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西走廊迈向青藏高原;
从世界地质领略世界公园;
从中原文化融合多元文化。
现在各景点都流行一句浪漫的诗意,想你的风把你吹到XX地。
八月中下旬,在那遥远的地方,在那诗意浸润的地方,在那堪称世界地质公园的景区。在儿媳、儿孙孝顺心的驱动下,我们也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环甘青大线五A级景区的大旅游。
据满腹秘闻、趣闻、轶闻的全陪导游杨阿虎介绍,这条大环线全长3300公里,是2019年最高领导和彭妈妈亲历后新开辟的线路。这里周遭都是沙漠戈壁,却也有塞上江南;这里虽然没有小桥流水,但却有古道西风瘦马;这里的景点闻名遐迩,许多景区都上了我们儿时教科书;这里的景观独一无二,堪称绝景,堪称绝笔,堪称世界世纪公园。
所谓世界级文旅品牌。一是这里融合了厚重的历史文化,丝绸之路的节点和河西走廊的重镇均在此。二是世界级景区,张掖七彩丹霞山、敦煌鸣沙山、月牙泉、莫高窟、青海湖、塔尔寺,每一个都是妥妥的5A级景区。三是世界级产品,诸如昆仑山的昆仑玉,亦称和田玉(品质和物化组分均与新疆和田玉相似,并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奖牌金镶玉材料),青海玉树的冬虫夏草、藏红花等。
我们从长沙乘飞机到达兰州后,很快与其他散客家庭组团前往第一个5A级景区张掖。
在我的意想中,这里雪际线以下应是戈壁满目荒芜,没想到,飞驰的车窗外,祁连山上山下,白云如絮,蓝天如碧,远山如黛,绿草如茵,青稞染金。从兰州到西宁,这一路,蓝天白云是标配,崇山峻岭是标鉴,草原草甸是本色,青绿葳蕤是本原。这正是:高原塬原草原,原原不断,青海青稞青绿,青青连茵。好山好水好地方,好景好花好流芳。
虽然坐了一天的车,下午五点多才到达这个“中国最美的目的地”,但根本不用慌,这里时区跟新疆一样,要到晚上九点太阳才落山,才断黑。
这里的每一处景观都令人迷蒙心醉,这里的每一处遗迹都诉说昔日的辉煌,这里的每个传说都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
张掖,位于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交汇的河西走廊中部。西汉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历史上又称甘洲,这里是佛教传入中国的门户,是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经的节点。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商贾重镇和咽喉要道,素有“塞上江南”、“金张掖”之美誉。
天下丹霞何其多,惟有此处七彩虹。因为这里是祁连山水源涵养区,黑河绿洲,荒漠戈壁三大生态系统交错链接,用杨导的话说,这里除了海洋火山,各种地形地貌都有,雪山冰川、森林草原、七彩丹霞、田畴沃野、湿地候鸟、荒漠沙丘等交相辉映。
“彩玉满山凝未开,孔雀千里不敢来”。这个世界地质公园,将丝绸之路上的厚重多元文化,万千风光,繁华盛景,全部用地貌和色彩肆意表达,山峦起伏错落有致。七彩色调绚丽多姿,地表淌诗韵味悠长。曹丕诗云: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弹。元稹在《张掖》中也吟哦:塞泊秋影照张掖,客色青青月色故。近代诗人罗家伦也挥毫而蹴:绿荫丛外麦毵毵,竟见芦花水一湾。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
丝路长风三千里,诗话甘洲五千年。没想到刚领略完七彩丹霞美景,匆匆用膳,又进入了丹霞口小镇剧场,欣赏大型“唐风古韵,河西风情”情景剧《回道张掖》。与其说是一次观看,不如说是一次亲历穿越的体检。五彩镭射的璀璨、绚丽的背景变幻。AI数字科技的引用,逼真的飞雪和沙尘,威亚技术的演绎,美仑美奂的场景,特别是隋炀帝西巡张掖,万国朝拜,剧情进入高潮,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壮观瑰丽的幻境空间。
