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记念阳光艺术团和我退休生活的点滴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正在陪小外甥玩玩具的我,突然听到电视机中传来了熟悉的鼓点声,之所以说熟悉,是因为家乡的鼓子秧歌几乎成为新年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没顾上带老花镜,我跑到电视机前一看,居然是阳光艺术团的鼓子秧歌队受到中央电视台的邀请,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与众多专业团队同台演出。作为阳光艺术团的成员,看到昔日的同伴登上央视的舞台,我由衷替大家感到高兴,也分外自豪。
阳光艺术团成立于2013年6月,因为团长邱伟认真负责,专业技能也高超,规模不断扩大,演出也逐年增多。2015年经朋友介绍,我加入了阳光艺术团的合唱队,开始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退休生活。对于我们这些退休的中老年人而言,几乎没有乐理基础,去参加排练也是很需要勇气的,“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在这里可呆不下去。团长不仅是总指挥,还兼任教唱老师,态度极为认真,他从最基础的简谱开始教起,逐渐深入,尤其是教授口型时,必须一个个过关才行,在炎热的夏天往往一练就是两三个小时,经常是汗水浸透了后背的衣衫,我们感动于邱老师的付出,也很珍惜每一次排练的机会,因为我们深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他的教导下,我们练习了众多的曲目,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首《再唱山歌给党听》,三个声部和而不乱,唱出了我们对党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赞美,我们也因演唱这首歌而频频获奖。
在邱老师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与付出之下,艺术团的节目不断升华,捷报频传,队伍也逐渐细化,增设了鼓子秧歌队、舞蹈队、乐器队等,这次登上央视的就是阳光艺术团鼓子秧歌队。故乡商河县是一个华北的普通县城,却有着“鼓子秧歌”之乡的美誉。人们熟知安塞腰鼓,却不知我们的鼓子秧歌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秧歌的角色以所用的道具名称命名,有伞、鼓、棒、花、丑五种角色,表演起来整齐划一、气势恢宏、古朴有力,老话说“下到刚会走,上到九十九”都会扭一扭,说明了秧歌的普及程度之广,可惜前些年只是大家的自娱自乐,这些年才逐渐登上更大的舞台。这期间,阳光艺术团为弘扬这份民间艺术付出了诸多努力。
2022年临近新年时,我接到了女婿的报喜电话,说是女儿顺利产下一子,在同龄人已经当上曾祖父母的年纪我们才有了个小外甥,一家人分外珍惜,于是在他们的恳求之下我放下了阳光艺术团演出,离开家乡来到青岛帮忙照顾孩子,开启了我的第二段退休生活。感谢科技的便利,让我还能经常在微信上看到阳光艺术团的消息,也十分怀念和大家在一起排练、演出的日子,希望阳光 艺术团能给更多的朋友带去阳光。
作者简历 韩云令,女,山东商河人,1954年10月出生。平时喜欢读书、国画,努力用文笔记录生活所思所想,用画笔描绘所见所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