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游记
文/南犀 主播/寒冰
2024 年 8 月 29 日,星期四,我终于踏入了久久神往的丽江古城。
早上,初入古城,双脚踏上历经千年的石块,时光仿佛瞬间倒流。石块上的纹路,犹如岁月的刻痕,每一道都似在倾诉往昔的故事,让人深切体会到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存在的确如沧海一粟般渺小。
古老的丽江大研古城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气息。首站便是木府,这座饱经岁月洗礼的建筑,见证了纳西族木氏土司的兴衰荣辱,记载着元明至今无数的变迁。忠义牌坊,彰显着汉王中央政府对纳西土司地方政府支持中央的肯定。木府正门后,明世宗钦赐的“辑宁边境”四个大字格外醒目。遥想当年,大明嘉靖丙戌,木恭经历,那时的木府皇家亲赐,荣耀无上。木府的议事厅庄严肃穆,犹如南部的衙门。大厅门口,两只狮子威风凛凛,汉白玉栏杆环绕四周,水系围城,几乎是仿照国家形制而建,不难想象这里曾是南部重要的政府机构,见证了无数决策与变迁。走进木府,纳西族独有的艺术珍品——纳福拜寿图地铺展现在眼前,精美的图案蕴含着对幸福与长寿的美好祝愿,诉说着纳西族的古老故事和文化传承。
木府的后山是后花园和三清殿,在这里可俯瞰大部分古城风貌,左侧便是玉龙雪山。木府朝向东方,五行木主东方,又有明王所在应天府。
出了木府就到了中午,在雪山丽餐厅用餐,一盘玉龙雪山鱼,一盘据说是洱海的水性杨花菜,再加一碗米饭,吃得很饱。他们家的老板娘很会做生意,还没有中秋呢,就给每家每户、隔壁邻居送上了月饼。
午后的紫外线很强,决定躲进客栈——我所住的俗景小院,又去看了隔壁民宿家可爱黏人的布偶猫果冻。它一早就和我玩耍,很有人缘,这一切都十分惬意。
太阳快落山时,我才来到大水车旁。巨大的水车缓缓转动,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这里是景区入口,人来人往,店铺林立,热闹而嘈杂。
不久便是华灯初上,歌舞声起,纳西族舞蹈开始了。欢快的人群中,时光仿佛回到过去,尤其是那些身着纳西族服装、化着彩妆的佳丽们的舞蹈,令人驻足。
四方街是古城的核心地带,热闹非凡。人来人往中,能充分感受到古城的热闹与活力。众多店铺上方,有多家酒吧和清吧一类的小酒馆。歌者在楼上临街的落地玻璃窗内演唱,街道上的游客坐在休息椅上免费观看听歌,这便是当下的互动,不再是大剧院的模式,而是这种自在的游玩。歌者似乎并不在意收入,听者也在顺应自然,当然也有去店里消费偶遇的。
不远处就是现文巷,宁静而优雅,古老建筑与现代装饰相得益彰。巷子里的油纸伞是这里的标志,夜晚的灯光并不耀眼,好似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安静而不再喧哗。
有一家纳西族文字体验馆,值得一去。东巴文,只有纳西族祭司和个别文化精英才懂得,是唯一现在还在使用的文字,有趣而生动,能让人进入另外一个世界。在这里,可以放慢脚步,静静欣赏艺术作品,品味一杯香浓咖啡,享受片刻宁静。
再者,印象深刻的就是樱花餐厅,这里是当下有名的网红打卡地,沿着大水车那边过来的丽江水两边,依渠而建,繁华极致,灯火妩媚。虽未看到樱花,但满渠满店里都是云南特有的花卉,草花、藤蔓、肉肉、枝条,洋洋洒洒,令人目不暇接。拍照点上,花枝招展的仙女们舞动婀娜身姿,在摄影师的镜头前尽显魔力。食客们,不知是在欣赏画面,还是在欣赏美食呢?
一天很快过去,夜深了,古城慢慢静了下来。随手记录下这份美好的记忆,珍藏在心中,期待着下一次与它的相遇。
南 犀 男,本名何京安,生于 1961 年。自上世纪 70 年代起,在文学领域崭露头角,其作品包括诗歌、散文诗、小说等,散见于国内外各类刊物。曾受聘为陕西工人报的特约记者和特约评论员,担任陝甘川宁四省十六方月刊的主编,以及春草诗社的社长兼刊物主编等。
诵读:寒冰(网名),退休教师。爱好:诗歌朗诵,唱歌跳舞,打太极拳。《当代新文学》网络文化传媒金牌主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