离开千年古城张掖,旅游大巴继续在甘肃境内飞驰。中午我们在铁人王进喜的故乡——玉门市赤金堡镇吃罢中饭,途中也经过了酒泉和嘉峪关。朱光潜先生说:诗的境界是情感与意间的契合,一个没有诗意的城市,如同一座沙漠。
途经酒泉和嘉峪关我们虽没下车,但这里更能让人静下来,悟文化的韵,品历史的酒,赏关城的月,听戈壁的风,览大漠的烟,吟先贤的诗。李白誉酒泉: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传说酒泉“城下有泉,泉若酒香”。杨导更是诠释:“传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赶走匈奴后,赏酒犒劳,但因酒少人多,霍去病只好将酒倒入泉中,让三军将士都喝上了这带有酒香味的甘醇。
因嘉峪关是天下第一雄关(与山海关齐名)。明·戴升有诗为证:烟笼嘉峪碧岧峣,影拂昆仑万里遥。最是晚来闲望处,夕阳山外锁山腰。明陈棐《祁连山》诗云:马上望祁连,奇峰高插天,西走接嘉峪,凝素无青云。……
途经瓜洲时,我们在“大地之子”雕塑前拍了照,远方的“海市蜃楼”标志因无水汽蒸腾,也就没有拍到“海市蜃楼”幻影。但这里极阴之地必产极阳之物的“锁阳”,扬名天下。因是大巴李师傅的联系点,我们在瓜州8号店小憩一会儿,买了些土特产又匆匆上路。
下午4点多,终于来到了第二个久负盛名的5A级景区敦煌鸣沙山·月牙泉。一下车,大家都争先恐后骑骆驼去了,我独自徒步走向鸣沙山·月牙泉。
一到鸣沙山,我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何断头路一到鸣沙就止步,鸣沙山也从不侵袭敦煌市区?月牙泉周遭都被高大的沙丘包围,千百年来,都始终淹没不了这一泓青绿的碧泉?莫非真象后汉之记,“水有悬泉之神,山有鸣沙之异”?真是鸣不虚传——“沙岭晴鸣”,月牙永驻——“月泉晓澈”。
水映泥沙,鸣山有约。走近月牙泉亭台楼阁,历朝历代楹联名联扑面而来:岩泉水静佛无语,月牙影平沙自鸣。沙山风林远,月泉云影底。沙涌月泉诗意浓,胸怀笔墨民风雅。楼台佼月影,碧海映沙尘。……
“陇头春色异,千室石窟佳”。当我们还回味在鸣沙山·月牙泉的惊羡中,又驱车来到了第三个5A级景区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初始也叫“漠高窟”,相传是前秦公元366年,乐僔和尚云游至此,夕阳西下,余辉折射,忽见山顶射出万道金光,千万佛尊的影像在其中闪烁。乐僔大悟,这是佛祖圣地,逐开凿了一石窟,塑造佛像。后僧人法良也效仿乐僔开凿了另一个石窟。随后朝廷官吏、名门望族、黎民百姓都各施门道,跟风造窟。历经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四个时期,共建有大小洞窟735个,虽历经风沙风化侵蚀,仍有洞窟492窟,而且是以石窟建筑、彩塑和壁画三者合一的佛教文化遗存。唐·王之涣《莫高窟》有诗为证:石窟苍穹高万仞,凿取山林路已殒。诸佛金像可颜色,莲花溪畔多相似。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相传清末道士王圆箓最先在莫高窟发现大量经文,但这些国家级的文物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都被王圆箓以极低的价格卖给德国人。现在这些价值连城的宝贝还流落在海外。我们在游览中,听其他团的导游说,第148窟卧佛身旁的七十二弟子,因释迦牟尼与孔子是同时代人,是效仿孔子的七十二弟子,由清代开明人士补上去的。正因为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所以莫高窟久负盛名。宋子候也留有《题莫高窟》:金窗满壁石龙门,塔影楼阴似掩昆,多少飞来维摩伽,犹疑翻作赤瓦云。
意犹未尽游完莫高窟,我们又兴致勃勃的告别河西走廊向青藏高原挺进。大家都知道,青藏高原可是中华水塔,甚至是亚洲水塔,因为这里被称为世界第三极,拥有众多冰川,每年向亚洲输送约860万立方米的淡水资源,这些水资源孕育了包括黄河、长江、恒河、湄公河、印度河等在内的7条亚洲主要河流。
