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状元的殿试考题和答卷(1)
时间:唐代垂拱元年(685年)
出题及主考:武则天
状元:吴师道
试题:策问(共五道题)
第一道:
欲使吏洁冰霜,俗忘贪鄙,家给人足,礼备乐和,庠序交兴,农桑竞劝;善师期于不阵,上将先于伐谋;未待干戈,遽清金庭之浸;无劳转运,长销玉塞之尘,利国安边,伫闻良算。明言政要,朕将亲览。
【翻译】
要使官吏如冰霜般清正廉洁,世俗之人忘却贪婪卑鄙,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礼仪完备、音乐和谐,学校教育蓬勃兴起,农业生产争相努力;善于用兵期望不战而胜,优秀的将领重在运用谋略;还未动用武力,就迅速清除了朝廷的隐患;不须劳烦转运,就长久消除了边境的战乱烟尘,有利于国家安定边境,期待听到好的策略。请明确说明施政的要点,我将亲自阅览。
吴师道对策原文:
臣闻栖培蝼者,不睹嵩泰之干云;游泞涝者,讵识沧溟之沃日?臣蒿莱弱质,衡泌鲰生。未识广厦之居,安知太牢之味?不量蕞尔,轻从裒然,谬达天聪,兢惶圣问。
粤惟皇家出震,累叶重辉。天人归七百之期,宗祊联亿兆之庆。太宗以明一察道,括珠囊而总万方。高宗以通三御宸,转金镜而清九服。用能肃清天步,夷坦帝途。垂莫大之鸿基,托非常之元圣。
伏惟皇太后陛下,道超炼石化轶扪天。被子育之深仁,弘母仪之博爱。星阶已正,尚虽休而勿休;宸极既安,犹损之而又损。方欲还淳返朴,振三古之颓风;缉正苍生,降四海之昌运。拔幽滞,举贤良,黜谗邪,进忠说。故得鸿嵇接轸,和宇宙之阴阳;龙武分曹,节风雨之春夏。礼乐备举,学校如林。俗知廉让之风,人悦农桑之劝。犹复旁求调议,虚伫刍荛。
既属对扬,敢陈庸瞽。诚愿察洗帻布衣之士,任以台衡;擢委金让玉之夫,居其令守。则俗忘贪鄙,更洁冰霜矣。旌好学之流,赏力田之伍,则家罕贫情,位列文儒矣。降通亲之使,喻彼枭心;发和戎之官,收其鸡肋。则四夷左衽,颠倒来王;三边元恶,讴谣仰化矣。自然笼羲驾吴,六五帝而四三皇。远肃迩安,飞英声而腾茂实。谨对。
【翻译】
臣听说居住在小土丘上的人,看不到高耸入云的嵩山和泰山;在泥泞积水处游玩的人,怎能见识到海上日出的壮阔?臣出身草野,是偏远之地的浅薄愚陋之人。不识高楼大厦,怎知太牢丰盛的美味?不考虑自己渺小,轻率地从众,错误地达于天庭,对圣上的询问深感惶恐。
想到皇家登基以来,累世光辉闪耀。天意和人心都归向国家七百年的庆典,宗庙与亿万民众同庆。太宗凭借明察秋毫之道,如锦囊括珠般统领万方。高宗以通达三统之策驾驭天下,以转动金镜般的明智而澄清九州。因而能够肃清国运,平坦帝途。留下宏大的基业,托付给非凡的圣明之人。
敬思皇太后陛下,道德超越炼石补天的女娲,德化高远上可摩天。施行养育子女般的深厚仁德,弘扬母亲般的广博慈爱。星象之位已正,可享安逸却不停止追求;帝王之位已经安稳,还在不断的自我反省。正要回归淳朴,振兴三代以来的颓败风气;扶持苍生,赐降四海之昌盛国运。提拔被埋没的人才,举荐贤良之人,罢黜谗邪之辈,进用忠诚的建议,所以才使得众多贤才接踵而来,使天地阴阳调和;龙武之师分别统属,节制风雨如春夏有序。礼乐并施,学校如林。老百姓知晓廉洁谦让,农民乐于从事农桑。还在广泛征求民议,虚心听取民间的意见。
既然让臣应对策问,臣就斗胆陈述自己平庸愚笨的见解。诚恳希望陛下能考察选拔那些出身平民的有识之士,任用他们为宰辅大臣;提拔那些不看重金银财宝、品德高尚的人,让他们担任地方长官。那么社会就会忘却贪婪卑鄙,官吏更能保持清正廉洁。表彰好学之人,奖赏努力耕作的人,那么家庭就会减少贫困,人们就能位列文儒。派遣传达友好亲善的使者,晓谕那些有叛逆之心的人;派遣主持和平的官员,收回那些如同鸡肋般无足轻重的权力。那么四方少数民族就会归顺,边远的大恶之人也会得到教化而歌颂圣德,自然笼羲驾昊(此句不知何意,未翻译),与五帝并列而为六帝,与三皇并称而为四皇。远方安宁,近处安定,美名远扬,功业卓著。谨答。
8月27日于望云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