纸,从此哲学结束了。
语言即世界!
2千多年前的鬼谷子,为什么如此神秘,让无数人膜拜,千百年来讳莫如深,谁也说不清楚。今天有维特根斯坦的点拨,我们应该有明白了。鬼谷子留下的所有文字,不带多少格局和野心,他更多的精力在做一件事,教我们如何说话。大概他最早明白了,人活一生的质量,语言就是一切。
语言又算是什么鬼?人有心,有魂魄,语言是表达的声符。
鬼谷子和维特根斯坦其实是一个哲学,人活在世上只有两个终极目的,一是让自己活的舒服,幸福,二是帮助别人少些磨难,也舒服着,幸福着。
缀去术,说到底就是怎样连接人和人,人和环境的艺术。语言即一切。良言一句三春晚,恶语伤人六月寒。
语言即世界,舌头即本事。只要发心正确,为彼此安好,爱心便生发出来。即使彼此在一起相处的不怎么融洽,可以放下来。见面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念别人一分好实际是给自己加持人品。

笔者曾经在公司当老板时,多次和员工说过我自己的体会。人生如流水,来来往往。倘若很难控制住自己的舌头,要谨记,有三类人千万不要说他们的过错。一是已经离开人世的人,二是已退休年迈的长辈,三是调离开本单位的。你以为是人走茶凉,怎么扯也没后遗症。实际上说别人,塑造的却是自己的人品。
缀去术,水深的很,慢慢研究吧。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