特别是青海境内的三座山脉,祁连山、唐古拉山、昆仑山,冰川湿地丰富,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三江源。
“翠海奇葩映碧天,宛如仙女柔情卧。”来到4A级景大柴旦翡翠湖,这是青海四大著名的盐湖之一(翡翠湖、茶卡盐湖、察尔汗盐湖、东台吉乃尔湖),只见大大小小的盐湖象玛瑙裴翠一样星罗棋布地撒落在高原上。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有的绿如青玉,有的蓝若宝石,有的青蓝中透逸着紫气东来的高贵,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相熠成趣,“色迷心窍”,令人心醉,留住了无数游人匆匆而行的脚步。
杨导好像知道我们没有过足眼瘾,第二天又带我们来到了儿时课本上的教科书。另一个4A级景区茶卡盐湖之天空一号。这里同是盐湖,这里也称翡翠湖,但好像比大柴旦翡翠湖又有点不一样,水分蒸发量大,盐度高。有些干涸的盐湖,呈现出洁白的盐床,有的半干涸的盐湖,出现了深不可测的盐洞。在浅浅的湖水中,你买双橡胶套鞋走下去,未及湖中央,如镜的水面上留下你清晰可辨,楚楚动人的倒影,难怪红白两裙装和飘逸欲飞的纱巾便是小姐姐们的标配。有诗为证:“错落多姿翡翠湖,斑斓玉彩赛明珠。盐床胜雪如镶玉,碧水息波似画图。陌上游人素颜往,镜中云彩淡妆姝。丝丝惬意滋心醉,远屐尘劳一扫无。
“雕彩远盘青海月,雁声斜送黑山秋”。水能养人,更能养眼。如果说青海省的整个地形象一只玉兔,那么青海湖就是玉兔的眼睛。这个中国最美的咸水湖,最大的高原湖(海拔3196米),可是我们到达的第四个5A级景区。这只“最美丽的眼睛”一口气被冠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等10个头衔。因为青海湖面积比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还大(指常年的面积和稳定的水面),我们是从二郎剑打卡点进去的。一进去之后,便被这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所吸引。碧湖似海,碧清如澈,碧空如洗,白帆点点,沙鸥翩翩,鱼翔浅底,红屋神秘,热球升空,踏船欢歌,人流如织,流连忘返。有诗为证:“碧海缠绵玉一汪,远山青黛立斜阳,沙鸥翔集闲嬉水,玉塑端庄瞩远方。”
青海最大的价值是生态,最大的责任是生态,最大的潜力是生态。沿途我们到处可以看到这样的宣传口号,“绿水青山的颜值,金山银山的价值”。仓央嘉措说: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过重,而走不动。
青藏高原缺氧,但不缺信仰。我们到了藏区,所要注意的第一件事就是互相尊重,当到景点参观和用餐时,藏民或喇嘛为你献上哈达,你双手合十回应第一句就是“扎西德勒秀”,藏民称男人为扎西,称美女为卓玛,我们无论是到乌兰县的唐卡制作点,还是到贵德县的藏医馆,都尊重藏民的习俗,进去之后不喧哗,不照相(因为自古以来只有佛光普照众生,哪有众生反照佛像),唐卡中的蓝色佛便是藏医药师佛雨陀尼玛云丹贡布,公元708年诞生,享寿127岁,非常值得敬仰。再说一个藏医就是半个活佛,他要从你双手、舌苔,甚至你尿液里验证你的病因病症,相当于为你救赎。这次还好,通过两个藏医问诊,特别是藏医院梁副院长的手诊,说我有点轻微脂肪肝,另注意一下心脑血管疾病即可。“天珠佛之眼,一生避凶险”。同时推介“天珠”的药师也说,我这一辈子太善良,做好事多,付出与回报不等值。
