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刀寒光慑敌胆》
文/山里布衣
1937年,以“七七卢沟桥事变”为标志,野蛮疯狂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我中华军民愤然拿起刀枪,全民皆兵,全民武装,全民参战,一场长达八年之久的,极端艰苦且付出了极大的民族牺牲,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全民抗战拉开了序幕。全国军民在党和毛主席正确导下,父母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金戈铁马,雄师劲旅,浩浩荡荡的队伍,迈着雄壮的步伐,唱着激昂的战歌,奔赴抗日战场。
其中有一首歌叫《大刀进行曲》。歌中唱到:“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工农的子弟兵,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军民团结勇敢前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这首歌不知鼓舞了多少中华儿女出生入死,慷慨激昂奔赴抗日战场英勇杀敌的斗志。不知调动了多少英雄将士,把仇恨的刀枪砍到日本鬼子头上,为抗日救亡,“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不惜马革裹尸,将生死置之度外,踏火汤血的杀敌积极性!
今天,唱着这首歌,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了那段触目惊心的峥嵘岁月。
刺杀,是步兵“五大技术”中重要的科目之一。在历次的革命战争和反侵略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刺杀,顾名思义,是在弹尽粮绝,与敌迎面肉搏,短兵相接的时候,杀伤敌人的重要手段。
刺杀,只能赢不能输。拼赢了,就保存了自己,拼输了,就要丢掉性命。那么,怎么样才能稳赢不败呢?要凭“三力、三视、三强”:勇力、体力、智力;重视、仇视、藐视;势强、技强、顽强。我们总结了一首打油诗:面对敌匪凶狂暴,寒光刺刀怒火烧。杀声震天动地吼,强势勇力敌报销。仇恨在胸驱豹虎,赴汤蹈火呈英豪。翻飞枪刺慑贼胆,敌尸遍地横竖倒。
在抗日杀敌的战场上,我军民在与比鲨鳄狠,比豺狼凶,比禽兽还残忍无情的日寇,在血与火灵与肉的殊死搏斗中,硬是用劣势装备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杀敌的手段很多,其中刺杀运用最多,也最方便,且成本代价也相对较低,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当时,我们不仅武器装备落后,而且数量也很少,几个人一杆枪几发子弹。于是,不少时候,与敌拼刺刀就成了“家常便饭”。官兵们在实战中学习实战,在拼刺刀中学习拼刺,大量地杀伤了日寇,大长了我军民的士气威风,大灭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在实战中,拼刺健将如雨后春笋,英雄辈出。
特别是八路军某部士兵吕俊生,1938年7月,在“夏津”战场上,一人用刺刀挑死27个日本鬼子。他不仅枭勇非常,英雄气魄盖世压群,而且非常机智灵活,有勇有谋,能征善战,被尊称为八路军中的“吕布”。后来当了连长,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连杀60多名日伪军。
“百团大战”时,孤胆杀敌108人,身上多处负伤,依然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不叫,被命名为“英雄连长”。吕俊生是千千万万刺杀英雄中的杰出代表。
正因为有了他们,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正确战略思想指引下,军民团结如一人,斗志昂扬携手打豺狼,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处在了“无可奈何花落去”,陷入四面楚歌,凄冷凋敝的境地,像丧家犬一样,夹着尾巴处处挨打,裂肝碎胆惶惶恐恐,惊弓之鸟哀哀嚎嚎,加速了全线崩溃,举双手战败投降的速度,敲响了日寇灭亡的丧钟。
解放战争年代,我军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普遍展开刺杀训练,砥砺全军将士血性胆气,强化近战硬功,培养誓死如归,顽强战斗,临危不惧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以李发、崔建国为代表的刺杀能手遍布军营,在各次战役战斗中,用闪着寒光的刺刀,英勇与敌作战,一人刺杀敌兵数人,让敌人闻风丧胆,失魂落魄。
