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诗文辑录•东阳人的骄傲
徐志赓(浙江东阳)
“日前,新华社发了一篇雄文:一所大学120年的长征。文中介绍了5位浙大名校友,其中二位是浙江东阳人,他们是邵飘萍和韦思浩。
他们与所有浙大人一样,竭尽了作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全部心力。
文章评述——
这心力,是邵飘萍立志‘新闻救国’, 一生疾恶如仇与黑暗势力抗争到底的铮铮风骨。邵飘萍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后他与蔡元培一起创办‘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第一期学习的有毛泽东、罗章龙等人。他提出记者要‘主持公道,不怕牺牲’,品性要完全独立,有操守人格,做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泰山崩于前,麋鹿兴于左而志不乱’。1926年4月26日,他被奉系军阀张作霖以‘宣传赤化’的罪名杀害。
文章又评述——
这心力,还是一位‘拾荒老人’给杭城百姓留下的独特记忆。
韦思浩老人,常在外拾荒,他却是杭州图书馆常客,与该馆免费开放不拒绝乞丐现象一起成为‘网红’人物。2015年底老人因交通事故不幸离世。
人们发现他原来是一位教龄超过30年的教师,长年化名捐资帮助贫困学生,还常写信鼓励孩子们。
韦思浩1957年入学原杭州大学。因为历史原因,不久即回老家工作。58岁时取得浙江大学专科教育毕业证书。
名校浙大,有无数成就显赫的校友,但从这位老人身上,
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教育的伟大意义:培养一颗无论身处何地、始终仰望星空的高贵灵魂,这也是深刻在几代中国知识分子心中人文和科学精神的本质。
这真是——
自《送东阳马生序》
人文 精 神 得 赓 续
邵 飘 萍 到 韦思浩
更 读 世 间 未 读书”
有感于此,我也来写下一诗,聊表心迹——
忝为浙大一学子
亦曾就学于西溪*
老高三得以深造
相比前辈愧无比
*1978年我31岁入学杭州大学,1982年35岁毕业于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当年未合并前杭州大学设在西溪,即现浙大西溪校区 。


作者简介
徐志赓,生于1947年,1966年高中毕业于浙江金华二中。1978至1982在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教育系学习,任班长。毕业后在东阳教师进修学校、东阳县委宣传部、市属高中、东阳市政协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