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橘子洲头思伟人(散文)
作者:季志林
瞻仰了韶山毛主席故居之后,我们来到了长沙。
游览长沙的第一站自然是去橘子洲,毕竟这个景区的名气实在太大了,虽然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但能名扬华夏大地,却得益于毛主席当年曾在这里写下了千古绝唱《沁园春.长沙》。
去橘子洲非常方便,乘地铁二号线在橘子洲青莲站下车便到了景区门口,这恐怕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条穿过江心的地铁线。
橘子洲位于长沙市岳麓区,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中面积最大的沙洲,由南至北,直穿江心,被誉为“天下第一洲”。站在橘子洲头,西望岳麓山,层峦叠翠,郁郁葱葱,尽阅人间春色。东瞰长沙城,高楼林立,白云缭绕,突显都市繁华。橘子洲的美妙之处就在于绿洲数里分两水,一面青山一面城。
我来橘子洲,其实是想寻找青年毛泽东的足迹,尤其是想亲身体会他写《沁园春.长沙》时的环境和心境,在我看来,伟人在这首词中展现的博大胸怀和高远意境,完全可以和他的《沁园春.雪》相媲美。
192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革命形势迅猛发展。震惊世界的“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显示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力量。与此同时,农民运动也遍及十多个省,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如火如荼。而反动势力为了维持其统治,对革命力量不断进行疯狂反扑,共产党人遭到血腥屠杀,一时间,中华大地上,正义和邪恶谁将成为主宰中国发展方向的力量,成为人们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
这一年2月,青年毛泽东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8月受到反动军阀赵恒惕的通缉,在乡亲们的掩护下到了长沙,准备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逗留期间,毛泽东重游橘子洲,面对滔滔北去的湘江和两岸的瑰丽秋景,联想起中国革命形势,写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尤其是面对广阔的天空和苍茫大地发出的惊天一问,把这首词的意境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帐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词的上半阙主要描写大自然的寒秋景色,秋风乍起,已显凉意,诗人独自站立于橘子洲头,远眺青山,近观碧水,仰望长空,俯视大地,思绪浩茫,心潮澎湃,在他眼里,祖国大地是如此美好,亿万人民企盼民主渴望自由,复杂多变的斗争形势使他对中国的命运产生了许多联想,上半阙寥寥数语,便使寒秋时节湘江两岸呈现出的美丽画面和万物在寒流中争取生存自由的斗 争情景跃然纸上。毛泽东是营造氛围的高手,特别善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即使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也是如此。面对革命斗争蓬勃发展和反动势力疯狂镇压的形势,他仍然镇静自若,满怀信心,热情讴歌革命者和劳苦大众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显示出他在激烈的斗争风暴中昂扬豪迈坚韧刚毅的英雄气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可以说是他经过深入反复思考后发自内心的呐喊,试想:当时我们党还在发展初期,此时的毛泽东身无分文,手无寸铁,无人无马,无兵无卒,而他竟能敏锐地提出谁将主导中国发展这一关系到民族生存的重大问题,可见他的胸怀是多么宽广!他的目光是多么锐利!他的境界是多么高远!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下半阙着重是对往昔斗争生活的回忆和对战友的怀念,字里行间充满了青年毛泽东身上的正气和霸气,词的结尾则正面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长沙是青年毛泽东曾经从事革命斗争实践的地方,1913年至1918年,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经常与蔡和森、何叔衡等同学一起在橘子洲、岳麓山一带纵论国家大事,探求革命真理。他们是一群具有远大理想的革命战友,年轻有为,风华正茂,以拯救天下为己任,视荣华富贵如粪土,在长沙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如今旧地重游,却是独自一人,并且受到反动军阀的通缉。在总结回顾当年斗争经历的同时,也拓展了他对今后深入开展革命斗争的思考,因而下半阙用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设问句作结尾:“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个设问句是反问,此时的诗人已陷入对往事的沉思之中,他好像是在和战友面对面谈心,情不自禁的问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当年我们在湘江游泳时,那滚滚而来的惊涛骇浪挡住过飞速前进的大船了吗?显然,这一反问,既是对战友的怀念和激励,也是对所有革命者的教育和鞭策,同时又明确回答了上半阙提出的问题:作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为了将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就必须担当起“主”中国革命“沉浮”的历史重任。
毛主席的这首词,我曾读过多次也琢磨过多次,以至于已经熟记在心,如今站在伟人曾经站过的地方再次默诵,自然有了更深的感悟,伟人毕竟是伟人,他胸中装的是整个中华民族,其志向和抱负岂是常人能比的?
橘子洲有一座望江亭,站在这里,湘江两岸的秀丽景色一览无余,昔日的苍茫大地已换新天,取而代之的是满目繁华,在毛主席正确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一个日益强盛的新中国巍然䇄立于世界的东方!
2009年12月26日,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像在橘子洲落成,吸引了无数人来此瞻仰。这座雕像基座占地3500平方米,雕像高32米,长83米,宽41米,由8000多块采自福建高山的永定花冈石拼接而成,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毛泽东雕像,设计者匠心独运,建设者精心施工,整个雕塑因其高大雄伟,形象逼真而独具魅力,青年毛泽东英姿勃勃神色淡定,那俊秀的脸庞,飘逸的长发,深邃的目光,睿智的神态,将一代伟人的风采永远留在橘子洲头。据我观察,凡是来橘子洲的人们,都要在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像前拍照留念。
橘子洲是长沙最火爆的旅游景区,尽管烈日当头天气炎热,但参观的人群依然兴致勃勃排着长队,从早到晚川流不息,他们来自全国各地,虽然操着不同口音,但他们的心情是相同的,到橘子洲不仅仅是为了旅游,而是深切缅怀伟人,由此可见,一个把亿万人民装在胸中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2024年8月10日初稿于长沙
2024年8月22日修改于咸阳
作者简介:季志林,陕西省咸阳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
北京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研究员;
北京润墨斋书画院高级院士;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陕西省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大漠生命线》,
其军旅小说,诗歌,散文,书法作品多次获奖。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