拼刺现场的其他敌人见状,有被吓的目瞪口呆,有被震慑的尿湿了裤裆,也有的双手高高地举起了手中枪,认输服软放弃抵抗,还有的弃暗投明,接受了我们的改编,壮大了我军力量,调转枪口把子弹射向国民党反动派。为打倒蒋家王朝,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筑就了丰功伟绩。
刺杀分为突刺、垫步刺、跃退刺、防左、防右、防下刺、骗左刺右、骗右刺左、打压刺左、刺右、弹仓击面、枪托击颅踹腹、辟枪踢裆等动作。
我们在电影电视剧里,经常看到新入伍的战士,除了练射击之外,就是练习刺杀。是步兵“五大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准前面的“稻草人”练习突刺,垫步刺,跃退刺,侧击刺,强化两臂力量,打牢拼刺基础,积累刺杀实践经验,锻炼勇敢顽强、不怕牺牲的勇猛作风。训练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突刺;第二是对刺;第三是混刺。
突刺是基本刺,必须要稳、准、狠。当敌夏穿单衣时,刺刀“出鞘”,就要给敌刺出“透心凉”;若敌穿棉衣,一刀上去也必须“两头冒尖”,一刀毙命,“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其次是对刺。既是对基础刺的检验,也是对自己机智勇敢精神的考验。俗话说:“两军相遇勇者胜”。无论是哪种刺,勇敢机智是灵魂。没有勇敢的精神,就会畏敌如虎,胆小如鼠,该出手时却缩手缩脚,该抓住战机时却在手指缝里白白溜走,即使有相当雄厚的刺杀技术基础,也会被对方杀伤,而不可能将对方刺伤消灭。没有机智的判断,识不破敌人的阴谋,看不穿对手的伎俩,盲打蛮干,乱冲乱撞,不仅无果而终,甚至受伤殒命。因此,勇敢和机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谁都知道,战场就是你死我活各不相让的殊死搏击,两国或两军交战是不能当“亚军”的。亚军,要么是全军覆没,要么就是遭受重创。战场绝不是体育竞技场,冠军当不上,能得个亚军,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挺荣光辉煌的。若战场当了亚军,就是彻头彻尾的失败,或还可能导致国破家亡的极其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首战必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即使在战场态势与我不利时,也要密切洞悉时局,敌变我变,高敌一招,抓住战机,适时围与打攻与守,把不利变有利,把被动变主动,把劣势变优势,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力求化险为夷,转败为胜。
当两兵士对刺的时候,你刺不着对方,那么对方就会把自己刺到。那时候,各自的心都是激怒的,眼睛都是带血丝的,从内到外杀气腾腾。一个目标就是刺刀见红将对方杀死。这个时候,凭的就是勇气,是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勇气。如有一点儿怯懦,自己将在瞬间被杀伤。因此,某种意义上说,刺杀的成与败,关键是勇猛精神和技能的结合要占据到足够的上风。
抗日战争中的“腾冲”之战,有这么一个镜头。我方士兵与日方士兵遭遇了。当时双方都已弹尽粮绝,手上的枪支都成了“冷兵器”。一场刺刀拼杀在所难免。我方士兵只有普通的基本训练,而日方的士兵是经过“东京士官学校”精心培育的技术、战术很全面的战斗骨干,应该说从技能上,我方士兵肯定弱于对方。但是我方士兵凭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凭着对日本侵略者无比的仇恨,把日本法西斯杀我同胞,掠我资源,实行残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罄竹难书,令人发指的涛天罪行化作满腔愤怒,凝结在双手紧握的钢枪刺刀尖上。虽然技能不如日本强盗,但是我们在政治方面,在思想方面整合在一起,综合力量要远胜于日本军国主义者。结果在拼杀中,训练有素的日本士兵,被我方士兵一个个刺杀而死,取得了辉煌的胜利。靠的都是机智勇敢不怕死,压倒一切敌人的精神。
笔者曾参加过原北京军区刺杀训练队,进行过长达3个月的刺杀训练。在刺杀比赛中取得过优异成绩,几次夺冠。并担任了刺杀教练员,在一定范围内,为刺杀训练做出了应有的小贡献。
如今,我军的武器装备有了突飞猛进的飞跃进步。但作为军人,作为步兵,在与形形色色的敌人作战时,要在枪枪见准消灭敌人的同时,也要上起刺刀,让敌人胆寒。也许用不着明火执仗的拼杀,就胜券在握了,但不畏强敌会拼杀的技能,面对豺狼虎豹敢拼杀的精神状态,勇于克敌制胜的顽强战斗意志,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战斗下去的良好作风,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还是必须要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