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散记•李谷香传略
徐志赓(浙江东阳)
李谷香,浙江东阳市城东街道李宅村(今李宅社区)人,村人习惯叫他"谷山伯"。
他生于1875年,青年时随父迁居杭州,全家经营商业,家底殷实。
谷香先生虽无显赫资历,却仗义疏财,广于交游。他与同盟会、光复会骨干如新军中的永康吕公望(八十二标督队官),邑人蔡汝霖、张灏(一作浩,字雨樵)、王桂林、陈备三及武备学堂出身的杜福畴(五标三营连长)、吴之英(军事参议厅供职)等结交,从事反清革命活动。
辛亥革命后,旗人顿成惊弓之鸟。李谷香,就在省垣办义学,收旗人子弟读书,后转办京剧科班。由于李谷香起用周某、朱某一同经营戏班子,故此京剧科班又名曰“三义堂”,盖取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之意也。“三义堂”老师有盖山西、玻璃翠、王凤山、张永福及冯大盛诸人,于1914年正式开科学戏,学子近50人。因人人艺名均带一“芳”字,所以又有“‘芳’字科班”之称。科班发轫于杭州,影响渐及浙江嘉兴、湖州等地。
不久,科班以“小京班”之名义赴上海十里洋场“大世界”演出。流氓头子黄金荣见有利可图,想把小京班掳为己有。但李谷香等人不畏权势,坚辞不就。结果可想而知,科班不能在上海立足并继续演出。后来,部分学员学成满师参加了别的戏剧班子,部分回到杭州,并到嘉兴、湖州一带巡演。因为反动势力的压迫,加之同行倾轧,小科班局面难以为继。最后,小京班终于在1926年赴嘉兴演出期间就地散伙了。 因年代久远,李谷香创办杭州最早的京剧科班一事,连雪泥鸿爪也未留下。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
【现根据东阳人王与昌的记述将其整理出来,仅供研究戏剧史的行家及好事者作参考。】
附 录
李谷香生平事迹评价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胜利,振奋了浙江的革命志士。他们积极策划光复浙江。11月3日李谷香接待光复上海后同盟会派来的骨干王金发等数十人,在他为重要股东的杭州谦泰腿行集合,掩藏他们带来的印信、旗帜、手枪、炸弹等。11月4日晚上,李谷香偕王金发等一干人同邑人陈备三、王桂林等打开杭州望江门新城门策应驻南星桥营房的八十二标新军同响应革命的民军,里应外合攻克清军旗下营,5日杭州全城光复。至11月27日浙江各府光复。
杭州光复后,李谷香同其他革命同志一起参加苏浙联合的光复军先锋队,会攻南京,克之。为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创造条件。
浙江光复后,吕公望曾任浙江督军和民政长;东阳人王桂林任浙军总司令部宪兵营营长,陈备三任官产局局长,张浩任省警察厅厅长,蔡汝霖任军政府宣慰使,大力提倡剪辫。李谷香任浙江盐政监督。后在北洋政府时代当过农商部(部长王正廷)咨议、福建省税务局局长等职。他本是工商业者,最后还是回到工商界。除为杭州谦泰腿行的大股东外,又是上海永豫纱厂的副总经理,上海万有余腿行的股东,兼及杭州大世界游乐场的四个创办人之一。
李谷香有眼光、有资财,创办义学,专收旗人子弟入学,嗣转为京剧科班,招周、朱二人合作,名为三义堂,聘请京沪名师任教习,学员艺名带一"芳"字,故有"芳”字科班之称。有人曾言名武生盖叫天(张英杰)就是这个科班出身,没有考证。以后即以"小京班"名义在上海及杭、嘉、湖一带演出,至1926年散伙。
此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李谷香不热衷于政治生活,而以经营工商业、游乐场为主。在杭州上层社会享有一定声望。李宅人说谷山伯是开戏馆的,富于房地产。东阳人特别是李宅人,有事到杭州去相托,他都会慨然帮忙,而且招待食宿。即使是赤脚草鞋的平民,也同样客气相待。
1937年,"七七"事变引发了全国抗日战争,接着"八一三" 淞沪战争爆发,李谷香在上海的腿庄、纱厂等资产毁于战火。12月杭州沦陷,像李谷香那样的头面人物,难免被敌伪所注目。他感到环境恶劣污浊,为了洁身自好,毅然抛弃杭州资产,回到李宅居住。1942年9月东阳沦陷,李宅驻进和平军"浙东绥靖司令部"。敌伪军头子打听到李谷香自杭回李宅居住,就接连几次上门请他出任东阳维持会长。面对威胁、利诱,李谷香不为所动,以年老多病拒之。敌伪拉拢之心不死,却又不敢得罪他。他就叫敌伪不要骚扰百姓。有人被和平军抓去,家属托李谷香去说情,果然也被放了回来。李宅一带日寇暴行较少,老百姓都感激谷山伯。
评价
关于李谷香先生的事迹,从东阳到杭州访问过有关单位,查过档案,绝少文字资料,老辈人口耳相传的,只是一些零星印象。概括起来,他有几点过人之处:
一是从不炫耀他参加辛亥革命的光荣历史和与大人物的交往;
二是对曾经拥有的资产毁于战火,无留恋痛惜表情,自甘布衣蔬食,过俭朴清苦生活而怡然自得;
三是无中人之学历,从不弄笔墨,书翰都央人代笔,却能出口成章,代笔人只要依口记录,即是词藻典雅、骈俪铿锵的妙文。尤其娴习各地语言,长于才辩,口若悬河,令人折服;
四是他平时滴酒不沾,但在宴会酒席上,喝十斤老酒也不醉。
这真是——
【李花开在李宅村,
谷马砺兵在省垣。*
香沁满园尽芳菲,
传承百年文化韵。】
*谷马砺兵:喂饱战马,磨快兵器。指作好战斗前的准备。


作者简介
徐志赓,生于1947年,1966年高中毕业于浙江金华二中。1978至1982在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教育系学习,任班长。毕业后在东阳教师进修学校、东阳县委宣传部、市属高中、东阳市政协工作。



