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故事讲述的是在1942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大峰山根据地王家岭村全体群众严守秘密长达四年,保护抗日县大队被服厂、军工厂真实的故事。“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在脍炙人口的抗战歌曲《游击队之歌》中,有这样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歌词。这句歌词,也反映了抗战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物质条件的匮乏。当时大峰山抗日县大队缺吃少穿,缺弹缺药,起初不得不用缴获的敌人物资进行补给,后来慢慢随着战斗不断增多,部队不断壮大,军需物资奇缺,便建立了服装厂、枪械修理所、手榴弹柄制造加工厂。上世纪初,我国的工业落后而又薄弱,地处边远的大峰山根据地仍以手工业为主,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军用物资供需,敌人的不断“扫荡也给根据地的军工生产带来巨大影响。即使在非常困难时期,大峰山抗日大队服装厂,仍然生产,长达四年没有暴露。
在1942年至1945年,我们峰山大队的被服厂设在王家岭村,还有一个枪械修理所也在王家岭藏着,一个造手榴弹柄的加工厂也在那里。从1942年到1945年藏了四年,敌人多次“扫荡”“清剿”也没有被敌人发现。被服厂在王家岭村长王镇江家,修械所在王延顺、王延臣和修枪的技师张风刚家。就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被服厂、修械所没出过任何问题。从没有被敌人发现过,也没有出现过问题。有力地支援了峰山大队抗日。
一是广泛开展以工作组和群众团体为主的组织型动员。在动员青年参加抗日部队开赴前线的同时,县委派出工作组分散到各地进行群众动员,并建立了战地动员委员会、民众动员委员会,动员群众参军、参战。组织农民救国会、青年救国会和民族解放先锋队,青年和学生奔赴艰苦的抗日前线。几千年来受压迫、受歧视的妇女也成立妇救会,积极开展送郎参军,在抗日根据地组织儿童团,动员广大少年、儿童站岗放哨,参加抗日斗争和根据地各项建设。在峰山县各抗日组织相互配合,使人民群众时时、处处受到抗战的动员与教育。二是加强以报刊为主的新闻媒体型动员。抗战时期中共峰山县委也有《长清时报》发行,宣传之深,作用之大,影响之久,是前所未有的。除了发行报刊外,大峰山解放区军民还创造了街头板报这一方便易行并为大众所欢迎的有效动员形式,在广大的乡村得到很快推广和普及。板报对日寇狂轰滥炸、残暴屠杀、奸淫掳掠行径的有力控诉,成为鼓舞军民斗志的精神武器,对警醒国人、动员抗战、影响社会、都有强烈的宣传效果。同时,大力宣传我军民与日寇血战的英勇事迹和辉煌战绩,对英雄业绩的创造者或其亲属是莫大的鼓舞和慰勉,对广大军民是莫大的动员和激励,对消极抗日者也是莫大的鞭策和抨击,取得良好的动员效果。三是深入进行以戏剧、歌曲、诗画等为主的文学艺术型动员。在抗战初期,一批反映抗战内容的著名戏剧如《放下你的鞭子》、《打鬼子》和具有反抗精神的历史剧如《逼上梁山》等把日寇的野蛮残暴、中国人民遭受的灾难耻辱和抗日将士的英勇抵抗,以艺术的形式真实地再现于民众面前,引起人们思想上的巨大共鸣。歌曲是最富有鼓动威力的动员形式。人们除了歌唱著名的《救亡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打回老家去》等抗战歌曲外,还自己创作适合长清乡土特点的歌曲、新秧歌、快板书和其它为群众所欢迎的曲艺形式,作为激励抗日军民英勇战斗和积极生活的武器。具有群众性和战斗性的街头诗、朗诵诗和传单诗等诗歌宣传形式也应运而起,而易听、易懂、易记的民歌、顺口溜,在民众中尤为流传,发挥了其独特的动员作用。正是由于有了广泛、充分、深入、普及的政治动员,人们才认识到“有国才有家,打走日本鬼子才能过上好日子,才能过安生日子“的道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参加到抗日斗争中去。峰山根据地马山人民抗日积极性非常高,严格保守服装厂秘密,并积极开展拥军活动。
根据当年峰山县抗日大队的老同志郭哲生回忆,兵工厂之所以没有暴露,主要有七方面做得比较好:一、对全村老幼进行保密教育,绝对保守秘密,不管老的、少的、大人小孩,挨家嘱咐,外出不准讲,也不准给亲戚朋友不准讲,在门外头不准啦兵工厂的事情,这条纪律是非常严的。二、进行抗日爱国的教育,宣传日伪敌人的罪恶,给群众讲清楚一旦泄露兵工厂消息,就会引来大批鬼子和伪军,宣传抗日爱国的光辉事迹;三、采取严格管理措施,凡是被服厂的人员、修械所的人员,一律不吃外村的粮食,所有生活用品都是本村供给的;四、做军装、被服的布不直接送到王家岭。五、王家岭每天有六个人日夜巡逻站岗。白天三个,晚上三个,都是本村里派的人,外来人盘查非常细;村里警惕性非常高。六、厂长赵振生直接给负责的郭玉山联系,有情报首先送王家岭:七、所有做好的被服、布匹、修好的枪械都得藏在王家岭西的山洞里。至今藏枪械的洞还有,藏被服的洞后来被平了,遗址没有了。但大峰山根据地,王家岭村全体群众严守秘密保护峰山抗日县大队被服厂、军工厂真实故事流传至今。
