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玺山
8月25日上午7点半,我首次参加西宁高原半程马拉松,冒雨作战,破二的梦想虽未实现,但安全顺利完赛,心情还是有点激动。完赛后,顾不上休息和对青海湖,茶卡盐湖深深的眷恋,无奈依依不舍,与同行的十几名跑友告别后,匆忙踏上了奔赴延安的旅程,应邀参加红色革命基地一南泥湾半程马拉松新闻发布会。历经长达12个小时的奔波,当晚11半入住延安驿建酒店。
在那充满期待的8月26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轻轻拂过延安的古城墙,我忘记了跑马和长途奔波的劳累,6点,与省内外跑友一起相约在延安体育场,共同以奔跑的特殊方式向这片红色草命热土献礼,表达对无数革命先烈的无比敬仰和崇拜。跑步途中,个个跑友激情澎湃,挥汗如雨,人人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跑步活动结束后,大家相互沟通交流,并合影留念,共同见证在革命圣地延安永远留下奔跑的足迹,激励大家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跑步结束后,我和同行跑友李安民,带着对奔跑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敬畏,踏上了前往宝塔山的征途。这是我们参加延安南泥湾马拉松新闻发布会前的一个特别安排,一段寻找心灵共鸣的旅程。
初秋的早晨,阳光四射,山路蜿蜒,每一步都似乎在与历史对话,每一片叶子都在低语着过往的故事。我们徒步而上,汗水与笑声交织,心中充满了对即将见到景象的期待。随着海拔的逐渐升高,延安的城市风貌逐渐展现在我们眼前,而宝塔山,这座城市的灵魂之塔,以其独有的庄严与壮丽,静静地守候在那里,等待着我们的到来。
登上山顶的那一刻,整个世界仿佛都为之静止。我们站在宝塔之下,仰望着这座历经风雨、见证沧桑的古塔,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激动与澎湃。宝塔的巍峨,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铭记,更是对未来希望的寄托。它像一位慈祥的老者,静静地诉说着延安的辉煌与荣耀,让我们这些后来者能够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
随后,上午10点,我们参加了南泥湾马拉松的新闻发布会。来自全省的跑协、跑团代表、新闻媒体以及组委会和市区领导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体育盛事的启动。发布会上的热烈氛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跑者们对于马拉松运动的热爱与执着,以及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发布会结束后,在同行跑友李安民三十多年未见的老同学杨世刚(原延安工行技术部部长)先生的驾车陪同下,我们畅游了南泥湾。
南泥湾,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诗意与美感。走进这片被历史铭记的土地,我们仿佛踏入了一个世外桃源。四周群山环抱,层峦叠嶂,宛如一道道翠绿的屏障,将尘世的喧嚣隔绝于外。山间云雾缭绕,时隐时现,如同仙境一般,让人心旷神怡,忘却尘世烦恼。
脚下是肥沃的田野,稻田如镜,波光粼粼,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一阵微风吹过,稻浪翻滚,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最美妙的乐章。远处,一片片果园和菜园点缀其间,五彩斑斓,生机勃勃,展现出一幅幅丰收的景象。
最后来到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馆内全面展示了1941一1945年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的辉煌历史,深刻诠释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是传承红色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纪念馆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献、图片、实物以及场景复原等方式,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深刻体会南泥湾精神的时代价值。
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是一座集历史、教育、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纪念馆。它不仅展示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辉煌历史,更传承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
游完南泥湾,来到杨家岭。杨家岭革命旧址自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的重要居住地。在这期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此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领导了解放战争,并开展了多项重要活动,如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等。那些被岁月磨砺却依然熠熠生辉的革命遗址,都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英勇与无畏。我们仿佛能听到他们在战场上的呐喊声,看到他们为了信仰而奋斗的身影。
夜幕降临,杨世刚先生在本土菜馆盛情款待我们,面对琳琅满目的当地美味佳肴和名特小吃,边吃边聊,觥筹交杯 ,盛情难却,气氛热烈,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延安人民的热情与淳朴。当地特色菜肴与小吃,不仅满足了味蕾的享受,更让我们在品味中感受到了延安文化的独特魅力。
次日,我们参观了枣园革命旧址和延安革命纪念馆,进一步了解了延安的历史与文化。那些珍贵的文物、生动的图片、详实的文字资料,让我们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艰辛与付出。
这次延安之行,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南泥湾的秀美风光和延安的深厚文化底蕴,更让我在心灵的深处经历了一场洗礼。我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跑者的责任与使命——不仅要在赛道上挥洒汗水、挑战自我,更要在生活中传递正能量、弘扬红色文化。而宝塔山与南泥湾的记忆和继续传承延安精神将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人生旅途中最宝贵的财富。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继续奔跑在人生的道路上,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而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