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状元的殿试考题和答卷(2) 时间:唐代垂拱元年(685年)。
出题及主考:武则天
状元:吴师道
试题:策问(共五道题)
第二道:
“朕闻运海抟扶,必借垂天之羽;乘流击汰,必伫飞云之楫。是知席萝黄屋,握镜紫微,诚资献替之功,必待弼谐之助。所以轩辕抚运,遂感大风之祥;伊帝乘时,遽致秋云之兆。朕虽惭古烈,而情切上皇,未校滋泉之占,犹虚傅野之梦。欲使岁星人仕,风伯来朝,河荐萧张之名,山降申甫之佐。垂衣伫化,端拱仰成。多士溢于周朝,得人过于汉日。行何政道,可以至斯?思闻进善之言,以副求贤之旨。”
【翻译】
我听说在大海上翱翔,一定要借助垂天之云般的羽翼;顺流搏风打浪,一定要靠飞速划动的船桨。因此知道,身居帝王之位,掌控天下,确实要靠臣子进献良策、匡正过失之功,一定要依赖辅佐大臣的帮助。所以轩辕皇帝顺应时运,就感受到了大风的祥瑞;伊尹辅佐帝王顺应天时,就迅速招致了秋云的吉兆。我虽然自愧不如古代的英烈,但心中迫切希望能像上皇一样有所作为,还没有验证滋泉的占卜,还如同空有傅说在野外的梦境。想要使木星下凡为官,风神前来朝拜,黄河举荐萧何、张良那样的人才,山岳降下申伯、甫侯那样的辅佐之臣。垂衣拱手等待教化成功,端身正坐期望有所成就。贤才众多超过周朝,得到的人才比汉朝还多。施行什么样的政治措施,可以达到这样的局面?希望听到有益的进言,以符合求贤若渴的旨意。
吴师道对策 原文:
臣闻立极膺乾之君,当宁御坤之主,欲臻至道,将隆景化,莫不旁求俊彦,广命英奇。疑庶绩以安人,绥万邦而抚俗。是故轩邱膺箓,委四监以垂衣;丹陵握图,举八元而光宅。于是齐桓拟之于飞翼,殷武兴之以羹梅。克赞人谋,实宜神化。陛下功包邃古,道逸上皇,受授惟明,谋谟克序。弼辅之任,总风力于前驱;燮理之司,列伊周于后乘。振鹭翔鸾之客,毕凑天阶;乘箕降昴之英,咸趋日路。且犹虚心卜兆,托想旁求,冀山谷之无遗,庶贤良之毕萃。俯访愚鲁,敢述明扬。诚愿发德音,下明诏,咨列岳,访群公。举尔所知,不遗于侧陋;知人不易,无轻于慎择。下僚必录,上赏频沾,则叶县游龙,自九天而下降,燕郊骏马,赴千金而遥集。汉未为得,周岂能多?尽善尽美,于斯焉盛。谨对。
【翻译】
臣下听说,承应天命心怀天下的君主,就该像大地一样稳定。希望达到治国的最高境界,推广美好的教化,不能不广泛寻求人才并加以任用。以善政来安定民心,结交四方邦国,安抚天下百姓。因此轩辕黄帝接受天命,委任四位贤臣垂衣拱手而治;尧帝执掌天下,重用八位贤才而使国家光明昌盛。于是齐桓公将贤臣比作飞翔的羽翼,殷王武丁兴起是因为有傅说这位贤才,就如同做羹需要梅子调味一样关键而重要。看起来是值得称赞的谋略,实际上达到了神化的境界。陛下的功绩包含了远古的所有成就,治国之道超越了上古的帝王,受授都很明智,谋画井然有序。辅佐的重任,像风一样在前面推动;负责协调治理的官员,可与伊尹、周公这样的贤臣并列。如同飞翔的鹭鸟和鸾鸟般的人才,聚集朝廷;如同乘着流星的英才,都朝着皇帝身边飞来。即便如此,皇上您仍虚心寻求贤才,广泛地征求建议,希望就连山谷之中的贤才也不被遗漏,使所有贤良都能够聚集于我朝。所以,我这个最愚笨的人也敢于陈述明确的意见。真诚地希望皇上您发出德音,下达明确的诏令,向名山般有名的长者咨询,访问各位公卿。推举他们所知道的人才,不要遗漏那些处于卑贱地位的人;了解一个人并不容易,因此在选择人才时不可轻率。下级官员如果有才能,一定要登记选用,上级的奖赏也不可少。如果能够这样,那么就像叶公所好的游龙也会从九天下降,燕郊的骏马也会奔向愿以千金买马骨的地方聚集,优秀的人才也会从各地汇聚而来。即使是汉朝那样的时代也不能得到这么多的人才,周朝又怎么可能有更多呢?能够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就在我朝达到了鼎盛。恭敬地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