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但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这场胜利,一扫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悲观阴霾,鼓舞着我们走出了屈辱幽暗的历史低谷,重新找回了民族的自尊与自信。当时的一位学者写道:“八年的抗战期间不容易否认地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独特的最伟大也最神圣的时代。在这时期内,不惟高度发扬了民族的优点,而且也孕育了建国和复兴的种子。不单是承先,而且也启后;不单是革旧,而且也徙新;不单是抵抗外侮,也复启发了内蕴的潜力。每个人无论生活上感受到多少艰苦困顿或灾难,然而他精神上总感受到提高和兴奋。因此在抗战期间内每个人生活中的一鳞一爪,工作上的一痕一迹,意识上的一思一感,都觉得特别具有较深远的意义,格外值得回味与珍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古老民族,并不畏惧侵略和牺牲,她有决心有能力在亡国灭种的“最危险的时候”,救祖国于危亡,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并在救亡图存的基础上迈向伟大的复兴。正如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的那样:“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觉醒起来的中华民族,有勇气有力量同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进行一场“决死的战争”。当时的一篇文章有这样的描述:“在中国广大的地域上,正展开着抵抗暴日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数百万的将士和武装民众置身炮火,视死如归;千万的难民流离道路,无所怨咒;数万万的后方人民,忍受一切痛苦,共赴国难。”中华民族的觉醒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这正是抗战精神得以产生的深刻背景和深厚源泉。
日本之所以敢于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就在于通过长期窥测,认为中国积贫积弱、一盘散沙、不堪一击,独占中国的野心高度膨胀。面对亡国灭种危险,中国共产党高举全民族抗战旗帜,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空前团结,全国上下形成了同仇敌忾、奋起御侮、誓死抗争的大好局面。抗战胜利一扫近代百年屡战屡败的悲观阴霾,鼓舞着中国人民走出历史低谷,重新找回民族自尊自信。发展强大是治国安邦的硬道理。要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必须认清国际竞争“丛林法则”,铭记“落后挨打”历史警诫,坚定不移走富国强军之路。
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79年前的战火硝烟早已散尽,但那高亢的旋律依然激励着我们奋斗的豪情;79年前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已由我们的先辈完成,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是未竟的事业,抗日战争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赋予当代中国人的使命,就是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今天,我们纪念抗战,缅怀英烈,就是要倍加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就是要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就是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之转化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实际行动,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