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杨爱华点评姜舟林部分作品
读姜老师的作品,总是忍不住的点赞喝彩。 像小说,有着感人的人物和情节; 像小品,语言那么诙谐和幽默。当然,还是像一首诗吧,把那一抹尘封的历史诉说。
姜老师的诗写的好,散文更是精彩绝伦。《东河茶韵》从S形向上盘旋的山路写起,把读者带到世外仙境般绿色城堡茶的世界。然后从采茶、制茶、喝茶一二三娓娓道来,俨然是一位老道的茶人。东河茶业的历史渊源到今天的富民产业决定了今天东河茶人从贫困中必然崛起。
“看到茶叶在杯中上下翻滚,就联想到一个人的沉浮不定。茶的苦香与回甘,不仅是对味觉的洗涤,对视觉的愉悦,更要紧的是对心灵的觉悟与抚慰,呼唤与内省。”一杯杯红茶黄茶花茶“是心上的诗句,是灵魂的打坐。”
很喜欢看姜老师的精品赏析,在微刊的编者按中,姜老师用一系列排比句点题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第一特点是姜老师用“余音绕梁,蕴意深远,给人不尽的咀嚼与回味。”给于肯定第二特点是姜老师说“作者细腻而传神的笔触,传递出人间生活、家庭至乐的真谛。无疑,这首词是成功之作"。第三特点是姜老师说“这首诗……让家的意义自动彰显,用语言完成了对生活的超越,呈现出大道至简的冲击力,具有艺术的生命感。”给这首作品以高度的评价。
姜老师的精品赏析对作品精准的评价,恰到好处的点赞给了作者自信並极大的鼓励。同时也彰显姜老师本人深厚的文学功底。
姜老师写的真是太好了。信手拈来,已有了灵感和构思。写女人寨600年历史的回顾和丰富遐想,天上人间荡气回肠。结尾处,更展现了诗人的襟怀。
读姜老师的精品赏析,是一种享受。在点评一篇文章的时候绝不会简简单单的说:写的棒极了!写的好!而是先把作者的文章读个通透。然后会把文章文里文外来龙去脉、作者的意图、要表达的内容、把作者让他感动和作者要告诉读者的意思进行全面的展现和剖析。
数十年语文教学生涯让姜老师对文学有一种至真至切的酷爱。对文字和语言的认真和苛求让他近乎一种偏执。丰富的积累让他文思敏捷出口成章、让他的落笔之处含蓄隽永意味悠长。读姜老师的精彩赏析你会忍不住把作者的原文再三捧读。就好像给原文以美颜,使文字更精准,语言更优美,作品更赏心悦目。姜老师的精品赏析,真的就是在每一位作者的文章之外一个美丽的遇见!
同样的思念、同样的深情和同样的愧疚在姜老师的笔下,凝成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诗行! “思念在清明的雨中,越长越高/变成探望母亲的天梯。”怎么想起来如此佳句?似泉水叮咚、泉水叮咚……
给姜老师的佳作《那个春天,我在场》外三首点赞喝彩。作者知道春天就要来了,便佇立在村口、倚在门框、在春的路口、在老家门口,痴呆呆看着那至天而降的大雪,诗意也如漫天飞舞的雪花,扬扬洒洒!
从远方的冬奥赛场到身边家人的红炉夜话,诗在雪中长出了骨头,春的血液在体内沸腾,拾起一串串诗句绿芽!
姜老师的《迎春花》开篇,“倏地,抱紧了春天,
像久别重逢的故人,”然后开始了一段仅属于春天,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息美妙的遐想。
姜老师的《左手》,文章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和修饰手法进行过分的渲染,而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述出小说主人翁左手鲜明生动的形象。左手上过高中,学习成绩很优秀,正待跳龙门时中断学业,这个文化底蕴的交待对刻画人物很重要。
“熨斗的蒸气薰白了头发。”三十年的打工生涯没有详细的叙述,而被如此简练朴素的一笔带过,真乃文章的妙笔!“已届六十尚未家室”的始末,“一个人清静惯了,多一个人会产生不愉快。”又被如此轻描淡写。然后浓墨重彩写了左手退休了以后的生活。“近几年有了存款,生活已是小康了”应该是下边生活方式的底气。
“说四弟的家是一座花园一点也不为过。”精彩纷呈的农家小院成了花世界,几朵、几盆、几株都作了详细的描绘。 一个人坐在花丛里,悠哉悠哉!看的书是《百年新诗经典解读》,觉得现代诗中有些作者过于任性,其作品缺乏可读性,还是古诗词“含蓄隽永,耐读耐品”给读者带来教益。
“年轻时爱看电影《佐罗》及金庸的武俠小说《侠客行》”有英雄情结;说“写文章的人都是天才,比如鲁迅、莫言。”这些看似无意的倒述都是对人物性格的补充。
种的草莓、李子都送给邻居;到大山里去采摘野茶鲜叶,请人制成干茶带回,自己不喝送人,这就是豁达了吧!
“我现在不仅向左看,还向右看。看多了,看远了人就洒脱了、通透了、顿悟了。”这些都是左手“阅尽人间烟火”后的感悟。这句话里边提到一个“向左看”,去吻合“左手”,对文章很重要。
姜老师是在若干诗刋报刋上发表佳作的作家了,以上瞎琢磨的点滴涉嫌班门弄斧,不当之处请多加谅解!
杨爱华
写于 2024.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