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6日上午,我从济南汽车总站下车后急走去公交车站台。这时,突然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从我的身旁骑车闪过,
“王莉!”
这一声,骑车人赶紧停了下来,折回看我。“原来是陈主任啊,您这是去哪里?”“我去市中法院上班啊!”“这么巧啊,我们一直没有见面,您却一眼能认出我来,真是好眼力啊!”
说实在的,不是我眼力好,是我记性好,记住了那个勤奋的、善良的、曾在山东青年报 平安周刊担任记者的王莉。
由于一直在法院从事宣传工作,和很多记者都有联系。与王莉的接触大约从2009年开始。在上级法院的宣传考核中,山东青年报平安周刊也作为考核的指定媒体,所以,我们法院的很多稿件经常在此刊见报。王莉工作勤奋,待人热情,对我们的投稿认真对待,沟通良好,所以,她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王莉的对象就是商河人,所以,我们还算是半个老乡,关系就自然亲近了许多,她对商河的稿件也多了一份“情有独钟”。
当时,济南中院宣传办考核规定,一个整版可抵6篇稿件。为了在全市基层法院宣传考核争得好名次,我多次与商河法院各科室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让他们积极提供素材,挖掘庭室亮点,采写长篇通讯。
各庭室提供的素材大多是零散的、片面的、杂乱的,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我得从中找出令记者耳目一新的“新闻点”,再根据庭室的特点,设置好文章的架构,有的还需要进行多次采访,以丰富文章的内容。每当写完一篇文章,我就发给王莉,让她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审核和修改。彼此的互动,让我增强了自信,获得了灵感,采写稿件的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一定提高。
在王莉的帮助下,2010年,我们商河法院在山东青年报平安周刊发了七个专版。如:执行局《剑气如虹的执行铁军》、民事审判庭《唱响助推经济发展和谐壮歌》、立案庭《靓丽窗口播撒法律阳光》、技术室《技术之光照亮和谐天空》、商河法院《巡回法庭的“商河创新”》等等。这一年,虽然我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和汗水,经常在办公室加班加点,但我也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而这里边,与王莉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那几年,我每年都会收到山东青年报平安周刊寄来的“优秀通讯员”证书。那鲜红的证书,就是对我作为一名通讯员最好的肯定和认可,鼓励和鞭策。
人生中,有些人对你倾注了热情和真诚,你就永远不会忘记他(她)。尽管我们从未谋面,因为有一颗感恩的心,我永远会记住他(她)!

作者简介
陈宜森,男,1964年出生,济南商河人,中共党员,曾在商河法院从事审判和宣传36年,现在济南市中法院专司宣传工作。现为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头条、齐鲁壹点认证编辑。在各类媒体发表作品1500余篇,获国家级、省级奖项100余个。共有两部个人作品集,编纂《殷巷镇志》等各类志书六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