但好人总有好报。这不,在贵德县就应验了。杨导说,“天下黄河贵德清”,吃完晚饭,可步行两公里到贵德黄河边上去看看。因出门较晚,我出门时还没走到黄河边,天已渐黑。因这边污水处理场修路封堵,一打探要到黄河边还要走两公里。去还是不去,犹豫之际,我想起两句名言“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黄河心不死”,都告诉你要不畏艰险,坚韧不拔,一往无前。虽黑灯瞎火孓然一身,我仍然继续前行。碰巧的是,一小帅哥正在拍夜景,我上前搭讪:小伙子不错,拍得很好,这里离黄河边还有多远?一来二去,非常投机,身为公务员的小冶说,我刚从那边来,你想去,我用电动摩托车捎你去。拍了几张暮色中清澈的黄河照片后,我又鼓动三寸不烂之舌,跟他说人生、事业、励志等,说得他心里热乎乎的。最后我话锋一转:杀鸡见血,帮人帮辙,送佛就送上西天,4公里路有蛮远,还是麻烦您送我回酒店吧。小冶欣依然应允。下车后,我言赠“天下为公,天生我才,天道酬勤,天降大任,天作之合,天人合一”切身感悟作为回报。
为了调侃:驱除一点长时间坐车的困意,杨导眉飞色舞给我们讲起了藏民的八大怪:一是右边胳膊露在外;二是出外厕所随身带;三是用膳喝油不吃菜;四是毡房顶上瓦上迈;五是满地牛粪墙上晒;六是阿妈脸上沧桑盖;七是姑娘抱娃不奇怪;八是秃头老鹰当神待。
趣谈中,我们不知不觉很快到了第五个5A级景区,青海西宁市塔尔寺。
位于湟中区的塔尔寺,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得名于大金瓦寺为纪念黄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为“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
塔尔寺的宗教地位十分显赫,清康熙帝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乾隆皇帝赐有“梵教法幢”匾额,多世达赖和六世班禅、九世班禅、十世班禅都在塔尔寺进行过宗教活动。有律诗为证:“塔寺庄严生浩荡,莲花净地显辉煌。经幡飘动油灯闪,瓦殿流芳金佛光。创始仙人随鹤去,菩提圣树永名扬。虔诚膜拜门前客,彻悟尘缘梦里郎。”
我口念“唵、嘛、呢、叭、咪、吽”。我景仰塔尔寺,我看到了全民信教的藏民对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的顶礼膜拜;我拜谒塔尔寺,所有的殿堂、经阁、偏室我都礼佛一遍;我问道塔尔寺,不知得到了什么,但三次银杯和行李没有遗忘丢失,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次魂牵梦萦的大西北环游圆满平安顺利结束了,但为什么主题中要用一句“归来依然是少年”?要知道,我可是上了一大把年纪的人,说“少年”二字,一是每天舟车劳顿几乎是“坐一天车,赏一时景”,每天六点半起床洗刷用膳,一直到晚上十一点多才歇息,可以说脚踝都坐肿了,但我像少年一样挺过来了。二是高反对我竟然没用,我们多次行驶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许多同伴都买了氧气瓶和吃了“红景天”防高反药,但我像少年一样居然安然无恙。三是在鸣沙山,海拔均有1千多米,且在柔软的沙尘中行走举步维艰,且我还有严重的哮喘病,但我居然像少年一样,脸不改色心不跳(中途喷了几次硫酸沙酊胺醇),爬了上去,从山顶俯瞰诱人的月牙泉。四是方圆数百里才一个服务区,我的膀胱居然像少年一样争气,没有求司机停车下去“唱山歌”。五是高原上昼夜温差大,我居然像同行的六名少年一样,没感冒。同行中,来自成都的小苏小李两口子,因感冒不得不半路中断旅游回成都打点滴去了。高原上治感冒很难痊愈。当然,归来仍是少年,主要是指经历风雨后仍然保持初心和年轻心态。
整个西北行,从兰州原点出发,又回到兰州原点,且来去都经过西宁,特撰“心中向往”藏头诗一首,作为结语:
心慕已久西北行,
中国地貌世界型,
向往圣地行大道,
往返踅回诗中吟。
2024年8月26日

凌宪德,男,原在中石化长岭炼化有限责任公司公安处工作,后任公司综治办主任兼保卫处处长,高级政工师(副教授)。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散文家协会会员,编辑有《口碑》《游记》《钩沉》等15部著作(自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