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河西六娘子•不了情】
作者\翠柳
夜里翻身恨月惊,
腮边泪、合天明。
人样儿恰如呆病。
茶饭怨羶腥,村酒苦浊清,
看天边、候雁鸣?
赏析:
《双调•河西六娘子•不了情》此曲以月夜愁思为引,细腻地描绘了主人公因思念而夜不能寐,泪湿枕巾的深情景象。通过“恨月惊”、“腮边泪”等生动意象,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无奈。随后,以“人样儿恰如呆病”一句,传神地刻画了其因过度思念而失魂落魄的神态。下片“茶饭怨羶腥,村酒苦浊清”以生活细节反衬内心愁苦,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表达。末句“看天边、候雁鸣?”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将主人公的孤独与期盼寄托于天际的候雁,引人深思,余韵悠长。全曲情感真挚,意境幽远,语言凝练而富有感染力。
起承转合:
此曲开篇即以“夜里翻身恨月惊”起兴,直抒胸臆,奠定了全曲哀怨愁苦的基调。接着“腮边泪、合天明”承接上文,进一步描绘主人公因愁苦而夜不能寐,泪水伴至天明的情景,情感层层递进。随后,“人样儿恰如呆病”转入对主人公神态的描绘,以“呆病”二字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其内心的痛苦与迷茫。最后,“茶饭怨羶腥,村酒苦浊清,看天边、候雁鸣?”几句,既是对前文情感的深化,也是对主人公孤独无助心境的转合,以自然之景映衬内心之情,余韵悠长。
立意角度:此曲立意深刻,以“不了情”为核心,展现了主人公对某人或某事的深切怀念与无法割舍的情感。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描绘,揭示了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反映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爱与离别的痛苦。
意象运用:
曲中运用了“月”、“泪”、“茶饭”、“村酒”、“候雁”等意象,构建了一个清冷孤寂、愁肠百结的情感世界。月之惊扰,泪之涟涟,茶饭无味,村酒苦涩,候雁南飞,无不透露出主人公深深的思念与无奈。
意境营造:
全曲意境幽远而凄美,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生动的意象构建,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读者仿佛能穿越时空,亲眼目睹那位夜深未眠、泪眼婆娑的女子,在孤寂中苦苦等待,那份深情与执着,令人动容。
修辞手法:
曲中运用了比喻(如“人样儿恰如呆病”)、对比(如“茶饭怨羶腥,村酒苦浊清”)、借景抒情(如“看天边、候雁鸣?”)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动词应用:
“恨月惊”、“合天明”、“怨羶腥”、“苦浊清”、“候雁鸣”等动词的巧妙运用,使得全曲画面感强烈,动态感十足,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对仗工整:
“茶饭怨羶腥,村酒苦浊清”两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既表现了主人公生活的单调乏味,又强化了其内心的愁苦之情。
包袱甩出:
虽然“包袱”一词通常用于相声、小品等表演艺术中,但在这首元曲中,可以理解为情感的集中爆发或情感转折的巧妙设置。曲末“看天边、候雁鸣?”一句,既是对前文情感的升华,也是对主人公内心情感的一次集中释放,如同相声中的“包袱”被甩出,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和深刻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