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调解员——蔡欣的故事
作者:郝金玲
在新时代的大潮中,有一群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化解着社会矛盾,用自己的坚守和付出维护着基层和谐。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调节为民”的暖心答卷,他们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第一道防线——人民调解员。
2024年的初秋,河北省人民调解协会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评选活动,旨在表彰那些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贡献的一线工作者。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荣誉的授予,更是一次对人民调解工作价值的认可。在这次评选活动中,井陉县的蔡欣律师脱颖而出,荣获了“金牌人民调解员(一级人民调解员)”的称号。
每个成功者背后都有无数个日夜的坚持和付出。蔡欣,井陉县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数年如一日,坚守在为群众化解交通纠纷一线。突出业绩赢得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赞誉。实现了各类交通事故矛盾的“一站式”解决,使群众只需要进一扇门即可解决万千事。
努力成为专业调解员
从小到大,蔡欣就是一个特别有爱心的人,无论谁遇到困难她都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大学毕业之后,她对未来充满了无限憧憬,渴望能够找到一条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身价值的职业。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一次社区活动中接触到了人民调解这项工作。那一刻,仿佛一道光照进了她的心田,她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亲切感、使命感。从那天起,她便一头扎进了这个充满挑战与意义的领域,开始了她的人民调解生涯。父母说,要想成为一名正式的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还需要掌握沟通技巧和心理学知识。蔡欣说,我可以。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白天,她认真完成日常工作,晚上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法律条文,参加各种培训课程,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无论是晦涩难懂的法律条文,还是复杂微妙的心理学理论,她都一一攻克。记得有一次深夜11点,她遇到一个难题,百思不得其解,于是翻阅大量的资料依然无果,最后拨通了有经验的前辈领导的电话,领导被她刻苦学习的态度所折服,不仅给了解决的方案,还给她的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学习心得和案例分析,这些笔记见证了她成长的每一步。 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蔡欣还特别注重沟通技巧的培养。她深知,作为一名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员,能够有效沟通至关重要。为此,她积极参加模拟调解训练,不断练习如何在紧张的调解过程中保持冷静,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抚慰当事人的情绪,如何寻找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每一次模拟,都是一次历练;每一次反馈,都是成长的阶梯。蔡欣的努力终于迎来了回报。经过不懈的努力,她顺利通过了所有的考核,成为了一名正式的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员。从这一刻起,她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
全力做称职调解员
“用心”服务是蔡欣工作信条,也是她调解员生涯里最真实的写照。从事调解的工作中,她始终用“爱心、耐心、贴心”,服务每一个来求助的群众,一步步成长为了一名称职的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员。
有一次,一位老人,因为一起轻微的交通事故而来,他对赔偿金额感到不满,情绪十分激动,来到调解室就大声嚷闹,说什么都是势利眼,办事不公平之类的话,同事一听也着急了,和老人理论起来,老人被激将起来,反而更加豪横的说,今天不给我满意答复,我就是不走。看着老人固执的样子,同事们说,咱们处理不了,反馈给领导,让领导解决吧。一旁的蔡欣坚决的说,不能,遇到问题要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选择逃避。蔡欣心想,现在老人正在气头上,无论说什么她都不会听进去。于是她就先给老人到了一杯水,就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安抚老人坐下,让老人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尽管倾诉。这时老人的情绪稍微缓和了下来,把所有的不满都说了出来,蔡欣则在一旁一边给老人扇扇子,一边点头迎合,慢慢老人说话声音柔和了,情绪也逐渐稳定下来,这时候蔡欣开始耐心地解释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赔偿的标准。冷静下来的老人,认真听取了蔡欣的专业讲解,接受了调解方案,非常满意的离开。
蔡欣常常这样说,一个案件的调解不仅需要调解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调剂员的耐心真诚和换位思考。当一个人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的态度去解决问题的时候,问题似乎就不再那么难了。记得有一次,是一起涉及多方责任的复杂案件。几个家庭因为一场交通事故陷入了长期的争执之中。蔡欣非常耐心的听取几个家庭的不满,认真梳理案件的争议焦点。然后她组织了双方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看到大家都在想个人的利益,就让大家互换角色,亲身体验对方的感受。通过这种遇到问题换位思考的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然后,她用温和而坚定的声音引导着对话的方向,在她的努力下,各方开始尝试理解对方的立场,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案件得到了和解。
在调解的这个过程虽然艰难,但看到双方握手言和的那一瞬间,蔡欣感到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在蔡欣看来,每一次调解都是一次心灵的交流。她深知,调解不仅仅是解决纠纷本身,更是一种心与心灵的交融。因此,无论面对多么棘手的问题,她都会全力以赴,用心建立起彼此信任的桥梁,然后再寻找最佳的解决途径。在她的努力下,许多看似无法调和的案件最终得到了圆满解决。
