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随笔
文/刘金起
初秋,受朋友之邀,一行四人前往蓬莱、威海一线旅游。
心驰神往,挺漫长的汽车旅程丝毫未感到疲劳时蓬莱已来到眼前。
蓬莱阁,道士聚集的地方。初于秦时炼丹而后兴旺于宋代,至今已一千多年了。在我看来蓬莱阁风景并不太优美,虽然也是阁,但远比不上登岳阳楼有感而发的那种「宠辱皆忘,把酒临风」之意境。也没有滕王阁集聚的文人墨客之雅风。之所以来游蓬莱阁,我觉得是它的漫长道教历史文化胜过风景所致。鉴于此因,也就不必登阁观赏,而是伫立岸边凭海观阁了。此时的蓬莱阁,祥霭飘渺仿入仙境,思绪随着眼前的仙境而掀开历史的史册,顿感往事跃千年,秦赢政为寻求长 生炼 丹的硝烟似乎浮在眼前……秦始皇为达到长生不死,就轻信道士所谓的长生不老药“炼丹”。其实人哪有长生,能有长寿就不错了。而人要长寿首先要以道德为本,忠厚为先,这样才能达到长寿目的。“德为寿之本”,老子把德与寿的因果关系说的很清楚。试想秦始皇暴君残忍,执政焚书坑儒不崇德道,这样的暴君能长寿吗?可笑的是,穷于一生寻找长生不死炼丹药的秦始皇却仅活五十岁就一命呜呼了。而孔子一生恪守仁义恭俭,道德唯本,从而长寿天年。这就诠释了“德为寿之本”的论点。
道士为长生炼丹不成,却也为祖国的中医药留下许多丹、散等中药材,现在看也算是道士的贡献吧。
蓬莱阁的道士,在炼丹试图寻求长生不死的药没有成功,而在炼丹祈求天道时的香火却相传不熄。如同炼丹后的那些产物丹、散一样流传至今而未泯灭。这是因为几千年道士文化慢慢形成的道教思想为大众信徒所追求,所信仰。而道士的精髓是什么?我觉得是仙风道骨。仙风,我想就是洒脱大度,不谄不媚。道骨则是重德重义,刚直不阿。人不可有傲气,但必须有傲骨。傲气,能使人退步堕落。而傲骨则能让人有尊严、有意志、乃至刚直不阿的精神。我以为这就是道士所特有的仙风道骨的精髓。
蓬莱阁,历经千年风雨,至今仍庄严屹立,实乃古代劳动者的智慧与工匠精神的见证。二天的旅途,行程虽短,收获却颇丰。蓬莱阁让我重温了历史,重温了道教文化的精髓。返津路上,思绪仍在蓬莱萦绕,遂构思此文落纸随笔。
2017.10.15日构思
2017.10.18日落笔
2020.4.10修改

个人简历
刘金起,男,68岁,退休。
国企财务科长,律师事务所会计到退休。
现任齐齐哈尔“青年文学家”理事并获得优秀作家证书,
现为天津河东区作家协会会员,
曾在天津老年时报、西岸风杂志、青年文学家杂志及网络刊发过文章,
获得过河东区书法入展。
责编:刘金起
微刊制作:五子天地文艺创作社王广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