在蔡欣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摞摞厚厚的案卷,这些都是她近期正在处理的案件。每一份案卷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有的关乎生计,有的关乎尊严。蔡欣对待每一起案件都极其认真,她知道自己的工作不仅仅是在法律框架内寻求公正,更是在人心之间搭建桥梁。
竭力成为出色调解员
白云奉献给蓝天,才会那样的潇洒飘逸;江河奉献给大地,才会那样汹涌湍急;岁月奉献给事业,才会那样激情壮丽;身心奉献给群众,人们才会永远的把她牢记。蔡欣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将自己的身心都奉献给了前来调解的群众,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一个调解员心系百姓,服务群众的赤子情怀。
一天下午,蔡欣正准备下班,突然接到了一起交通事故纠纷的案件。这是一起涉及多方责任的交通事故,各方当事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情绪也非常激动。蔡欣下意识的一看表已经是下班时间,她姐姐约她一起去陪妈妈过生日。看到当事人焦急求助,她毫不犹豫的拿起电话给姐姐说,自己临时有事去不了。然后全心投入案件调解中,那一次调解工作从下午一直调解到晚上10点,当她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时,家人已经入睡。像这样加班回家晚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好在自己的丈夫和孩子特别理解她,承担了她所承担的责任。多少次孩子开家长会,父母生病住院照顾,都是丈夫,每次想到这些蔡欣就特别的愧疚,但是每次看到求助调解的当事人那焦虑的神情,她就又忘记了这一切,全身心投入工作。这就是蔡欣,在小家与大家面前,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大家,她无私奉献的精神,同事、领导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蔡欣说,人民调解员的工作不仅仅是解决纠纷那么简单,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每一次成功的调解,都是对社会和谐的一份贡献。在蔡欣的办公室里,墙上挂着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公正无私,为民解忧”。这是对她工作的最高褒奖,也是她不懈努力的动力源泉。每当面对新的挑战,蔡欣总会想起那些曾经帮助过的当事人,想起他们脸上露出的笑容,那份满足感让她更加坚定了前行的方向。
在2024年的初秋,井陉县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调解委员会的蔡欣迎来了一份特殊的荣誉——她被评为金牌人民调解员(一级人民调解员)。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她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对她多年来辛勤付出的肯定。然而,面对荣誉,蔡欣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她深知,每一起案件的成功调解背后,都是无数次的努力和尝试。 被评为金牌人民调解员后,蔡欣的工作更加繁忙了。她不仅要处理日常的调解工作,还要参加各种培训和经验分享会,将自己的经验和技巧传授给更多的同行。但她从未有过怨言,相反,这份荣誉给了她更多的动力。
站在新的起点上,蔡欣对于未来充满了期待。她表示:“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我感到非常自豪。这份工作让我有机会帮助更多的人,解决他们的困难。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调解技能,为维护社会和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未来,蔡欣计划进一步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在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领域。她打算参加更多的专业培训,学习最新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手段,以便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案件。同时,蔡欣还希望能够与其他地区的调解员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调解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分享成功的经验和方法。
此外,蔡欣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推动建立一个更为完善的调解体系,让更多的人了解人民调解的价值和重要性。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蔡欣深知,人民调解员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每当她看到那些因她的调解而重归于好的家庭,看到那些因她的帮助而重新找回希望的人们,她就知道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在未来的日子里,蔡欣将继续秉持初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态度,迎接每一个挑战,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如蔡欣所言:“调解工作是一门艺术,需要用心去感受,用爱去传递。”这句话不仅道出了人民调解员工作的精髓,也体现了他们对这份职业深深的热爱和尊重。在蔡欣看来,每一次调解都是一次心灵的对话,每一起案件的成功解决,都是对和谐社会的一份贡献。
蔡欣的故事,是关于责任与担当的故事,也是关于梦想与希望的故事。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民调解员的使命与价值。她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和谐。
正是因为有了像蔡欣这样一群默默无闻的和平使者,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美好。他们用不懈的努力和无私的奉献,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最动人的篇章。在未来的日子里,蔡欣和她的同事们将继续坚守在人民调解的第一线,用他们的智慧和爱心,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介绍 ]郝金玲,字“瑾瑜”,号“清风若水” 。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石家庄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作品分别在常青实业报刊,苍岩文艺等刊发。其中《一名洗碗工到文秘的蜕变》曾获得石家庄市总工会2023年“玫瑰书香 香溢满石”读书征文活动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